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畲族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 浏览次数:

从9月中旬开始,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专题调研组,深入全市22个乡镇(街道)开展畲族基本情况调研。调研组通过走访畲族村、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查阅档案资料等方式,详细了解我市畲族基本情况。此次调研活动共实地走访65个畲族村,召开座谈会45场,参会人数235人次。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畲族人口情况

根据调查统计,截至2013年底,我市共有少数民族人口78865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1%。其中畲族人口74865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5%;回族人口3049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142人。

畲族人口中男性39481人,女性35384人,性别比111.6。按姓氏分:雷氏人口27309人,占36.5%;钟氏人口27454人,占36.7%;兰氏人口17079人,占22.8%;吴氏人口2386人,占3.2%;杨、刘等其他姓氏人口637人,占0.8%。按文化程度分:大专及以上文化人口3792人,占5.1%;高中文化人口10241人,占13.7%;初中及以下文化人口60832人,占81.2%。按年龄分:0—18岁人口16858人,占22.5%;19—60岁人口46953人,占62.7%;61岁及以上人口11054人,占14.8%。我市各乡镇(街道)均有畲族人口分布,畲族人口千人以上的乡镇有16个,其中6个乡镇畲族人口数量超过6000人,分别是坂中畲族乡9617人,穆云畲族乡8011人,下白石镇6853人,康厝畲族乡6606人,溪潭镇6108人,社口镇6276人。全市现有畲族自然村482个,是畲族人口的主要聚居地,常年居住在本市内的畲族人口52500人左右,约占户籍人口的70%。

二、民族政策贯彻落实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市政府荣获福建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根据相关规定,我市及时调整和充实民族工作协调委员会,1984设立了穆云、康厝、坂中等3个畲族乡,1999年设立了福安市畲族经济开发区。全市有103个畲族人口占30%以上的村被确定为畲族村,2个回族人口占30%以上的村被确定为回族村。畲族乡的乡长、畲族村的村民主任全部由畲族公民担任。全市现任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有畲族代表150名,其中福安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3名,占代表总数的13.6%。福安市本届政协有畲族委员15名,占委员总数的5.5%。市委、市政协两套班子中配备有处级畲族领导干部,畲族人口占千人以上的乡镇全部配备了畲族领导干部。畲族公民的政治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帮扶民族乡加快发展五条措施的通知》和宁德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帮扶民族乡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了福安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不断加大对畲族乡村的支持力度。全市3个畲族乡列入省政府确定的“二帮一”挂钩帮扶对象,每个乡每年获得各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200万元,对口帮扶的省直单位和相关市(区)帮扶资金200万元。宁德、福安两级市领导挂钩帮扶畲族乡,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挂钩支持四个畲族特色村寨建设,市民族工作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挂钩帮扶民族村发展等政策措施得到较好贯彻落实。据统计,2013年全市共获得各项帮扶畲族乡村发展资金1533万元,2014年民族乡村发展帮扶资金共投入1598万元。

加强畲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力度。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市现有各类畲族干部486人,占全市干部总人数的4.96%。其中公务员101人,事业编制干部385人,副处级领导干部2名,正科级干部25名,副科级干部29名。

此外,畲族学生的高考、中考加分录取政策,畲族中小学生的就学补助政策,畲族公民参加公务员考试加分录用政策,农村畲族群众造福工程搬迁建新房追加补助政策等,都得到较好落实。

三、畲族乡村经济发展情况

2013年,坂中畲族乡工业总产值xx亿元,农业总产值xx亿元,财政收入5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791元;穆云畲族乡工业总产值xx亿元,农业总产值xx亿元,财政收入30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552元;康厝畲族乡工业总产值xx亿元,农业总产值xx亿元,财政收入15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923元。

畲族村农业以茶叶、水果、蔬菜种植为主。全市共有畲族农民专业合作社82家。穆云乡虎头村种植水蜜桃1200亩、溪塔村种植刺葡萄1000亩,社口镇坑里坑村、利岔村分别种植毛竹1200多亩、1000多亩,以及下白石镇亨里村的弹涂鱼养殖、金腰带村的晚熟龙眼,坂中乡林岭、仙岩、和安等村的蔬菜,溪潭镇蓝田村、坂中乡日宅村的畲药种植,康厝乡秋玲村、穆云乡杨坪的生姜种植等,都极具畲族地方特色。

全市现有畲族企业206家,以经营电机电器、茶业加工、商贸流通、农业开发、畲族文化为主。培育形成了福建畲业集团投资发展公司、福建满园春茶叶有限公司、宁德市畲香茶叶有限公司等一批省和宁德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福建满园春茶叶有限公司、福安市珍华工艺品有限公司列入“十二五”期间全国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畲族文化发展公司主要经营畲家酒、畲族服饰和畲草畲药等。

四、畲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全市103个畲族村全面实现了通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自来水的目标,但从实际调查情况看,六通标准仍然不高。畲族村通村水泥硬化道路路面宽4.5米及以上的村63个,路面宽3.5米的村有40个,还有部分村没有通班车,畲族自然村道路已经完成水泥硬化的只有194个村。畲族村开通闭路电视的63个村,其余村使用卫星接收设备。畲族村自来水达到农村卫生饮水标准的84个村,还有19个村和一大部分自然村饮用简易自来水。畲族群众造福工程累计搬迁1782户6693人,其中整体搬迁110个自然村。

五、教育、文化、卫生发展情况

制定了《福安市民族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全市设有民族中学3所(其中宁德市民族中学为省一级达标重点中学),畲族乡中心小学3所,民族村小学14所(初小以上2所,教学点12个),民族实验幼儿园1所。在福安市民族中学开设“春蕾班”,民族职业中学开设“春蕾希望班”,福安职业中专学校开设“民族特困生高中班”,扶持畲族学生就学。市民族实验小学长期坚持畲汉“双语”教学,在康厝中心小学成立了“福安市畲族民歌传习所”。全市在校少数民族学生9499人,其中小学5648人,初中2345人,高中、职高1506人。全市每年高考本科上线的畲族学生150人以上。

组织开展了畲族文化普查,编辑出版了《福安地方志畲族篇》(1990—2005)、《福安畲医畲药》、《福安雷氏志》、《福安蓝氏志》、《福安钟氏志》,先后成立了福安市畲医畲药研发中心、畲族文化研究中心、畲歌协会。金斗洋村被评为全国农村体育先进单位,《畲族拳》被列入国家武术文库。畲族银器制作技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畲族舞蹈《奶娘踩罡》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畲医畲药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溪塔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林岭、金斗洋、后洋、虎头4个畲族村列入十二五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村,溪塔、彭家洋两村列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试点村,金斗洋村被列入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武术训练基地。康厝凤洋、坂中林岭两村列入宁德市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溪塔葡萄沟闻名遐迩,正在申报3a级旅游景点。“三月三”歌会、刺葡萄采摘节等畲族民间文化活动长盛不衰,畲族歌舞、畲族传统体育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省级奖励。重视畲族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建设,大部分畲族村建有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室和农民体育健身点。

畲族乡村医疗卫生设施不断完善,建有市级民族医院1所,畲族乡卫生院3所,村及村以下医疗室(站)78个。

六、民族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济发展仍然滞后。畲族乡村多数地理位置偏僻、资源相对贫乏,农业生产效益较低。畲族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市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如坂中乡2013年畲族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287元,比全乡平均水平的12791元少4504元。2013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100元的畲族农民还有2292户9720人。民族企业大多从事传统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二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畲族地区村落分散,自然村数多,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通村道路、安全饮水、农田水利等设施标准较低,很多畲族自然村没有通水泥路,部分山区畲族群众仍饮用水质没有保障的山泉水。三是扶持政策不够落实。部分乡镇对落实民族政策不够重视,特别是重点项目较多,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对散落在偏远山区的畲族村关心和支持不够。民族工作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挂村帮扶力度大小不同,有的畲族村帮扶工作效果不明显。四是畲族干部队伍总量不足。全市共有畲族干部486人,占全市干部总数9798人的4.96%,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领导班子没有配备畲族领导干部。五是畲族文化保护不够。部分畲族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破坏和失传的局面。

七、几点建议

一要坚持把发展畲族乡村经济作为民族工作的重点,积极引导和帮助畲族群众,依托当地的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二要编制全市畲族村寨的建设规划,把畲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列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优先支持项目,加大投入,不断完善畲族乡村基础设施。三要继续落实好中央、省和宁德市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畲族乡村和群众帮扶力度,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四要多管齐下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切实把政治素质强、群众威望高、工作实绩好的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五要坚持挖掘与传承并重,保护和利用并举的方针,统筹兼顾认真做好畲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

相关热词搜索: 畲族 基本情况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