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劳动竞赛,我们的脑海中常常会浮现的场景:在红旗飘飘的时代,伴随着高音喇叭的喧闹,生产现场到处热火朝天,其实这些都是以发挥劳动热情、提高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为特征的生产型、体力型劳动竞赛。这种劳动竞赛适合当时高度集中统一(大集体)的经济体制,适合当时统一生产管理型的企业开展。但随着整个经济大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员工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许多习惯性地做法已不适于当前企业生产发展的形势,不能适应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需要,也不能适应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进而,在一段时期里,“劳动竞赛”这一生产激励机制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手段也成为了一种形式化的东西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随着市场竞争越发的激烈,各行各业开始意识到需要运用竞赛机制,调动、引导、保护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力,发挥其潜在的能力。于是新时期的劳动竞赛形式渐渐被越来越多企业所重视,但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对其也有着新的要求。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职工收入为目的。要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相结合,既要靠职工群众的智慧和智慧的扩展,又要靠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作为劳动竞赛的组织者——工会,就面临着要如何发挥工会组织的独特优势,找准切入点,开展具有岗位特性的劳动竞赛,既让公司主体营运得到提升,又得到企业员工的一致认同和好评。并且积极的参与,这确实是工会组织必须认真思索的问题。
笔者所在的企业是一家所属于xxx之下的合资物流公司,从公司的运作模式上看属于相对生产集中型的企业,员工岗位类型较多,仅驾驶司机就有6——7个工种,而员工的聘用方式也有所不同,同样的岗位有本公司的正式员工、劳务工,同时还有一些外聘工。因此公司在开展劳动竞赛的过程中,运用得“大题目,小细则”的原则,力求做到经济型和科学技术相应用,智慧和体力相结合型的开展劳动竞赛。2009年公司开展各类劳动竞赛20余起,通过竞赛的开展产生先进个人、先进班组、先进工作法,随后在公司内部开展宣传与评选,从而很好的引导员工树立竞争意识,使企业的服务质量上水平,节支降耗有成效,安全经营有保障。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我感到如今的劳动竞赛要发挥其功能,必须在“继承”和“创新”这两个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在积极探索劳动竞赛的新思路,提出让传统竞赛焕发新活力的方法。
继承篇: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俄国十月革命后列宁创导的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20世纪30年代苏联推行的斯达哈诺夫运动,中国革命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以及建国后各个时期开展的增产节约运动都体现了劳动竞赛的意义和精神。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中,也充分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一、劳动竞赛具有树立员工主人翁精神的功能
霍桑实验表明了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决定于人的工作态度,即士气,士气越高生产效率也就越高,劳动竞赛从本质上看,其活动的核心是企业的职工,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特征,通过劳动竞赛的开展来调动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进而提升敬业精神、职业意识,关注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建功立业,凸现员工的自我价值。
二、劳动竞赛具有激发员工内在创造力的功能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性的理论,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劳动竞赛的奖励对绝大多数的员工来说,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诱惑力,所以员工对参赛的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激发强烈的创造意识和进取欲望,劳动竞赛过程中的良好舆论,群体间、个人间的默契合作与配合等又为员工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参赛的员工能以良好的状态发挥更佳的创造,在客观上激发广大职工更好的为企业多做贡献。
三、劳动竞赛具有提升企业经济发展的功能
劳动竞赛作为一项系统性、综合性都比较强的活动,它在形成的过程中首先要针对社会的大形势,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相结合,其次要针对企业的总体形势,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机的结合。它的根本就是提升企业经济发展,在“赶、帮、超”的过程中,全面促进企业的经营生产。
总的来说,劳动竞赛在一定的历史及经济体制的条件下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它在一些方面还是存在着重生产轻效益、忽视经营管理,重当前轻长远等方面的不足等。
创新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工会劳动竞赛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开展劳动竞赛的内容和领域已不仅仅是传统的比速度、比产量,而是对职工综合素质、岗位技能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时期的劳动竞赛必须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主要分两个层面,第一层面在于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劳动竞赛的宗旨就必须努力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这之中包括必须大力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改造、技术攻关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劳动竞赛就必须由传统的体力型转为现代的智力型,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第二层面是对竞赛的组织者而言,也应当要重视竞赛的科学管理,加强对竞赛方案制定的研究,加强对竞赛过程的跟踪控制,加强对竞赛结果的科学考核,指导整个竞赛过程,使竞赛保持正确的方向,工会组织在整体上加以协调组织管理,形成上下贯通、纵横交错、层次分明的竞赛网络,,要灵活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技术,对竞赛的实行科学化管理。
二、新时期的劳动竞赛必须眼于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状况,劳动竞赛的组织者应从企业面临的诸多困难中,努力选准劳动竞赛的视角,抓住关键点和难点,动员组织职工积极投身企业的科技攻关、强化管理、降本增效、献计献策等活动中,以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2009年,公司结合上港集团客户服务年,开展了优质服务、双增双节的“三比”竞赛活动,提出“比服务、比技能、比速度”,各个岗位选择不同的侧重点,通过不同的视角,共同在塑造企业良好形象、树立企业可靠信誉上下足功夫。近20项各岗位、各工种竞赛的开展,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根本的保障。
三、新时期的劳动竞赛必须具有时代性
劳动竞赛应跟上时代的节拍,瞄准知识型、技术性、不断适应市场的选择。把提高质量、促将科技进步、提高自用素质作为主要内容,使竞赛由产值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竞赛的形式要多,针对性要强,通过大竞赛促进小竞赛,小竞赛确保大竞赛,环环相扣、赛赛相连,使公司员工通过竞赛得到磨练,适应市场竞争的选择。今年公司开展的竞赛主体定位在创企业服务品牌上下功夫。以开拓市场、服务市场为前提,突出“服务洋山,提升物流服务能力”的地域效应,宣传企业形象,扩大社会的影响,即继承了传统竞赛的声势浩大的特点,又取得了良好的竞赛效果。
四、新时期的劳动竞赛必须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
劳动竞赛必须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我们工会工作的重中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就很容易产生轻视思想政治工作,以包代管;片面追求个人经济收益,损害企业社会形象等不良倾向。因此,要把劳动竞赛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竞赛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地开展,就要做到三个贯穿与。即:把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贯穿在竞赛的始终;把总结推广先进工作经验贯穿于竞赛的始终;把推先进、树榜样的工作贯穿于竞赛的始终。这里劳动竞赛不止是一场的竞赛,应该达到树立典型、推广先进的效果,从而把劳动竞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当前,“工人先锋号”、“文明班组”各种活动在集团如火如荼的展开,作为劳动竞赛的组织者,工会应抓住这个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持续不断的进行继承与创新,使竞赛更具有时代精神、时代特征,真正把员工的创造力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通过劳动竞赛,将创品牌树精品的意识深入人心;通过竞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通过竞赛,使企业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提高,职工收入不断增长。这就是工会组织组织劳动竞赛真正的目的和意义。
相关热词搜索: 劳动竞赛 我见 工会 论文 企业下一篇:邻居不讲理司法主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