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综合文科教育专业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 浏览次数:

摘 要:本文立足于人文地理学在综合文科教育专业中的学科地位和学科特点,总结本人教学实践,结合专业特色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上遵循教无定法的原则,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堂讨论与实践教学,突出人文地理学应用性强的特性,构建促使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的考核模式。

关键词:综合文科教育 教学改革 探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1C-0066-02

人文地理学是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必修课,是地理学模块中的基础课之一。人文地理学课程在综合文科教育专业中的地位决定了它不同于地理学专业的人文地理学,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基本理论使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从而具备能够胜任中学地理教师的理论知识基础,与此同时还要注重结合综合文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能力目标,积极探索与此适应的教学模式、合理安排实践课形式与实践内容。

一、突出本专业人才培养特色,调整教学内容

(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调整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社会科学,又作为综合文科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相比其他专业的人文地理学课程,其综合性这一学科特点更为突出,部分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和历史教育的核心课程交叉,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考虑到该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尤其是后修的课程安排。在明确教学重点的基础上,根据后续课程的设置和综合文科教育专业特色进行调整。首先,对于同思想政治模块、历史模块课程重叠的内容,适当删减,突出其综合性特点,完善教学体系。如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学生在修人文地理学前后,继续修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和世界历史时,都涉及到政治地理部分内容、人文地理学发展面临的问题,对此内容可以不作详解。其次,适当删减地理学专业性强的一些内容,如农业地理、工业地理部分,也可不作详解。再次,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课堂使学生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与热点,进一步拓展学术视野。

(二)围绕教学要求,实时更新教学内容

人文地理学主要包括人口地理、经济地理(农业和工业)、聚落地理、宗教地理、语言地理、旅游地理、行为地理和政治地理等内容,涉及学科广泛。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保证教学质量,必然涉及到如何把握深度的问题。作为三年制综合文科教育专业的文科学生,通过中学阶段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学科知识,但对于地理现象的认识、分析和解释能力与地理专业的学生有一定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深度。同时,人文地理现象发展变化迅速,如各国经济地位、政治体制、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不断发生变化,各种技术日新月异、现代传媒手段日益普及为人文地理学学科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教学带来了挑战,如:如何兼顾教材的更新与稳定;如何保证在教学中及时获取新的信息,教学内容跟得上新的变化,避免传授的知识陈旧等。

二、遵循教无定法的原则,多种教学方法穿插运用

人文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理论的同时,适当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搜集整理资料、ppt制作、团队协作能力,逐步形成一边理论探讨,一边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

(一)组织有针对性的课堂讨论

1.课程导入时的讨论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从“破冰”开始,“破冰课”指的就是这门课程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始即第一堂课。所谓破冰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消除师生间的陌生感,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二是消除学生与课程教学之间的陌生感,通过采取有效的手段与方法,解决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破冰课”的效果怎么样会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顺利与否以及今后的教学效果,因此能不能上好第一堂课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破冰课”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取决于该课程学科特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及课程性质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等。本人通过几轮的探索与实践,确立较为有效的“破冰课”模式,根据综合文科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人文地理学课是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而这个时候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并形成了班级学习风气、课堂氛围,这些情况要求教师在开学前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本专业本班级的各种情况,即备学生。在此基础上,结合人文地理学地域性学科特点,讲授绪论时,采用以生源地为单位的小组讨论的方式,如讨论自己家乡的农业、工业、宗教信仰、人口密集程度及其原因、民风民俗、旅游开发情况后派代表发言,轻松实现预期目标:一是使学生的注意力从假期生活引到课堂上来;二是通过同乡之间聊家乡、在全班讨论,轻松交代人文地理学学什么和为什么学、怎么学的问题,使他们认识到其实人文地理学和我们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学过程中的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有针对性的课堂讨论,主要有:对于国内外时事热点,运用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进行讨论,运用聚落地理学知识,从我国城市化进程角度分析土地城市化与人的城市化之间的矛盾;谈家乡的民俗民风、产业结构、资源特色、区位优势,分析家乡城市地域格局和前景;分小组讨论分析家乡的地名及其由来,从而掌握地名景观这一内容;上网搜集逆城市化现象资料,分析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等。组织有针对性的课堂讨论既能避免教师传授知识陈旧,又能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通过鼓励调动同学们参与积极性。在讨论步骤上,先由同学们分组讨论,后由每小组代表发言,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对参与积极性高的、有自己观点的同学给予加分鼓励,刺激同学们讨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决定了其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培养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师及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要内容。

教学又是“教”与“学”的结合,在“教”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方式多样,灵活多变地组织说话训练、思维训练、利用ppt讲解训练,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议论纷纷。人文地理学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实际上就是一个能力培养的过程。根据实践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如通过搜集整理资料上讲台讲解民俗;从自然、资源条件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差异、区位差异等方面,查阅城市规划资料,分析并解释呼和浩特市城市向东南发展的合理性;调查内蒙古自治区旅游资源及旅游线路的开发,分析客源市场的特点,总结旅游业对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发展的影响;比较世界三大宗教的中心思想和传播方式,分析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调查内蒙古地区工业布局特点及其原因等实践教学的形式有演讲、讲课、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中还要求有ppt、文档,必须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并展示,引导学生从人文地理学视角思考当前的很多社会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也训练了学生团队协作与沟通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了解人文地理学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如果仅仅依靠课堂理论教学,缺少适当时间、适当内容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不但不能突出人文地理学应用性,综合文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难以落到实处。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于三年制的综合文科教育专业而言,人文地理学教学中专业的外业实习不可能像地理学专业的人文地理学一样进行较系统的野外实践,但是在当下,光凭传统的讲授与板书结合的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很难吸引学生。而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课件以其图文并茂又可以借助影音文件的优势,直接影响学生感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经费实现野外实践的不足。例如在讲述宗教景观、不同区域民居的比较、旅游景观等教学内容时就得利用影音和图片结合的多媒体课件进行生动的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三、探索和建构新的考核模式,促使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近几年,各高校都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培养应用性人才,各高校、各课程的考核都改革了期末一卷定成绩的考核办法,人文地理学的考核也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的考核体系。一是课堂出勤、平时作业、笔记、讲稿,按其质量和一定比例计入总分。二是实训即实践课成绩,按小组调查、实践作业、成果展示、ppt质量以一定比例计入总分。三是期末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成绩按比例计入总分。这样的考核方式既重视了理论教学过程和实践教学过程中体现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重视了笔试答题思维、思路的培养。

基金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综合文科教育专业课程应用性教学模式的探索(项目批准号:JYJG1302)

参考文献:

[1]刘杰.地方高校通识教育的实践探索——以菏泽学院通识教育课程“人文地理学”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2,(8).

[2]王文明,罗玉明,彭晓春.师专综合文科教育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兼论高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J].中国高教研究,2000,(4).

[3]徐丽华,岳文泽,陈鹏.论高校“人文地理学”教学改革新思路[J].高等理科教育,2009,(12).

[4]邱国锋.论人文地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8,(10).

[5]胡刚.综合文科教育专业世界地理教学改革[J].池州学院学报,2011,(12).

[6]陆林,凌善金,王莉.试论高校地理专业人文地理学的教学改革[J].人文地理,2003,(10).

[7]王国梁.高校人文地理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7).

[8]李道华.综合文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

[9]张理华,周葆华.人文地理学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初论——兼谈黄梅戏形式文化区实践教学设计[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10]高素芳.基于创新教育的高校人文地理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2,(6).

相关热词搜索: 人文地理学 教学改革 探索 课程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