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高职土建类专业绿色建筑相关课程开发及校企合作初探

| 浏览次数:

【摘要】无论从政策层面、法律规范层面还是行业发展要求层面,绿色建筑已无

可争辩的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由于高校专业设置的相对滞后性,绿色建筑人才供远小于求,从业人员的整体职业素质不足已成为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广大高职院校作为建筑行业中坚力量人才的输出口,此时应担负起培养使命,大胆进行相关课程的开发及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探索,更好地为社会输出绿色建筑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绿色建筑人才高职院校课程开发 校企合作 BIM

【中图分类号】G712

【课题项目】本文系院级一般课题“应用BIM技术进行绿色建筑相关课程开发及校企合作的可行性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201327)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未来15年要保持GDP年均增长7%以上的目标,将面临巨大的资源约束瓶颈和环境恶化压力。更为严峻的是,我国能源、土地、水、森林等资源严重短缺,实际利用效率很低。在建筑方面,能耗比较高,浪费严重,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而从建筑的全过程看,整个建筑能耗占我国全部能耗的50%。因此,发展节能绿色建筑刻不容缓。建设节能建筑、降低建筑能耗、积极推广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充分保护好宝贵的资源和生态环境是我国建筑界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和不容推卸的历史责任。

一、从政策、法律规范及行业发展要求层面看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国家《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原则强调[1]:发展绿色建筑,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节能减排,实现低耗、环保、高效生产;大力推进建筑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推进绿色施工,发展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使节能减排成为建筑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2013年3月,住建部颁布了《“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对绿色建筑产业提出了更加明确的发展战略和实施路径。

2014年初,住建部明确表示,政府投资的办公和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要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加快推进建筑节能工作是住建部2014年的重点工作[2]。

从200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颁布到目前为止,相关部门已陆续颁布了几十部绿色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评价等各环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与此同时,各省市、自治区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纷纷出台适合各自发展的绿色建筑标准和实施方案,积极推广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的建设。

建筑类行业协会、基金会、研讨会、论坛、展会、产业联盟等也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宣传、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绿色、低碳建筑已无可争辩的成为建筑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二、绿色建筑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

在绿色建筑如火如荼发展之时,绿色建筑发展所需的人才现状却并不乐观。据中国房地产报绿色地产研究中心2012年11月份的调研显示,中国房地产业在向更深层绿色领域发展的同时,绿色建筑专业人才供应明显不足,绿色人才体系“大厦”待建[3]。

据建筑英才网的数据显示,绿色建筑岗位普遍高薪,企业对绿色建筑人才的需求呈大幅上升的趋势,在其2013年与2012年职位发布量比较中,绿色建筑咨询工程师同比上升了84.25%。

虽然绿色建筑广阔的发展前景已“引无数英雄竟折腰”,但令这些英雄真正折腰的则是人才短板。绿色建筑相关职位在中国建筑行业属于新兴职位,胜任这些职位除需掌握建筑专业技能外,对新能源和生态知识也要了如指掌。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几乎没有完全对口的绿色建筑专业,专业人才的输送问题亟待解决。

以笔者所在的广东省为例,虽然广东省的绿色建筑发展位居全国前列,但通过走访调查,笔者发现截止目前,本科院校和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并未涉及绿色建筑类课程,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断代已成为制约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瓶颈。

华人建筑环境专家联盟主席、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建筑经济学讲师周蕾提出[4],我国绿色建筑人才培养有两个重要方向,一是要大面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或技工,二是培养一批精通绿色建筑设计与建造国际化专家型的国际精英人才。笔者认为,第一个方向完全可由我国广大的高职院校通过不断完善绿色建筑教育体系,不断探索并创新与企业的合作模式来实现。

三、高职层次绿色建筑人才的岗位能力分析,探索绿色建筑相关课程设置方案

绿色建筑在国内尚属新兴、交叉学科,其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面广且综合性强,这更加需要高校在进行相关课程设置时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做到有的放矢。高职层次的绿色建筑人才培养,应把重点放在绿色建筑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各具体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开设专业课程,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更加注重实训课程的设计。高职院校可先开设绿色建筑相关的选修课程,在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基本具备后进行小班试点,逐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然后在各专业中全面铺开。

在绿色建筑相关的岗位需求中,适合高职层次学生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助理绿色建筑模拟分析师 2).设计助理(绿色建筑方向)3).绿色建筑助理工程师 4).绿色建筑助理咨询工程师。

现将以上岗位的职责要求和高职院校对应需开设的课程统计列表如下:

岗位名称职责要求对应开设课程

助理绿色建筑模拟分析师1.绿色建筑能耗及功能模拟分析

2.参与建筑可视化工作

1.绿色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

2.建筑能耗与功能模拟分析软件

设计助理(绿色建筑方向)配合项目设计师完成制图、建模、分析等设计任务1.绿色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

2.绿色建筑制图与识图

3.建模、分析软件

绿色建筑助理工程师1.参与绿色建筑评价认证工作

2.参与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的咨询工作 1.绿色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3.绿色建筑技术

绿色建筑助理咨询工程师1.协助并配合项目负责人完成咨询项目工作

2.协助项目负责人与客户、政府部门及分包商等进行沟通、协调

3.协助完成相关项目咨询顾问报告1.绿色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3.绿色建筑运营维护

4.建筑文案写作

由以上分析,对于高职院校传统的建筑类专业,即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装饰工程、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专业在进行绿色建筑相关课程开发时,可将绿色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以及绿色建筑制图与识图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建筑能耗与功能模拟分析、绿色建筑技术可作为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课开设,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绿色建筑运营维护与建筑文案写作可作为工程监理专业的专业课开设。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较早进行绿色建筑专业设置的高职院校,其开设的建筑工程技术(节能)专业在传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建筑节能施工技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风光互补技术与应用、绿色建筑概论等课程,值得借鉴。

近几年,BIM技术在我国建筑领域迅速发展,其以三维可视化、全寿命周期管理及良好的专业间协作配合功能带来了建筑行业的第二次革命,在进行绿色建筑课程开发时应考虑借助BIM技术,使学生对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化有更直观全面的理解。

四、绿色建筑相关实训课程开发及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由于绿色建筑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全寿命周期观、可持续发展观,而传统的教学由于专业设置的需要往往把一个完整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拆分为各专业来设置课程,学生很难树立全寿命周期观念,这对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是无益的。所以,我们可以探索在实训课程设置时,适当打破专业界限,在学生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将各专业融合在一起进行一两个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实训,使学生经历从设计、造价、施工到后期运维的全过程,这也是BIM技术所倡导的理念。

江苏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国家级建设类重点职业院校,在绿色建筑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其在2012年5月与河海新能源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订单式培养绿色建筑人才。即在即将毕业的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到企业实习,经考核合格后可被企业聘用。这种订单式的校企合作模式已在高职院校中广泛采用,在培养绿色建筑人才时仍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

目前,有些高校建筑类专业开始探索创办绿色建筑工作室,选拔优秀学生进入,由教师指导参加全国的绿色建筑类竞赛,积累一定经验后让学生参与真正的工程项目,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这也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模式。

另外,高职院校可与企业合作,建立绿色建筑专业方面的见习基地,选拔优秀的大二学生到企业进行见习,这能够使学生较早的完善职业技能,类似于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学徒制。

五.结语

2014年3月2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必须用硬措施完成工业、建筑等重点领域和重点单位节能[5]。对于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而言,一定要抓住产业转型升级的机会,积极探索绿色建筑相关课程的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为国家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绿色建筑技术人才,为我国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和节能减排的目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Z].2011.07.06.

[2] 杜宇.今年政府投资建筑全面执行绿色标准[N].人民日报,2014.02.03.

[3] 黄俊鹏,焦玲玲.绿色建筑人才“大厦”待建[N].中国房地产报,2012.11.16.

[4] 王海蕴.培养绿色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复杂系统工程[N/OL].财经界,2013.08.07.

[5] 李克强:促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Z].中国政府网,2014.03.23.

相关热词搜索: 土建 初探 高职 类专业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