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金代铜镜中的人物故事(下)

| 浏览次数:

主题纹饰为八个演奏乐器的人物,无背景刻画,只突出演奏的动态:人物均头向镜缘,足朝镜钮,呈放射状环立;或吹奏笙竽笛箫,或击打腰鼓铜钹,皆呈投入之状。每个人物演奏的乐器及动作、服饰各不相同。

图31:金代圆形士子读书镜,直径150毫米。 画面左侧山岩上一股瀑布飞泻溪涧之中,流过亭廊之前。亭中一士人头戴文巾,身穿儒衫侧靠几榻之上,右手捧书,回首外望,读书观景,兼而享之。亭后有一株古松,枝干针叶绘满画面上部。

图32:金代圆形仕女观鱼镜,直径126毫米。画面上方一株老树枝叶繁茂,横贯顶部,树根置于镜缘右侧岩脚。左侧岩间瀑布飞流直下,落入河中激起朵朵浪花。水中一鱼分波破浪。右侧河边一仕女发髻高挑,衣带飘曳,躬身曲臂倚扶于树干之上,凝神赏瀑观鱼。

图33:金代圆形犀牛望月镜,直径225毫米。图案上部由水天相连的波涛纹覆满,天上流云烘托一轮弯月。镜钮两侧各有一仙子,轻衣帛带随风飘拂,各捧一盛蔬果、香花之盘。下面水边有一牛俯卧仰头望月。整个画面宁静优美,予人以无限遐想。

图34:金代圆形仙人对语镜,直径260毫米。此镜缘阴刻“镜局官监”款。画面以高远法布局,远山近水古木亭台浑然一体,近处岸上站立一位老者,长须儒服,身背斗笠,安然远眺;远处天边为一仙人,携一童子,足踏祥云,俯视下方,似有所语,童子歪头搔首,憨态可掬。

春宫镜和蹴鞠镜

春宫镜也称秘戏镜,其内容状写男女欢爱、交合的情形。构图常见为外区沿边缘凸起一圈联珠纹带。两条交叉的凸起扉棱,把镜背分成4区或6区,每区浮雕一个画面:背景均为束起的罗帐、床铺,各有一对男女,分别以仰卧相对、俯伏躬身、对坐拥抱等姿式,作交欢之状。男女秘戏纹饰入镜,辽代铜镜中就有发现,金代铜镜中多见,其主旨在于促生育繁衍,可能与金代女真人企盼人丁兴旺、部族壮大的观念有关。

图35:金代圆形春宫镜,直径185毫米。 此镜花瓣形钮座。镜缘内侧饰一周锯齿纹,系借鉴汉镜。主纹饰用十字单棱线分为四区,场景为帷幄之中,以写实手法展现男女交合的四种姿势 。

图36:金代圆形春宫镜,直径228毫米。此镜图案分为四区,每区内一对男女交欢。其中上下两区场景为帷幄之中,左右两区场景为柳阴之下,人物体态丰腴,衣着半裸,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反映出当时社会观念的开放。

金代还有一种以“蹴鞠”活动为纹饰的镜子,也不鲜见。“蹴鞠”是一种足球活动,在我国历史悠久,其起源可上溯战国时期,汉代以后更为盛行,古人称其为“蹋鞠”、“蹴鞠”,或合称“蹋蹴”。相关文献记载,金代女真人旧有“击球射柳”之俗,射柳,是军事色彩很浓的体育活动;击球,是游戏性体育活动。二者均在同一场地进行。但“击球”(金时又称“捶丸”)与“蹴鞠”的踢球是否是一回事,还有待考证,不过大体为一类活动,是可以肯定的。

图37:金代圆形蹴鞠镜,直径345毫米。画面上可看出有七人在草地上踢球(蹴鞠),七人均为男性,神情专注,举手投足姿态各异,争抢激烈场面生动。整个画面布局错落有致,人物造型准确,写实逼真,使人观之如身临其境。

图38:金代圆形蹴鞠镜,直径225毫米。画面中远处有围墙,墙内有假山草地,其间共有四个人物,皆汉装,为两男两女(二主二仆)。女主人长衣短裳,发髻高挑;男主短衣长裤,头戴襆头。男女二仆各在其主身后侍立观瞧。女两臂微张以保持身体平衡,翘起单脚踢起一球,球体外表为瓜瓣纹,显系皮革缝制;男主身体前躬,似在等待或接招。图案画面布局均衡,人物造型准确,神形兼备,再现当时蹴鞠活动的真情实境。

图39:金代圆形蹴鞠镜,直径213毫米。此镜镜缘上有阴刻的检验官押记。画面左侧为一长者,长须高冠,宽衣博带,神情专注,用心观赏,侧后一侍者相随伴。右部为一壮汉表演蹴鞠,表演者紧身装束,身材肥头大耳,体魄健壮,蹴技娴熟,神态从容,身侧后三名从人凝神观瞧,形态生动。 此画面与流传于世的宋太祖蹴鞠图十分相似,生动传神。

金代人物故事镜的大量出现,不是偶然的,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民风民俗有着密切的关系。金代铜镜是一个历史存在,金代铜镜艺术凝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情,她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博大、辉煌。事实上,我们对金镜艺术的认识才刚刚开始,还有许多课题等待我们去探索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 铜镜 人物 金代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