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国内纺织工程本科院校数字馆藏研究

| 浏览次数:

摘要 通过网上访问的方式对招收纺织工程本科专业的院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进行了调研。从采购资源、自建特色数据库、自有资源和网络免费资源四个部分归纳了现状和问题。提出综合资源区域共享、专业资源学科共享,合作开发网络资源以及统计工作常规化等建议。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

纺织工程

学科资源

资源共享

1 调研背景

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针,一些部属院校划归地方管理,由此引发了一轮高校撤并更名的热潮。例如,原纺织工业部下属的8所院校除东华大学归教育部直属外均划归各省教育厅管理,行业色彩逐渐淡化。其次,随着高校扩招,一些综合性大学也开设了纺织类院系。第三,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升格,开始招收纺织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第四,一些民办院校和独立学院成为纺织服装专业教学的新生力量。目前,习惯上所称的“纺织院校”不论是从主管部门、学校名称还是从招生单位的构成看,其行业特征已经不明显,因而只能说纺织为学校的重点学科或特色专业。基于学科信息资源的同质性、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免费网络资源的增长,在有限的经费条件下,为加强学科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之间开展合作并共享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十分必要。

2 调研对象

数字馆藏(digital collections)是指以数字形式提供的馆藏资料,具有非直观性、多样性、灵活性、互动性、丰富的表现力、情景化以及高度依赖设备条件等特点。数字馆藏既可以细分为文本、图像、声音、数据集、软件、交互式资源、事件和实体对象,也可以进行总括归类。比较典型的归类方法有二分法、三分法和四分法。

二分法将数字馆藏分为数字化资源和原生数字资源两大类。例如,威廉·阿姆斯(William Y.Arms)认为数字馆藏是可以编码为二进制数位序列的信息。有时它们是文字、图像、音乐、录音、规范和设计等常规载体的数字化版本。随着数字图书馆的扩展,馆藏中这些事物对象的数字化对等物将会越来越少,更多的将是没有现实对等物的东西,如来自科学仪器的数据、计算机程序、电子游戏和数据库等。

三分法将数字馆藏分为“购入式”、“自建式”和“开发式”三类。其中,“自建式”指特色馆藏数据库,而“开发式”指因特网信息资源的组织、开发与利用。

四分法实际上是将三分法的“自建式”资源拆分为特色馆藏和自有资源两部分,其代表为2003年OCLC的劳肯·丹普瑟(Lorcan Dempsey)等人提出的“馆藏格"(collection grids)概念。他们用图书馆的管理程度和资源异质性这两个变量将馆藏分为四个象限。A象限是采购的正式出版物;B象限是“特藏”,包括古籍、地方文献、手稿档案、学位论文等;C象限是机构信息,包括e印本论文、研究报告、课件和科研数据等;D象限是开放的网络资源,包括免费获取的网页、开源软件等。除D象限外,其他三个象限既包含实体资源又包含数字资源(见图1)。

本文基于四分法展开调研,但略作调整。将本单位学位论文或教师文库归为自有资源,将学科导航等归入网络免费资源,其余归为自建特色数据库。

3 调研方法

笔者从教育部招生阳光平台“阳光高考”网站收集整理了2009年招收“纺织工程”本科专业的院系名单。北京服装学院招生专业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服装材料与工程方向)”,但因其系原纺织工业部院校,故纳入调研范围,因而样本总数为39所院校(表1)。其中,前4所为教育部直属院校,占10%;后7所为民办和独校院校,占18%;其余28所为各省属学校,占72%。从院校类别看,工科院校24所(62%),综合院校10所(26%),师范院校3所(8%),财经院校2所(5%)。

4 调研结果

4.1

采购的资源

4.1.1

数量分布

采购资源的数量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见表2)。教育部部属院校拥有中文库的均值和中值约为省属院校的2倍,其西文库的数量略多于中文库。省属院校间差距较大,中文库最大值为50,最小值为4;西文库最大值为40,最小值为1,西文库的数量远少于中文库。民办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新生力量。7所民办院校中绝大多数是独立学院,他们依托原有母体学校的图书馆资源,基本没有新的投入。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院校的图书馆投入偏低。

4.1.2

类型分布

采购的中文库以书刊(100%)、学位论文(56%)、会议论文为(41%)主体,习题库(41%)和多媒体数据库(44%)成为新宠。西文库以期刊(100%)、图书(33%)、学位论文(33%)为主,国产西文数据库受到中小图书馆的青睐。

4.1.3 地区分布

从院校数量看(见表3),华东地区相对集中,约占样本数量的一半。从采购的数据库看,中文库最大值在华东,最小值在华北、平均值为18,中值为17;西文库最大值在西南、最小值在华东和华中,平均值为12,均值为11。东北、华中、华南和西北地区的院校两类资源尚未达到平均值,尤其是西文库缺口较大。

4.2 自建特色资源

自建特色数据库的情况比较复杂:(1)受原有特色馆藏、地域文化、院校重点学科以及馆员学科背景等因素的影响,除纺织服装专题外,还有许多其他主题的数据库。例如,抗战文献库、巴蜀文化、张骞研究、绿色食品、丹顶鹤研究、湿地研究、循证医学、药物研发知识网、华人华侨数据库、就业专题库等;(2)自建特色资源有全文库、文摘/题录库、图片库和多媒体库等多种类型;(3)资料来源既有馆藏数字化也有下载或链接的网络免费资源;(4)数据库规模比较小、结构简单且多数没有开放全文;(5)分类方式上,有的机构将光盘等非书资料、教参系统、导读、投稿指南、SCI/EI收录期刊目录等也作为自建特色资源。多数机构将自有资源和自建资源未作区分。

创建纺织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多数是原纺织工业部所属院校且各具特色(见表4)。例如,北京服装学院的服装数字图书馆、四川大学的皮革特色数据库、天津工业大学和武汉科技学院的服装图片库以及西安工程大学的毛纺织国际会议论文数据库。受版权限制,全文库大多仅在校园网内开放,许多特色数据库不开放。

4.3 机构自有资源

学位论文是机构自有资源的主体,15个(56%)可以访问的公办院校图书馆建有学位论文库。部分学校创建了专家/院士文库、教师文库、重点学科成果库以及研究生试题库(见表5)。机构自有资源的开放程度也很低,多数只开放到题录数据。

4.4 网络免费资源

网络免费资源是馆藏建设的新领域,22个(80%)可以访问的公办院校图书馆利用了网络免费

资源,其建设方式多种多样。有的链接了CALIS的重点学科导航或“科技论文在线”,有的采用SocolarOA资源统一检索平台,还有的申请了NSTL、高等教育出版社样刊系统等免费资源。绝大多数图书馆自建分类导航体系,有按文献类型分的、有按学科分的、有按来源或文种分的、还有简单罗列的。绍兴文理学院积累了较多的免费资源并与馆内其他资源在学科层面进行了整合。北京服装学院创建了“服装学科网络学术资源导航系统”,西南大学建设了“网络外文全文库”,但均未开放。目前,国内网络免费资源的开发还缺乏建设标准和共建机制。

5 分析与建议

5.1 采购资源的区域共享

调研显示,采购资源的数量呈现出层次性和区域性特征,体现了资金投入对馆藏建设的影响。中央财政的投入力度大于地方财政;地方财政投入又向211等重点院校倾斜;华东、华北和西南地区经费投入较大。受国内财政体系的影响,为照顾本地院校的普遍需求、掌握谈判的主动权,区域性的集团采购和资源共享逐渐兴起。上海、山西、江苏、天津、浙江、湖南、湖北、河南等省市都已建成区域性的资源共享平台(见表6)。这种区域平台的门槛较低,又有地方财政项目支持,增加了中小图书馆参加团购的渠道和机会,也增加了各馆根据本地需求选购数据库的灵活性。此外,区域共享还能减少文献传递的压力,为用户提供便利。但是,由于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数据库价格有波动且不透明。因此,采购资源的区域共享要防范价格歧视风险。

5.2 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挑战

特色数据库的前身是“特色馆藏”(简称特藏)。特藏通常是指图书馆从普通馆藏、古籍、手稿、论文以及其他作品中选出的具有特定形式、特定主题、特定时间或区域、易碎或有特殊价值的馆藏。“特藏”往往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全的,强调的是资源的异质性。纸本时代,“特藏”的利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传播范围有限。而今,“特藏”异质性的特征并未改变,但是数字化和网络化拓展了其传播空间,因此特色数据库的建设面临许多挑战:

(1)建设方向与内容选择

表4中,开放的纺织专题数据库有题录、全文、图片、链接和导航等内容,但图书馆特藏数量少,资源异质性低,容易导致重复建设。建设方向上,国外数字图书馆项目走的是“存古”和“开新”两条道路,很少涉及传统出版领域。例如,美国康奈尔大学的麦考利“自然之声”视音频特藏中心不仅将1929年以来录制的视音频资料数字化,还利用Web2.O技术向社会广泛征集声音资料并通过科普活动等进行推广。因此,特色库的建设方向和内容选择应有长期规划。

(2)管理与激励机制

从管理角度看,特色库建设也要考虑规模、投入和产出。CALIS特色库项目由武汉大学图书馆牵头,教育部支持,要求项目结项时达到4万条数据,至少包含20%的全文数据。东华大学承建的CALIS项目“现代纺织信息参考平台”虽已结项,但未向社会开放。目前,各馆建设特色数据库的动力主要来自教学需求和评估加分,对于长期合作项目的投入和收益缺少预期,对于解决版权问题缺乏经验。

(3)采购资源和技术因素的影响

随着国内外商业数据库的发展和回溯资源的增加,以传统馆藏为基础的特色资源优势地位减弱,尤其是外文期刊题录数据库的发展方向值得考虑。技术因素主要挑战的是特色数据库的封闭性。缺乏开放架构的数据库是信息孤岛,在技术上容易落伍。

(4)特色库的开放与版权问题

特色库的开放与否主要受两种因素的影响:一是“版权意识”,二是“共享意识”。特色数据库大多是在传统特色馆藏的基础上数字化而成的。由于这些传统馆藏通常是有版权的,因此开放版权保护期内的全文或图片需要获得授权。逐件审查作品的版权状态并获得授权成本较高,所以许多特色库采取了“自建自享”的策略,但这种方式容易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版权因素的另一个极端是缺乏版权意识,将各种渠道汇集的学科资源全文开放,没有版权声明、授权方案和免责条款。无论是无知还是冒险,如果不能妥善解决版权问题将会给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埋下隐患。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提供原图的大图,仅用“缩略图”建立索引库是比较安全的。有的特藏(如古籍、文物)已经不受版权法保护了,但是由于收藏单位担心丧失资源优势或者认为国内法制环境对数据库的保护尚不完善,因而也不示人。

5.3

自有资源的征集与利用

(1)自有资源的类型

自有资源是机构或机构成员创建的信息资源。调研显示,国内自有资源主要开发的是学位论文、教师文库、试题库、精品课和研究报告,基本涵盖了机构产出的主要内容。随着机构原生数字资源的增加,自有资源可能成为增长最快的异质资源。未来有待开发的是机构知识库并将自有资源与其他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

(2)自有资源的征集与利用

自有资源的征集、质量控制与开放是建设难点。除学位论文外,其他自有资源通常采用自愿原则进行征集,以达到宣传学校和资源、增加作者影响力的目的。但是,经过同行评议的自有资源建设要协调与出版界的关系,而不经过同行评议的自有资源质量难以控制。此外,开放自有资源除了机构和作者的努力,还需要公共科研资金的支持和制度约束。

5.4

网络免费资源的合作开发

首先,作为采购资源的补充,网络免费资源值得开发。(1)网络免费资源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和开放性,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但鱼龙混杂。(2)搜索引擎对于“深网”资源挖掘不足。其次,网络免费资源需要合作开发。个体图书馆自建导航体系的初衷很好,但是效率不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用户对搜索引擎的路径依赖。导航页面通常都在学校的3—6级网页上,而通用搜索引擎在一级页面上且界面简单,可以直达作品。(2)导航库缺乏维护造成死链接,导致部分资源不可用。(3)网络信息数量大、增长快。因此,网络免费资源的开发需要群策群力。

5.5

学科资源共建共享

(1)学科资源共享与区域资源共享的关系

区域资源共享与学科资源共享并不矛盾。首先,区域共享的重点是采购资源,照顾的是综合性的信息需求,其合作基础是财力;而学科共享的重点是特色资源、自有资源和网络免费资源,考虑的是专业信息需求,其合作基础是智力。其次,区域内同类院校的数量有限,缺乏可比性。因此,建议综合资源区域共享、专业资源学科共享,实现优势互补。

(2)专题文摘数据库的发展方向

如前所述,学科专题数据库“小而全”的优势正在受到商业数据库的挑战。例如,题录数据库的“去”与“留”已经成为需要考虑的问题。建议与CA—LIS联合目录进行查重,按照著录标准整理后并人CALIS,争取成员馆资格,增加机构的信息资源。

(3)资源的注册与整合

为了实现特色资源与自有资源的共知共享,建议学习国外经验进行资源注册。有实力的单位发起

设立注册平台,由建设单位将零散的特色资源进行登记汇总。其次,自建自有资源不应成为孤岛,可以采用商业软件进行统一检索。第三,特色资源建设应关注CALIS等国家项目,实现协调与互补。

(4)网络免费资源的合作开发

网络免费资源的知识产权障碍小,共享潜力最大,是图书馆员智力合作的舞台,也是国内图书馆在资金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增加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目前,大家普遍重视免费资源,但未形成建设的合力。建议从学科角度讨论并构建开放式平台,采用两种方式发现和添加网络免费资源。一种是人工选择、资源描述(如贴标签)并推荐给平台,另一种是利用RSS种子自动更新内容。两种资源有机地整合在学科体系下并应邀请用户参与评价

(5)版权保护与资源开放的协调

众所周知,版权问题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瓶颈。因此,图书馆应当重视版权问题。尽量配备法律专业的人才或者培养馆员学习知识产权,在网站上宣传版权常识,在自建数据库上声明权利与责任,在征集作品时明确版权归属与使用范围,建立投诉处理和风险防范机制。不公开未获授权的作品,采用外链方式提供资源,平衡版权保护与资源开放的关系。

6 研究局限

(1)没有统计高职高专院校。受时间关系的影响,考虑到专科院校更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没有统计专科院校的馆藏情况。(2)国内民办院校刚刚起步,经费来源情况复杂。独立学院虽与母体单位脱钩,但其利用母体单位图书馆资源的合作方式不详,因此未作探讨。(3)数据库数量比较的主观性和局限性。本文采用数据库数量比较的方式,在计算过程中没有统计子库,人工分拣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其次,数据库的数量不能完全体现其质量、总价和使用效果,只能管窥图书馆的数字馆藏。

尽管高校图工委开展了全国普通高校图书馆的统计工作,但是公布的主要统计数据不能反映各馆的业务进展水平。由于是机构自愿填报,目前只有500多家单位参与。其次,及时了解同等或同类院校图书馆的业务状况,对于比、学、赶、超和合作双赢都是有意义的。因此,建议参会院校或同类院校将统计工作常规化。由纺织信息学会牵头设计统计项目,建立提交平台,提供分析工具,定期填报,使会员单位能够及时了解同行进展,争取更多的发展机遇。

相关热词搜索: 馆藏 本科 院校 纺织 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