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研究中以国企党性教育为核心,明确党性教育的客观要求,分析现阶段国企党性教育中存在的困境,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增强国企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国企;党性教育;教育困境;针对性
党性是深化中国共产党性质与宗旨认识的有效途径,可以综合反映出共产党员的基本政治信念、精神风貌、工作姿态、组织纪律以及生活情趣,党性教育不仅是国企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国企内部组织凝聚力的有效方式。对此,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要加大对党性教育的重视程度,引导党员组织学习与研究党的基本理论方针,发挥出党组织在国企中的引导作用,提高国企内部组织的凝聚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国企党性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提升,进而实现国企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切实增强国企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企党性教育的客观要求
党性是政党基本政治本性,也是政党阶级性的集中表现,通过党性可以反映出党员政治觉悟与政治立场。而党性教育是以提高党员政治素质为目标,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内部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出党领导的组织核心作用,促进国企党组织建设。
(一)时代发展要求
国企党性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具体从以下两方面阐述,一是改革发展要求。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中,明确提出深化改革的举措,要求共产党员要引导中国人民实现小康社会和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尤其党员干部肩负着重要角色和任务,要在基层做好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承担国企改革责任,这也给党员干部提出了不小的考驗。对此,国企开展党性教育,旨在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使其完成国企改革任务。二是党建要求。党的十九大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这对国企党建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也明确党性教育的必要性和必然性[1]。
(二)国企发展要求
党性教育是实现国企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在进行国企党建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党性教育可以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政治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发挥出党组织在国企经营管理体系中的引导作用,团结基层群众,提高国企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并转化为核心竞争力,进而实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党性教育也是责任使然,通过党性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综合能力与思想素养,发挥出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肩负起国企的社会责任。
(三)党员现状要求
国企经营管理工作具备量大、复杂的特点,再加上工作点和流动性的影响,增加了党员教育管理的困难程度。在近几年发展中,新建单位党员比例逐渐下降,只能在短时间内引进和培养年轻党员,由于这些员工入党时间短、经验不足,没有参与系统化培训,党的理论知识和党性修养不足,使得国企党员队伍整体党性不强,并在长期工作中逐渐暴露出工作作风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国企党员干部现状决定国企必须要加强党性教育工作。
二、现阶段国企党性教育存在困境
党性教育是国企党建工作的常抓项目,并将其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纳入到国企党员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党性教育内容不完善
在进行国企党性教育中存在教育内容不完善的问题,一方面,在党性教育中,关于党性概念和内容没有深入研究,一般而言,不同时代下党性要求不同,党性内涵与表现形式也大同小异,需要深入分析[2]。但就现阶段而言,正是由于研究不到位,使得党性理论知识过于模糊,没有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党性理论内容缺少创新性与说服力,进而降低了国企党性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则是党性教育教材不规范,特别是在地方子系统中,缺少系统性教材,各个国企单位党性教育内容不统一,整体上弱化了党性教育的连贯性与严肃性。
(二)党性教育形式单一和松散
现阶段,国企党性教育形式过于随意和简单,党性教育效果得不到保证。第一,“形大内”问题突出,要想提高党性教育效果,必须要将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有效结合在一起,党性教育形式的创新和变革会提高党性教育感染性,激发出党员参与热情。但现阶段教育体系中,过于追求形式,教育阵势大而效果不佳,教学方式一味模仿,教育形式千篇一律,存在高度雷同现象,增加了党性教育成本,但却收不到教育成效。第二,管理松垮,在国企党性教育中,存在制度不全、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使得整体管理工作较为松懈,严重影响党性教育的教学秩序,弱化党性锻炼效果,进而限制党性教育作用的发挥。
(三)党性教育评价不到位
党性教育评价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整个教育过程的综合评估,获得教育成效信息和反馈信息,为党性教育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优化党性教育结构。但就目前而言,国企党性教育评价不到位,无法检验党性教育实效性,并存在以下难题。第一,评价标准难以制定,在国企党性教育中,要对领导干部党性教育效果进行综合评定和监督,但这一体系尚未完善,缺少权威定量与定性的评价标准,学员是否在教育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或者是实践程度等都无法衡量和评分;第二,无法检测考核,由于量化评价指标无法真实反映出党性教育效果,使得党性教育成效评估过于形式,单单通过党性分析材料判断学员党性锻炼成效,还有一些国企以出勤、考试或是访谈等方式评估学员党性认知,考量学员组织纪律性、学习累计,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过于片面,无法成为提拔任用的依据[3]。
三、切实增强国企党性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有效路径
通过上述问题分析,为了提高国企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从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以及教育评价反馈等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党性教育体系,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一)创新教育理念,引导教育方向
为了提高国企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创新教育理念,跟紧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在弘扬党性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要与时俱进,积极引进先进的党性教育理念,其教育理念包括时代理念和人本理念,引导国企党性教育方向,凸显国企改革面貌,实现国企党性教育的最终目标。党性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实际教育中,要凸显出这种自身的时代性,致力于党的中心任务与时代背景研究,确定党性要求,并将党性教育结合到现实社会环境和当下国企自身发展要求,将党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相融合,总结分析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提高党性教育的时代性与现实性。除此之外,要想获得党性教育的有效性,要加强教育者的主导作用,确定党性教育的整体方向,尊重党员在党性教育中的主体性,调动学习热情,尊重个人意愿和人格,根据党员思想特点与行为变化规律,从党员思想特点入手开展党性教育工作,进而提高党性教育和党员个体需求的贴合性,落实有效性教育目标。
(二)完善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
针对当前国企党性教育内容不完善问题,本文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设计理论单元
国企党性教育中,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思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确定新观点、新论断和新思想,并考虑到国企经营管理现状和改革创新需求,二者有效结合,形成一套完成的党性教育理论内容体系。围绕国企党组织进行工作,掌握问题导向,及时发现和解决党员干部突出问题,因材施教,让党性教育贴合基层,以需求调研和专题实践为导向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使得党性教育理论内容单元化和系列化,精读、精讲、精学融为一体,进而提高国企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深入党性研究
为了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加强对党性概念与内涵的深入研究,构建集系统介绍、全面阐述为一体的权威党性读物,完善国企党性教育的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融合理论和实践,并加入时代元素,优化国企党性教育内容,使得教育内容可以吸引党员的注意力,激发教育兴趣,引导党员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党性教育活动中,形成内在学习动力,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而不懈奋斗。
3.制定层次内容
从宏观角度上看,党性教育内容共性较强,这些共性不受时代、地域或是地位的变迁而改变,其中主要涉及到党的理想信念、组织纪律以及宗旨认知,这也是国企党性教育的基本内容。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这些内容由于不同区域、层级或是党员的差异性而反映出各个侧重点,这就需要在国企党性教育中,要根据分层分类分阶段开展党性教育,结合班次类别确定侧重点,保证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同时,要细化党性教育共性内容,结合国企党建工作的实际要求,并考虑到党员干部的岗位、工作内容、年龄性别等,设计层次化党性教育内容,通过教育形式的创新,进而提高国企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拓展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率
国企党性教育的理论性极强,集合知识、技能和态度为一体,在知识方面,要讲授党的基本理论、价值取向以及奋斗历程;在技能方面,要进一步锻炼党员干部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完善工作任务,促进国企长效发展;在态度方面,要加强党员对党组织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若教育形式过于单一,会让党员产生枯燥,降低教育效果。对此,在国企党性教育的过程中,要创新党性教育形式,拓展教育方法,提高教育中的参与性和活跃性,引发党员干部的情感共鸣,引导党员干部进行反思,积极主动的探索,提高党员干部的主觀能动性,进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在此过程中,要求国企党性教育要深入到教育核心,摆脱传统号召式教育和运动式教育,合理设计培训方式和载体,营造一种积极和谐的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进而提高国企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党性教育贵在成效,为了解决国企党性教育的成效检验,要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融合常规考核、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等方式,构建统一完善的党性教育综合评价体系。在具体实施中,要优化常规考核方式,引入行动学习考察方式,通过行动实践学习观察的方式进行考核,营造学习背景,将组织现存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引导党员干部思考、分析以及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判断党员干部的综合党性素质。除此之外,要加强教育结果考核,实现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的结合,融合定量与定性,并考虑到党员干部自身情况,解决传统国企党性教育评价中的问题,科学评定,进而提高国企党性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高教育效率和教育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国企党性教育中,为了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创新教育理念,引导教育方向,完善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方法,加强教育评价,提高教育效率和效果,以实现国企党性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闫寒.企业党校加强党性教育工作,提高党性教育实效[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11):186-188.
[2]闵建新.新时期国有企业党性教育工作的实践与创新[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09):150-151.
[3]任彬.国有企业内党性教育的探索研究及方式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06):145-146.
(作者单位: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校(领导力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党性 国企 针对性 切实 有效性上一篇: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理论反思
下一篇:天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