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在独立学院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浏览次数:

[摘           要]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作为机械专业的主干课程,特点是教学的知识点多,而学时相对较少。作为独立学院,根据独立学院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特点,如何因材施教是研究的重点。因此,教师不仅要掌握好课程内容的安排,更重要的是要充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课程教学与实际生产活动的有机结合,加强研究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的研究,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

[关    键   词]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独立学院;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13-0058-02

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简介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一门以机械制造工艺和切削原理基本理论知识为主线,将与之有关的机床、刀具、夹具等有关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组建的技术基础课。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作毕业设计打下基础,也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工作打下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须有相应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与之配合。本课程设有课程设计环节,培养学生设计工艺规程和机床夹具的基本能力。

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制造企业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并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技术。目前,机械制造技术正朝着精密超精密、网络信息化、敏捷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等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在讲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时,要明确课程任务和培养目标。探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由多门课程整合而成,内容庞杂,知识点多,教学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感官认识和实践经验,难以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导致在学习过程中感觉乏味、缺乏兴趣。另外,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该课程教学课时缩减为64学时,这就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改革

我学院“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材采用由吉林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骏一主编,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内容增设了圆柱齿轮齿面加工的方法的研究,主要介绍滚齿、插齿、剃齿和磨齿的加工原理和加工方法,增加了外圆表面车拉工艺和点磨工艺等新工艺内容;删去了“单颗磨粒的切削厚度计算”“振型耦合型颤振激振条件推导”“CA6140型车床主轴箱变速操纵机构”等内容。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简称CAI),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的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CAI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个人学习环境,综合利用多媒体、超文本、人工智能和知识库等计算机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单

一、片面的缺点。它的使用,能够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实现优化的教学目

标。机械制造技术内容多又新、知识面宽,紧密结合课程特点,应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动画、影像、声音都融入CAI课件,美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三)实验室建设

1.实验内容的设计与改革

我院现开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验四

个:(1)刀具角度的测量;(2)切削变形的测定;(3)切削温度的测定;(4)加工精度的统计分析。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注重加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的培养。如,刀具角度测量实验,实验仪器刀具角度测量仪是由我院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设计并生产出来的。重视实验室建设,为我院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环境,为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提供了实验和创新条件。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尤其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很强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才更具有竞争力。因此,实验室建设在独立学院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地位。

2.改革措施

(1)根据课程需要,增加相应的实验内容;(2)实验仪器的更新与补充;(3)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的改进;(4)实验指导教师团队的建设。

(四)实践教学改革

1.我院的教学仪器设备相对不足,需加大机械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我院新申请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面积1634平方米,拥有各类仪器设备245台,仪器设备总值1297.23万元,其中万元以上设备共166台。但针对我院师资力量、在校生数目及招生情况看,工程研究中心目前仪器设备的台套数不够,满足不了科研、教学、数字化加工制造的需求。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计划和措施,明确研究方向及发展目标,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成为培育具有机械专业创新人才的教育基地,为国家输送优秀的机械专业人才,扭转国家因基础研究人才的流失导致我国机械装备的基础研究工作出现停滞不前的局面。

2.我院拥有多家校外实习基地

杭州一机床数控机床厂、长春通用机械有限公司、长春吉文零部件有限公司、长春凯迪汽车车身设计有限公司、东光集团、汽车制动器有限公司、全国1+N复合人才培养基地、中国大学生就业促进工程实训基地,这些实习基地的建立,可满足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生产实习的要求。

(五)教师团队建设

本课程团队人数6人,课程主讲教师3人(其中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高级工程师1人),实验指导教师3人。教师团队建设也是目前该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我院注重人才培养,派送教师出去参加技能培训,对青年教师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一对一进行青年教师的培养,进一步完善与提高团队合理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教师的科研、教学等能力。

(六)注重产学研相结合

产学研,即产学研合作教育。它是现代社会的新型教育模式,即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实际经验、科研实践结合的教育形式。我院正在逐步走出一条独立学院产学研结合的新路。整合校企合力,扩大知识、技术的来源,带动校企共同发展。目前工程研究中心机床装备精度低,需要购置先进的数控机床与数控加工中心以满足产学研结合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多家产学研基地。

四、结束语

为了这一目标,我院对本课程进行不断的改革与探索,体现在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与实践的改革等方面。在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同时要保证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于骏一,邹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李卫珍.关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在独立学院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9(25):525.

[3]陈汉英,侯超.加强实验室建设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必由之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9):171-172.

相关热词搜索: 机械制造 独立学院 探索 实践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