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银、林霓裳在《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第17期中撰文,对农村中职免费教育财政可行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首先,作者分析了农村实行中职免费教育的背景:2010年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主要靠中等职业教育来完成;农村贫困地区家庭承担不起其子女接受职业教育的费用,农村中职发展迫切需要国家财政支出;从政策导向上看,免费中职职业教育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其次,通过实证研究,作者对农村中职教育专项经费的需求作了预测,得出如果到“十二五”仍未普及农村中职两年免费教育,农村中职教育固定资产投入需40.7亿,流动性投入需2343.3亿,农村中职教育专项经费总投入需达2393亿元(2015年)。
接着,作者预测了“十二五”期间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支出,到2015年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财政支出为19881.9亿,高等教育财政支出5924亿,普通高中及特色教育等教育财政支出1064亿。由此可见,2393亿元的农村中职教育财政支出远远低于九年义务教育财政支出,也低于高等教育支出。此外,作者认为国家实行农村中职免费教育具有经济发展基础和财政结构的合理性。我国实施农村中职免费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国家实施农村中职免费教育后,财政支出占比在合理范围,财政支出结构仍合理。作者得出,如果到2015年农村两年中职免费教育全部覆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支出达29263.7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支出占GDP比重为4.52个百分点,占财政支出比达18.36%,这两个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因此,农村中职实行免费教育具有可行性。
最后,为促进农村中职免费教育,作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确定政府在农村职业教育中的主导责任,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农村职业教育投入分担机制;第二,整合农村中职教育、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培训,实现农村职业教育全覆盖;第三,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第四,建立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相关热词搜索: 实证 可行性 中职 财政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