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中国綦江农民版画"文化自觉"多样性发展研究

| 浏览次数:

【摘 要】"文化自觉"使农民把中国綦江农民版画当作"文化"而不是单一的艺术对待,以本民族的风情生活为创作之源和表现内容,綦江农民版画"文化自觉"多样性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文化传承和民族凝聚是贯穿中国历史的主线。通过积极地进行自身文化的反思,以及传统文化的现代的转化和重构,不断创造着本民族的新文化,以增强本民族赖以生存的民族文化的力量。

【关键词】文化自觉 綦江 版画 多样性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近十年的文化实践中,中国农民越来越明确地意识到,中国綦江农民版画作为一门“艺术”的鲜活与美丽,不是其唯一功能与价值,只有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中,在对一种文化实践的整体把握中,才能认识中国綦江农民版画的文化“身份”与文化价值。“文化自觉”是中国农民在改革开放后对中国綦江版画认识上的提升与回归。弘扬中国綦江版画,不仅是为世界增添一门中国独有的“艺术”,也不仅是更多的中国农民掌握一门雕刻技能。在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中,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中,人们更为全面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綦江农民版画的文化品格,确认中国綦江农民版画是中华民族卓越的文化创造,是对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卓越贡献。

1.綦江农民版画“文化自觉”多样性

中国綦江农民版画发展中的“文化自觉”,是把中国綦江农民版画当作具有多元文化功能与价值的“文化”形态来认识的自觉意识,是在对“农民版画艺术”理念的反思基础上,重新审视与体认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历史逐渐升华与拓展起来的自觉意识,是具有历史感、现实性和文化智慧的自觉意识。

“文化自觉”使农民把中国綦江农民版画当作“文化”而不是单一的艺术对待。于是,展示在各种綦江农民版画作品中,不再是单纯地展示版画的美丽与视觉的新奇感,而是更注重农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文化内涵;各类文化活动中的版画活动,追求的是农民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体验与欣赏,不仅仅是培养农民版雕刻技能,普及版画知识,培养版画欣赏能力,对农民版画的挖掘、整理、保护与研究,不是局限于艺术领域之内,而是以广阔的文化视野进行审视与观照,把它作为中国和全世界共同的精神财富来继承;在中国綦江农民版画“走出去”的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中,人们更自觉、更自信地把中国綦江农民版画作为文明古国的一种文化创造与文化实践展示给世界,以求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凸显中国綦江农民版画文化的重要地位、独特风貌与不朽魅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国人对整个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自信。

綦江农民版画“文化自觉”多样性就在于綦江农民版画都以本民族的风情生活为创作之源和表现内容,李宗顺的《浴牛》、严肃的《山乡之夜》、翁昌兰的《送肥猪》、欧仲常的《春歌》、李志军的《车水忙》等等,都表现农耕文化中的民族风情生活场景。綦江农民版画的赋色,也常用大红大绿,红色有原始的属性,是原始人最崇拜最喜爱的颜色,赋予威武、崇高、力量等情感的寓意,又具有光明、幸福、温暖的象征性。绿色是大自然的主宰色,具有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含义,又赋予希望、生命、和平的特殊象征。因此大红大绿为民间的主要色彩。綦江农民版画的构图,不以社会生活中重大事件题材为主题画面,而主体画面被民族风情生活小题材占据。不用现实主义的手法,不求物象的逼真,而用浪漫主义的手法,以求物象的随意性。李成芝的《新婚》,人物占构图造型画面的主体,从上到下,通天透地,符合作者对新人们天长地久,百年好合的祝福创意;李方德的《收割》,画面表现的是农民在收割的稻田里打谷子的情景场面;霍仁平的《甜水井》把生活中的意象,转化为表现人对水的“甜”味感觉物象,《甜水井》的涂鸦和表现性,传递给人原始意味的稚拙美感。

2.綦江农民版画“文化自觉”多样性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綦江高度重视繁荣发展文化,积极致力于农民版画等特色文化的挖掘保护,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品牌培育、民间优秀文化弘扬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綦江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农民版画之乡,又是中国齿轮协会命名的中国西部齿轮城。綦江农民版画顺利完成了从草根艺术向重庆文化名片的嬗变,创作出了成千上万件优秀的版画作品,其题材丰富,技艺独特,生动朴实,鲜活灵动,在当今绘画和群体版画中有自己的艺术特色,成为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10年綦江全县农民版画及其各类产值和带动投入达8930余万元。其中2010年版画直接销售产值670万元;开发的衍生品产值达1100多万元(包括文化衫、雨伞、折扇等各类轻工产品、各类手绘陶艺、家居饰品、手工艺品、食品包装、版画装裱服务、艺术培训等方面);版画相关建筑和装修类产值达7160万元(包括县城城市风貌建设、版画广场建设、版画艺术一条街建设、巴渝新居建设、滨江沿河版画景观打造、古剑山旅游开发版画村和版画风貌建设、各类版画标志物等)。2011年,李成芝的名为《新婚》的作品已突破3000元/幅;而李成芝于2009年创作的《龙舞人欢》,从问世至2010年的市价均为2万元,2011年陡然涨至3万元。另一綦江农民版画知名创作者李宗顺创作于1991年的《晨曲》,印数1000张,当年售价仅300-400元/幅,到2008年涨到1800元/幅2011年卖价至少3000元/幅。根据綦江农民版画产业发展公司、綦江印象版画公司等经销商发布的信息,2010年的同规格尖货最高价仅1-2万元/件,2011年则需要4-5万元/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綦江农民版画“文化自觉”多样性发展的传承与保护

文化传承和民族凝聚是贯穿中国历史的主线。正是厚重的文化底蕴,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发展,迸发出强大的凝聚力。2004年綦江县委、县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綦江农民版画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之后,其产业属性才开始受到重视。近几年来,政府财政投入了600万元扶持綦江农民版画产业基地的建设,为农民版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引导和基础保障。《意见》不仅从宏观的战略高度指出了大力发展农民版画产业的重要性,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要求。如《意见》要求:2004年至2007年期间,县财政每年安排适量专项资金扶持农民版画产业的发展;加快农民版画基础设施建设,用二到三年时间将綦江农民版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市政部门要通力合作,凡新增的市灯箱广告要用30%的广告位无偿宣传农民版画,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城区主次干道、主要公路沿线、车站、码头、旅游风景区适量制作宣传綦江农民版画的标语、广告牌,营造浓厚的画乡特色等等。当地组建成立了版画公司,按培训、创作、生产、销售的模式,将基层农民版画作品用收购、代销、买断等办法进入市场销售。2012年綦江注重农民版画及其衍生品的包装,开发棕编、竹艺、蜡染等具有地方特色文化产品,促进多元化发展,预计当年版画及其衍生品产业产值达到2亿元。应当承认,正是这些举措对綦江农民版画产业的长足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结束语

在选择保护本民族文化健康发展的现实道路上,通过积极地进行自身文化的反思,以及传统文化的现代的转化和重构,不断创造着本民族的新文化,以增强本民族赖以生存的民族文化的力量。承认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努力寻求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汇点”,并使之和谐发展。这里所说的“和”,既表达了中华民族崇尚“和谐”,一种“和”的民族思维方式,一种“和”的民族心态。同时也表明,中国文化是不同文化融合而成的“和”的文化。过去是这样,现在和未来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1刘守安.从“艺术自觉”到“文化自觉”.(访问时间:2012.09.23)

http://roll.sohu.com/20120923/n353761561.shtml

2李韵.冯骥才:目标是文化自觉,知识分子应是文化先觉者N.光明日报,2012.09.18

3綦江农民版画进藏市今年以来价格在飙升N.重庆晚报,2011.11.05

4朱耀先.以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N.人民日报,2012.02.22(07)

5于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文化多样性的思考.(访问时间:2012.06.0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

7714e601010zkf.html

基金项目:本文是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重庆民间艺术保护与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10YBRW8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1王琦(1960-)男,汉族,沈阳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创意文化产业。

3王冠韬(1985-)男,汉族,沈阳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师,广告师,研究方向:广告学。

相关热词搜索: 綦江 版画 多样性 中国 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