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习惯是指个体在日常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行为方式,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中学阶段属于青春发育期,中学生的价值观、发展观、是非观还没有正确形成,容易出现各类学习心理障碍,使得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了抵触情绪,缺乏学习兴趣,其根源在于学习行为习惯不良引起的厌学心理。因此,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更应该教会学习获得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更是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在需要。了解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探索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教育策略,可以为科学有效实施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供策略方法。
班主任对于中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要有计划、分步骤、全面要求、严格训练、抓好评估,重视激励,要明确中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内容,并选用恰当的方法,科学、规范、扎实地进行。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中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内容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每个学年初,班主任都应该意识到要严抓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我相信班主任都懂得这一个道理,但是,却没有任何一个规章制度告诉班主任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总是出于模仿或者结合自身成长经历来管理班级,并没有做到系统性,仅对学生表现得使自己不满的方面进行整改,经常处于救火的状态,效果甚微。如果在我们每个学年初,就学生各方面做一个明确的规定,同时配合德育分,相信成效是卓越的。笔者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仪容仪表要求
1.头发按照学校的标准剪好或者扎好,女生不能披头散发;2.不佩戴饰品;3.除了大课间或者体育课,都必须要佩戴校牌;4.不能私自改校服,穿校服外套时里面的衣服不能比外套还长,并且要把拉链拉到校徽对齐处。
(二)课堂要求
1.调整坐姿。双手叠放在桌上,不能高于肩膀,即不能乱摸脸、头发,或者撑着头,腰伸直,脚放在桌子下,不能翘二郎腿或者踩椅子的横杠、抖腿等。2.认真听课。老师讲课的时候要看黑板,跟着老师的节奏,不能不听课在下面自己做自己的;老师没问问题的时候不要講话或者交头接耳,做与学习关无的事;如果教室外面有人经过,不允许八卦地往外看。3.认真完成练习。自己独立完成练习时,做完了举起左手,右手继续往下做;如果上黑板板演时,要独自上去,不能带答案上去抄,并且只有一次机会,下去了不能再上去修改;个别提问时要举右手,站起来回答问题时要大声,不会的时候也要回答不会,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4.特殊情况迟到时,要在门外立正站好大声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后才能进教室。
(三)课后要求
1.不追逐打闹,或者一堆人聚一起聊天乘凉;2.课间除了上厕所和补充水分以外,是提高成绩的好时机,如果上一节课听不懂的地方,可以找老师、科代表或者同学请教,但是要注意态度;另外还要提前准备下一节课的资料,或者提前预习。3.中午放学后,建议迟10分钟去吃饭,利用在饭堂排队的时间多做几道题,或者带着文科要背的资料在排队的时候可以跟同学互问。4.回宿舍洗澡的时间进行分流,下午放学后要一部分同学去吃饭,一部分同学回宿舍洗澡,这样可以节省等待时间。
(四)作业要求
1.作业要独立思考完成,即使遇到不会做的,也要努力把有关联的或者会的步骤写出来,不能空白;2.周末先作好时间规划,按照规划独立完成作业,完成后给父母签名,并且利用周末多花时间在自己的弱势科目上,把短板补齐。
以上这些规条,若能在开学初就跟同学明确要求,利用巡堂观察,对于学生某些行为上的不足,有时候以开玩笑的形式进行提点,学生基本上都很自觉地进行调整,同时利用德育分进行奖惩,并且家校配合。通过以上的方法,全面要求学生,并且坚持严抓,同时重视激励,营造学风浓厚、合作分享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激励学生形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助推中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发挥榜样示范的积极感召力
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榜样对青少年学习行为的塑造有重要影响,青少年主要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进而替代强化自身的学习行为,其中榜样的替代性强化是影响学习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中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习惯,班主任应该及时在班内对他们进行表扬奖励,促使班级其他同时效仿这些积极学习行为。另一方面,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做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表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把教书育人与言传身教结合起来,以教师的专业化的行为,优良的作风去感染和影响学生,给学生做出榜样,并提供一种良好的养成环境。
三、利用班会课的思想指导
班会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直接手段,必须努力上好班会课,以期达到切实教育学生,影响、改善其思想的目的。要想方设法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尽量引经据典,谈古论今,理论联系实际,减少空洞的说教,学习成功的经验,借鉴失败的教训,剖析成功者之路,尤其要结合班级同学的成功之路,引导、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成为有用之才,并且必须依靠自身努力,没有捷径可走。同时结合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儿,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逐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刻弘扬和传递正能量,从思想上进行转变,巩固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宏其志”,班主任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当中最重要的塑造者之一。我们只有经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总结,才能在班级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掌握主动,积累经验,培养出健康积极,乐观自信,具有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优秀人才。
相关热词搜索: 刍议 中学生 行为习惯 培养 策略上一篇:中西“文气说”与“风格论”之比较
下一篇:军校学员“亮剑精神”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