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重点任务,加大投入,规范分类标准,加强宣传教育,完善运行机制。十、县内已确定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单位,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初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主导、试点带动”的工作格局。现将工作进展报告如下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抓水平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县政府常务会议做了专题研究,组织相关部门向江苏、浙江、玉都、全南等垃圾分类试点地区学习,成立了以xx副县长为组长,xx副县长、x相关部门、乡镇和社区居委会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整体协调工作。xx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出台,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引导各试点单位和试点村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组织召开全县垃圾分类推广会,县分类办每月组织一次会议,分析推广调研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得到了稳步有效的推进。
二是规范分类标准,完善措施
借鉴先进地区和先进县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分别采用了生活垃圾的“四分法”和“二分法”,并明确了处理方法。在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为四类渣土垃圾、可回收材料、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对于煤球、煤灰等渣土垃圾,由村小货车收集,就地填埋;纸和金属等可回收材料由农民或乡村清洁工收集,回收公司在家里支付回收费用;对于电池和电子有害废弃物,每10天由村清洁人员在家收集一次,每月由乡镇统一收集一次,送至市皮卡车收集,送至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县城居民区,下脚料、瓜果、果皮、果核等湿垃圾由环卫部门收集,送至化肥厂进行发酵和制肥;居民或住宅物业收集可回收物品,回收公司定期支付回收费用;对于有害废物,环卫部门将在1月份收集一次,并送至城市有害废物处理厂处置;对于其他垃圾,环卫部门每天收集,并送到县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政府机构、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实行“二分法”。也就是说,可回收物品和其他垃圾可以回收。可回收材料由公共单位自行收集,其他垃圾由环卫部门每天收集,以实现日常生产。城乡生活垃圾标准化分类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建立长效机制,完善抓机制
为了确保垃圾分类的有效实施,我们建立并完善了四个机制。宣传和启动机制。开展“家庭、学校、社区、机构、公共场所”垃圾分类五步宣传活动。根据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对象,印发了1万多份提案、分类指南、宣传彩页和说明书等各种宣传材料,在电视台和报纸上播放和发布了垃圾分类的宣传知识,在三鹿九街的发光二极管显示屏上播放了垃圾分类的宣传口号,使垃圾分类的概念和相关知识逐步普及。演示驱动机制。选取20个村,包括3个住宅小区、3个城中村、8个机构、2家医院、1家酒店、1家超市、2所学校和12个村进行分类示范和经验积累。对于每个示范场地,在试点期间,将提前向社区和家庭发放一些垃圾分类设施,以确保分类的硬件配置到位,首先进行示范并积累经验。积极激励机制。每年年底,计划选择5的居民村户,列为“五好卫生户”,受到媒体公开表扬,并给予每户适当奖励。监督和评估机制。实施“双五”模式。在农村,实行“五级监督”模式,乡镇抓总体协调,保村干部监督,两个委员会主要负责,村民小组负责,群众自觉参与。村两级干部和小组组长的业绩列入年度考核。除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之外,他们在评价中也得到优先考虑;对于那些表现不佳的人,他们将被一票否决。县城住宅区实行“五级监管”模式,领导小组注重统筹协调,物业监管,物业经理、组长负责,居民自觉参与,对被评为年度物业、物业经理、组长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奖惩措施,调动各级主体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虽然我们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但客观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舆论宣传氛围薄弱、群众分类意识淡薄、相关配套设施不足、资金研究不足、垃圾分类中转设施和末端处理未得到解决等。在这方面,我们将以试点为动力,认真学习和推广试点单位、住宅小区、村庄、学校和医院的良好经验和良好做法。总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以优异的成绩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县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相关热词搜索: 生活垃圾 工作情况汇报 材料 分类 xx下一篇:深化改革加强粮食安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