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局2013年全市农业工作要点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四化同步”的战略要求,以强生产、保供给、促增收为目标,着力提升农业“两区”建设水平,稳定粮畜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促进农业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宁波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二、总体目标
种植业产值增长3%以上,畜牧业产值增长4%左右,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90万亩、总产量75万吨以上,肉类总产量保持在20万吨,蔬菜总产量稳定在xx万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三、工作要点
1.全力推进“两区”建设。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突出建设重点,加快建设进度,加强规范管理,确保建设质量。今年要建成10万亩标准化粮食功能区,并于12月底前完成验收。加强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管理,严格日常督促检查,加快建设速度,保证建设质量。新开工建设60个左右的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年底前完成55个项目的验收。重点实施慈溪市XX、余姚市滨海、宁海县三门湾和象山县大塘港等四大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农技总站、产指处)
2.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取得丰收。实施粮食“双千”面积10万亩,创建15个万亩高产示范区、30个千亩高产示范片。完成农业部蔬菜标准园项目建设,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90万亩、总产达到75万吨以上。(农技总站)
3.建设新型畜牧产业体系。推进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建成30个规模畜禽养殖场和49个标准化养殖场,新建46个中央财政支持畜禽产业提升项目。全年生猪出栏170万头以上,肉类总产量保持在20万吨左右。加快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力争年底前完成。指导督促余姚、慈溪、奉化、象山、宁海、鄞州等6个畜牧主产县加快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畜牧兽医局)
4.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做大做强“甬优”水稻育种平台,加快育种团队建设和育种人才引进,成立宁波市籼粳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优势制种基地建设,提升发展优势。全年新增杂交水稻制种面积8000亩,总面积达到2.5万亩。落实农作物储备种子90万公斤。畜牧业重点续建优质种猪、獭兔、浙东白鹅、舜农土鸡等4个已立项的育种平台项目,同时新建6个种业项目,加强地方特色良种的保护和开发。(种子管理站、种子公司、畜牧兽医局)
5.加快建设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贯彻落实市政府文件要求,扎实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职能由技术推广服务为主向“3+X”多样性服务的转变,切实改善服务条件。全年要完成40个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其中示范性服务中心13个。继续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科教(质监)处)
6.着力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动态管理,完善技改补助政策,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工程,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和新型职业农民,提高经营主体素质。全年要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90家,新增家庭农场200家,创建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40家。培育科技示范户3000户,新引进大学生200人左右,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5万人次。继续招收畜牧兽医中专班。(经管处、涉外处、科教处、畜牧兽医局)
7.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规范农业投入品管理,扩大标准化生产,开展农产品监测体系提质扩项工程,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市要完成500家农资经营企业信用评级,创建1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1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新增“三品”认证100个。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达到56% 。畜产品准出制度实施范围扩大至存栏500头以上规模生猪养殖场和存栏20头以上肉牛养殖场。全市畜禽养殖场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全年生猪、蔬菜等主要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7%,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科教(质监)处、农技总站、畜牧兽医局、质监总站、执法支队)
8.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总结推广适用的生态循环模式和技术,以实施减排和利用等循环技术为重点,扩大设施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绿色防控等技术应用面,建设生态循环示范区域。全年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15万亩次以上,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30万亩以上。启动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普查工作。新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1个、示范区2个,争取1个省级示范县、2个示范区通过省级认定。实施“万元地”面积30万亩。(科教(质监)处、农技总站、质监总站)
9.加强农村经营管理。进一步健全“三资”管理制度,规范程序,严格监督,全面提升 “三资”建设规范化水平。全年力争创建22个乡镇“三资”标准化管理服务中心和2个省级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示范县。深化村级财务公开,公开率力争达到100%,完成950个村社审计和财务清理。加强县、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委托流转和土地股份合作制,新增流转面积2万亩。加强农民负担综合治理,全面开展农民负担阳光行动。探索创新,深化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经管处)
10.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以落实《农业保险条例》为重点,逐步完善农业保险政府支持力度。以保大灾、保大户、保主要品种、保灾后恢复生产能力为重点,逐步增加农业保险种类,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体系,适度提高粮油猪等涉及民生的农产品保险额度。逐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农业受灾保障程度。(产指处)
11.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基本建成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具备搬入办公条件。年内开工建设市农业实验场危旧房改造安置房和慈溪市庵东农场安置房项目。(计财处)
12.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为主线,积极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以改进工作作风为重点,扎实开展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组织和作风保障。(组人处)
相关热词搜索: 农业局 全市 工作要点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