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交河故城的前世今生

| 浏览次数:

评价,交河故城现堪称我国最大、最古老、遗迹保存最完整的生土建筑城市,在国内外建筑史上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交河故城的建筑技法,独具特点,墙壁多半是用减地起凸法建起来的。建筑分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下部分是在天然土层上直接掏挖而成;地上部分则采用板筑法,即干打垒法筑成。故城中心建筑物,大多是从原生土中掏挖出来,即切开原生土留出四壁,然后用木材搭顶,这种用“减地造屋,夯城为墙,掘土平路”方法建造的城市在国内外独树一帜,绝无仅有,是建筑史上珍贵的资料。城中大道两旁是均为高厚的街墙,临街不设门窗。大体南北、东西向垂直交叉、纵横相连的街巷,把25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分为若干小区,颇似唐时中原内地城市的坊、曲。这种建筑布局受中原古代传统城市建筑规制的影响。以街巷为骨架的交通网络、城门及其它建筑,在营建时,又无不把军事防御作为其建筑时的指导思想,古城实际是一个巨大的军事堡垒。

官署区是全城最为壮观的建筑区,不仅有明道、暗道与古城的主要干道相通,建筑规模也气宇不凡,还有地下庭院,南面留有门阙,土墙上可以看到数重椽孔通到院外,表明当年在地下室的上部曾有楼宇。这里还有一口交河城内最大的水井。官署北壁,有一条 60 米长的秘密通道,曲曲折折通往城内的南北交通干线,这可能是在特殊情况下才使用的通道。官署区建筑大部设在地下,可能是因为吐鲁番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为避暑御寒,这种冬暖夏凉的设计就应运而生了。靠近官署有片开阔地,据说是当年的练兵场。

居民区的建筑遗存相对较好,建筑形式大都为挖地成院,掏洞成室,是典型的交河建筑技术特色。深墙后的这些宅院不能和干道直通,这和唐代长安城非常相似,是中原坊里制度借鉴的遗存。

古城北部大片的佛教建筑遗址,是研究吐鲁番地区佛教兴衰史的重要证据。值得一提的是佛教区的塔林,是全世界唯一全部用土坯砌筑而成的塔林,是安葬历代高僧舍利和经卷的地方,文物价值很高。这里还有一座著名的地下佛教寺院,这在全国也是首次发现,为研究西域佛教建筑史提供了新的史料。据记载,当年唐玄奘西去印度也路过这里巡游、考察和讲学,使这里更增添了几分人文色彩。从建筑遗址中不难看出,这里曾有过繁盛的佛教发展时期。

1994年夏,新疆的考古工作者在此进行清理发掘,还发现了寺院内的壁画,出土了汉文文书,泥皮题记,印有梵文的古藏文物泥脱佛塔,泥塑的佛头以及四脚座铜佛、铜器多件,其中一件工艺精美的银棺铜夹,内盛舍利,这种埋舍利的做法,是新疆佛教文化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

《梁书·高昌传》记载:“其国盖车师之故地也…国人语言与中国略同。……其地高燥筑为城,架木为屋,土覆其上,寒暑与益州相似。备植九谷,人多啖面及羊牛肉。”《周书·高昌传》里也说:高昌、交河一带,“文字亦同华夏,兼用胡书,有毛诗、论语、孝经。……其刑法、风俗、婚姻、丧葬,与华夏小异而大同。”作为西域名城,历代文人墨客还留下不少关于交河故城的诗篇:“阴山若雾埋高垒,交河古月照连营”、“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这些,对于研究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也极具价值。

交河故城是古代车师、汉、吐蕃、回鹘等民族先后共同开发建设的历史纪念碑,对研究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历史、中亚文明史以及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宗教、艺术等具有重大科学价值。

相关热词搜索: 故城 前世 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