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民医院突发事件舆情危机应对预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突发事件及舆情危机引导应对工作的有关要求,牢牢掌握突发事件舆论应对引导和宣传的主动权、主导权和话语权,提升我院公信力、影响力、号召力,增加社会对我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树立良好形象,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突发事件舆情应对是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指导我院科学开展舆情应对工作,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卫生计生突发事件舆论危机,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澄清事实,引导舆论,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消除突发事件给我院造成的负面影响,维护医院良好形象。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民和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突发事件及舆情危机应对方案》等。
(三)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我院各类卫生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的舆论危机的应对工作。
(四)分类分级
(1)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危机(i级)。主要指由重大突发事件引发,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出现对我院明显不利或误解歪曲的报道和言论的紧急事件。
(2)一般性突发事件舆论危机(ii级)。主要指由一般性突发事件引发,在社会公众媒体持续出现对我院明显不利或误解歪曲的报道和言论的紧急事件。
(五)工作原则
坚持及时反应,公开透明;属地负责,上下联动;分工配合,部门协同的工作原则。
二、组织机构
(一)突发事件舆情危机应对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三、领导小组成员由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副主任、副护士长、负责人组成。
应对工作小组是全院应对、处置突发事件舆情危机应对的领导决策机构,负责对突发事件舆情应对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院办(以下简称:应对办),办公室主任由常务副院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党办主任、院办主任、医务科主任担任,负责日常联络、协调、管理工作。
(二)相关工作小组
1、事件调查处理组:各职能科室及事件相关科室。
2、信息发布监控组:党办、院办、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
3、后勤应急保障组:总务科、财务科、汽车班、信息室。
三、预测与预警
(一)风险预测
按照“早介入、早沟通、早控制”的原则,医院各级责任主体应持续关注社会媒体和微博等网络媒体对我院的报道和言论,并将可能发生的各种舆论危机信息向应对小组办公室报告。应对办对相关舆情和媒体报道进行跟踪监测、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预警建议,要求相关部门处置。
(二)预警发布
应对办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将舆情分为一般、重大两个等级。并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三)预警行动
应对办根据突发事件的预测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以下预警:
1、通知各职能部门进入预警状态。
2、指令各科室采取防范措施,并连续跟踪事态发展。
3、达到本预案启动条件时,立即向医院突发事件舆论危机应对办汇报,发布启动本预案的指令。
(四)预警结束
相关科室落实预警信息,解决相应的问题后,应将有关处置情况反馈给应对办。
(五)信息报告
凡发生可能造成社会影响和舆论关注的各类事件预警信息,均要以电话、书面等形式第一时间报告应对办。
四、应对预案启动与终止
(一)启动预案。发生可能引发舆论危机的各类突发事件后,医院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同时,自动启动突发事件舆情应对预案。
(二)现场指挥。发生突发事件后,按照各工作组分工迅速部署、科学应对。发生一般突发事件,应对小组与相关工作组应及时赶赴现场,组织开展舆论应对工作。发生影响较大突发事件,应对办要及时向局机关主管领导汇报,由局机关联系县委宣传部一起赶赴现场,组织开展舆论应对工作。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局主管领导、新闻发言人及新闻宣传负责人连同我院主管领导、新闻发言人及信息发布监控组成员应及时赶赴现场,组织开展舆论应对工作。
(三)终止预案。当事件得到控制,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应报请局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宣布突发事件舆情危机应对预案终止,并按职责分工,逐级传达至每一个层面。
五、应对处置
(一)应对报告。突发事件舆情危机发生后,所涉及科室和相关人员应立即向应对办报告。正常上班时间,应立即向应对办报告;午间、晚间及节假日,应立即向总值班报告;总值班对情况作初步判断,并立即向应对办报告。
(二)舆情研判。应对办接到报告后,迅速对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事件类型,发布预警信息,进入预警行动状态,明确是否启动应对预案。
(三)应对组织。应对预案启动后,应对小组应在危机处理中树立绝对的权威,防治多头领导。各工作组和科室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应对小组的统一指挥。
(四)应对报送。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危机(i级)发生后,应对办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实时报送事件处置进展情况。应对办根据应对小组的决定对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危机(i级)情况向局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领导小组进行报告。
(五)信息发布。要按照谁主管谁发布的原则,科学制定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方案,在统一指挥和调控下,有序地进行信息发布。发生足以引起社会关注的事件发生后,可首先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应对措施和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要形成统一的、组织认可的事件情况材料,由医院新闻发言人通过举行或参加新闻发布会、授权发布、向媒体提供新闻通稿、接受记者采访等适当形式发布信息。召开新闻发布会的,要事先拟定新闻发布主题、新闻发布方案、发布内容、研究记者提出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及相关资料拟定答问口径,报应对小组组长审批后发布。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不得越权发布,不能多头发布。
(六)采访管理。医院如发生突发事件后,应加强对各类媒体记者的采访管理,在现场设立媒体记者接待处,信息发布监控组指定专门工作人员,严格审核登记采访记者的有关证件。对没有法定记者证和新闻单位采访证明的一律不接受采访,防止各类新闻欺诈。要按照事件调查处理组的统一要求,做好社会媒体的采访接待工作,对媒体记者针对突发事件的采访,一般应要求记者提交书面采访提纲,在进行认真分析准备后,决定是否接受采访。同意接受采访的,要妥善安排好采访事宜,由指定的现场新闻发言人,按照统一口径介绍情况,不得随意发布信息,不得随意让媒体记者进入现场采访。采访结束后,现场负责人或有关单位领导要继续与新闻记者保持联系,掌握报道内容,防止出现影响医院形象的负面报道。非指定人员,不得接受新闻媒体采访。发现有记者私自进行采访的,应及时向应对小组报告并制止。
(七)网络评论。已经在互联网上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的新闻危机,信息发布监控组要组织网络评论员以网友名义进行网上评论,通过发帖、跟帖,参与讨论、参与投票等形式,说明事件真相,形成主流声音,消除负面舆论影响。
(八)舆情通报。发生突发事件时,发生医院要迅速向局机关报告,信息发布监控组要迅速向局机关新闻宣传部门报告情况。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在经局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要及时向县委宣传部通报情况。
(九)后期处置。突发事件舆论危机得到初步控制后,要持续对舆情状况进行跟踪,密切关注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避免舆情出现反复。必要时要利用好第三方机构或有关专家学者的评价和言论。要逐步加强正面宣传力度,积极引导舆论关注焦点,逐步修复医院的良好形象。
(十)总结评估。在舆论危机得到有效处置后,要对舆论危机进行全面总结,对舆论危机发生和处置的过程进行梳理,对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对危机应对工作的组织、执行效果进行评估,总结应对工作的经验和不足,完善突发事件舆论危机处置工作预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情管理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科室要高度重视突发事件舆情危机应对工作,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过问、亲自推动,熟悉突发事件舆情危机预警和处置程序。
(二)完善工作机制。各科室要结合工作实际,健全信息收集、审核发布、舆情监测处置等工作机制,注重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应急处理的时效性、诉求回应的针对性,确保网络舆论信息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运行。
(三)规范人员培训。要配备突发事件舆论应对的工作机构和专业人员,加强新闻宣传部门建设,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要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应对专业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新闻发布应急演练,不断提高新闻宣传和舆论应对工作能力。
(四)应急物资储备。本预案应对处置所需的主要物资和装备有照相机、摄像机、扩音器等。这些物资和装备所在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并定期进行检测,以备其完好可靠。
本预案应实时进行修订,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医院办公室负责解释。
相关热词搜索: 舆情 突发事件 预案 民医院 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