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与得
舍,就是丢掉、割舍、放弃,是智慧光华的闪现,是理性与感性斗争,是大彻大悟、大智大勇,是一种境界、一种觉悟。
得,就是获得、得到、接受,是一路风尘、一路艰辛、一路拼搏的归宿,是机遇与血汗的有机结合,是善良、忠诚、爱心、宽容的回报。
舍与得,是一对孪生兄弟,我们常常绕不开,躲不掉,不得不面对,不得不深思,不得不抉择,如同影子,与身相随,时时影响家庭、婚姻、交友、财富、事业和前途。
不舍不得。“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如果我们不愿舍弃,那么就不会得到。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之时,在地震、疫情等自然灾害突然爆发……如果我们仅考虑个人的得失,选择退缩、背叛和逃跑,得到的只能是人民的唾弃。文天祥、秋瑾、鲁迅……这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舍弃的是生命、自由,得到的却是流芳百世。
有舍有得。“舍得,舍得,有舍有得”这本是佛家之言,其间隐藏着大智慧。“舍”是前提,“得”是目的。《蒙牛方法论:成就领袖企业的36法则》中企业文化基因的论述,强调“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原理,阐述了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不惜稀释家族股权,放弃财富,网络经营和技术人才,得到了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得”的欢乐,往往与“失”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如果我们舍得放弃金钱或者美女、权力、地位,那么你将得到人生的超脱和成功的快乐。舍与得是风雨与彩虹交替的过程。
有舍未必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你给物体施加压力,它会给你一个反作用力。但是,在纷纭复杂的社会中,我们舍得自己的真诚、宽容、微笑、安逸、金钱,得到的不一定就是你预想的坦诚相待、张张笑脸和事业的成功……,相反,可能是讥讽、嘲笑、挖苦,也可能是恶意的打击和猛烈的报复。不要忧郁,不要彷徨,不要在意一时的得与失,坚定自己的信念,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不舍必不得。邹韬奋先生说:“人对人的要求就像存款一样,取得一次就少一次!”只想收获不想付出,只要求“别人助我”,而不愿帮助别人,结果只能是别人对你的爱心、帮助、友情越来越少。要获得必须先奉献,要收获必须先付出!付出关怀,才能收获关怀;付出帮助,才能收获帮助。舍与得是成正比例的,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我们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我们舍不得;我们之所以幸福,是因为我们勇于舍得。
“舍得”之妙,妙在微言大意!“舍得”之精,精在有舍有得!
相关热词搜索:上一篇:创先争优激活力服务中心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