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余干县龙虾产业科学发展思考

| 浏览次数:

余干县龙虾产业发展思考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又称克氏螯虾,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喇蛄科(Cambaridae)原螯虾属(Procambarus),原产北美洲,1918年由美国引进日本,1929年由日本引进我国,现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1999年在鄱阳湖开始小规模出现,现大量繁殖生长,我县一般年捕捞产量达1.3万吨以上,成为我县一大特色水产资源。近年来,小龙虾在国际、国内市场十分火爆,价格不断攀升,销售供不应求,经济效益明显。作为我县新兴的特色水产品种之一,小龙虾捕捞、贩运、加工已经成为我县广大湖区渔民实现快速增收的有效途径。   

一、龙虾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龙虾作为一种外来生物在我国已经存在近80年,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被老百姓喜爱,现已逐步从草根餐饮发展成为饮食文化。由于龙虾人工养殖量少,主要靠天然捕捞应市,从目前消费水平来看,小龙虾的自然资源满足不了国际国内市场消费需求,大力发展小龙虾产业前景广阔。  

  (一)市场潜力大。一是从国际市场看,欧美国家是小龙虾的主要消费国,在美国该虾不仅是重要的食用虾类,而且是垂钓的重要饵料,年消费量6~8万吨,自给能力不足1/3。欧盟和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小龙虾达2万吨。瑞典更是小龙虾的狂热消费国。每年瑞典举行为期3周的螯虾节,每年进口小龙虾就达5~10万吨。西欧市场一年消费小龙虾6~8万吨,而西欧自给能力仅占总消费量的20%。二是从国内市场看,近年来,国内小龙虾消费量猛增,已成为城乡大部分家庭的家常菜肴。小龙虾烹饪风靡全国。紧张的市场供求关系使得龙虾的价格不断攀升。在武汉、南京、上海、合肥等大中城市,一年消费量都在万吨以上。仅南京市场每年6~9月份,日消费小龙虾达70~80吨。国内外市场小龙虾缺口较大。  

   (二)加工前途广。小龙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达16%~20%,干虾米蛋白质含量高达50%以上,高于一般鱼类,超过鸡蛋的蛋白质含量。虾肉中锌、碘、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高于其它食品,且肌肉纤维细嫩,易于人体消化吸收。不仅如此,小龙虾的出肉率达20%左右,可加工虾仁、虾尾、虾黄等,且从甲壳中提取的甲壳素、几丁质和甲壳糖胺等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烟草、造纸、印染、日化等领域。  

(三)农民增收快。我县渔民一般每船每日捕捞龙虾200-1000斤,日获利900-5000元,捕捞龙虾年收入1.5万-7万元,高的达10万元以上。如果开展龙虾池塘精养,每亩产量在300公斤左右,亩纯利润在3000元以上;如果是稻田养殖小龙虾(虾稻连作),根据调研,并综合潜江、荆州等地稻田养殖龙虾的试验(示范)数据,每亩稻田投虾30斤,成本400元,每亩平均收获小龙虾300斤,每亩稻田仅养龙虾的纯收入就可达1500元。龙虾加工也为我县农民增收不少,我县大大小小龙虾加工厂有将近1500农民工就业,每人工资收入(一般三个月)9000多元,好的达12000多元,发展龙虾产业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我县龙虾资源情况和发展现状  

我县鄱阳湖区域总体上水浅,草洲多,非常适宜小龙虾繁殖生长,这也是我县鄱阳湖龙虾在全省鄱湖周边县市产量最大的直接原因,年捕捞产量在1—1.5万吨之间(每年捕捞产量随鄱湖水位和丰水期多少而不同,但遇大干旱季节可能1000吨都不到),占鄱阳湖天然龙虾产量的近1/3,除了新建县,其他鄱湖周边县产量都不到5000吨。如果实施鄱阳湖控水工程后,鄱阳湖龙虾产量至少还有10%的增长,年产量在1.6万吨以上,直接产值1.8亿元(不包括加工运输业)。  

在市场热销的带动下,我县龙虾产业发展加快,以瑞洪、康山区域为主的集捕捞、贩运、加工和烹饪为一体的产业链初具雏形,龙虾产业已成为湖区乡镇农民增收的一大产业。  

(一)以龙虾烹饪为特色的餐饮业发展迅速  

以我县鄱阳湖水域盛产的优质龙虾为基础原料,配以本县调料烹制的龙虾短短数年间迅速走向全县及周边地区。全县大小饭店近千家,其中龙虾烹饪店近百家。在夏季龙虾也是我县城镇居民夜宵、渔家乐的主要消费品种。  

(二)龙虾水产品加工发展较快   

我县现有龙虾分拣冷冻加工厂12家,其中全阜水产食品公司、鄱阳湖水产公司、新生水产公司等有一定规模的龙虾仁加工企业3家。年加工整虾600吨,虾仁300吨,产值4000万元,80%以上经江苏上海等省市出口欧美。  

(三)龙虾市场交易量逐年增加,初步形成了全国鄱阳湖龙虾集散供应中心     

近年来,在鄱阳湖龙虾名气提升的推动下,江苏、浙江、安微、湖北外地涌入余干收购、贩运、加工鄱湖龙虾的客商数量逐步上升,瑞洪、康山日均发往全国各地龙虾数量达150吨,占龙虾销售总量90%以上,目前,我县龙虾产业发展虽有规模,但仍存在产业链条衔接不紧密,科技含量不高,粗放型经营等制约性因素,“十二五”内,迫切需要政府加以宏观指导,政策扶持,以利产业快速发展。  

三、龙虾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小龙虾是水产业中生产时间短、创造效益大的水产项目之一。我县从2000年开始在鄱湖大量捕捞小龙虾以来,捕捞产量逐年上升,产供销加工产业初步形成,但还存在不足,需要认真对待,强力攻关,破解难题。  

   (一)龙虾在繁育生长季节滥捕严重。在 3月20日 — 6月20日 禁渔期间,大的成虾、亲虾和小规格的虾苗虾种均被捕捞上来,龙虾大小不一,虾的质量、规格和价格都无法得到保证,小的幼虾只有1-2元/斤,甚至扔掉,再加上波阳、进贤等周边县渔民过来掠夺性捕捞,破坏了我县龙虾繁育生长,导致我县龙虾开始有资源萎缩趋势,严重制约了龙虾产业的持续发展壮大。  

    (二)龙虾重捕捞,轻增养殖。小龙虾养殖在湖北荆州等地区已形成一定规模产业,养殖势头好,但是我县由于有大量天然龙虾资源等因素,农民养殖龙虾积极性不高,也缺乏养殖技术,越来越妨碍龙虾养殖的大面积推进,同时天然湖泊的龙虾增殖放流也没有开展,产量难以进一步提高。  

(三)龙虾等特色水产品市场建设落后。没有大型的龙虾水产品批发市场,市场散乱差,市场龙虾也没有大、小规格之分,更没有鲜虾、原料虾、加工虾等分类商品市场,本地价格与外地价差异大,价格变化大,市场信息不灵敏。  

(四)龙虾加工缺乏品牌、缺少深加工已成为龙虾产业发展障碍。我县龙虾加工没有自己的品牌,全部为江苏山东大厂家提供产品和半成品,属典型的贴标生产。加工水平也停留在简单的冷冻和剥虾仁,缺乏深加工的技术能力,龙虾综合加工利用率低,一些企业加工设施、设备简陋,生产过程缺乏严格的标准监管,生产出来的龙虾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五)本地龙虾加工企业与江苏、湖北等外省龙虾加工企业抢购鄱阳湖龙虾资源。本县龙虾资源大部分没有在本地消化增值,由于资本、设备、加工技术和出口市场等因素不如外地客商,本地企业在狭缝中生存。  

四、我县发展龙虾产业的优势  

(一)资源优势明显,具备大发展基本条件。  

    1、龙虾物种资源丰富。据统计,我县鄱阳湖区域龙虾的捕捞产量在1-1.5万吨,且品质优良,产品符合出口欧美国家的质量标准要求。  

2、水域资源丰富。我县天然水域丰富,总水面达95万亩,给龙虾的生长繁育提供良好的环境,鄱阳湖水草丰富、底栖动物众多,且是一个多子湖,许多湖叉、湖湾均是龙虾的繁殖与生长场所,为龙虾天然产量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就龙虾人工增养殖而言,我县适合增养殖水域面积达40多万亩,低洼稻田10余万亩,适宜小龙虾养殖的草洲滩涂3万余亩,全县适宜养殖克克氏原螯虾的水面和稻田达50余万亩。  

    3、气候适宜,生态环境优良。我县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达1586毫米,干旱期短,特别是鄱阳湖流域相当适宜龙虾的养殖。全县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良好,绝大部分水域未受到污染,水位浅、水质清澈优良,水草丰茂,使得虾产品符合出口的质量要求。  

(二)区位优势明显,龙虾产业承接能力强。    

2000年之前,我省龙虾产品出口几乎是空白,出口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和山东等沿海地区。随着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克氏原螯虾产业转移的速度正在加快,而我省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我省紧邻沿海发达的粤、闽、浙、沪等省市,是全国唯一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中南三角区相毗邻的省份,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三角产业经济区的大批出口企业转移的首选地区就是江西,目前全省龙虾出口企业达7家。而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转移到我县更有优势。为承接沿海省份的产业梯度转移,我省已建有多条连接口岸的高速公路,现已贯通整个赣中、赣东、赣南、赣西和赣北,到沿海口岸的行程不超过8小时,我县紧邻南昌、鹰谭交通杻纽,水运、陆运便利,形成了快捷的物流通道。  

(三)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对接良好,产品符合国际市场需求。  

目前,全县发展的小龙虾出口的产品正是国际市场上所需求的,市场占有率稳中有升,特别是2009年江西水产集团取得的三年有效期的零关税资格更是提高了我省鄱阳湖龙虾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产品质量已连续四年未出现安全问题,对我县龙虾加工出口有带动作用。  

 (四)我县充裕的劳动力为龙虾加工业发展壮大提供了保障。  

龙虾加工企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属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比如龙虾加工厂每日生产加工2吨龙虾仁,需要招收100个以上农民工,每人每日报酬100元以上,仅一家年生产2000吨的中型的龙虾加工厂需要招工500人以上,能大量吸收当地剩余劳动力,我县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能为龙虾产业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五、加快龙虾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龙虾虽小,产业发展的潜力不可限量。我县发展龙虾增养殖,做大做强龙虾产业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也符合县委县政府建设生态余干、美食余干的发展思路。加快龙虾产业发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加强余干县鄱阳湖区域龙虾种质资源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利用  

渔业管理部门既要对鄱阳湖区龙虾资源的滥捕加强监管,也要加强相应流域的湖泊、河沟的滥捕管理。一是严格控制有害渔具进入捕捞场所,发现使用的要就地销毁;二是严格控制捕涝量和上市规格,规定捕捞网具网目大小。对鄱阳湖区的龙虾捕捞要实行限量捕捞,严格捕捞许可证制度,对每只捕捞船只规定捕捞数量,低于5 cm规格的龙虾要禁止捕获。三是确定繁殖保护期,由于小龙虾生长速度快,其繁殖保护期可缩短一个月,即每年的 3月20日 至5月25日两个月左右时间为龙虾繁殖保护期,此期间要禁止一切捕捞船只捕捞龙虾。四要严格控制采砂船等进入龙虾繁殖和生活场所,保护好龙虾的产卵与生活场所。五是安排专项资金在龙虾产卵场所设置产卵巢,种植水草以利于龙虾产卵繁殖。六是过了禁渔期限后捕捞的龙虾分级处理:大的龙虾直接“发鲜”(烹饪食用消费)或加工成整虾,次的加工成虾仁,5cm以下的虾苗由龙虾养殖基地收购开展养殖。  

(二)加强技术引进、吸收和开发力度,发挥科技对龙虾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1、加强科技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全民创业培训和龙虾养殖实用技  

术推广培训活动,培育发展一批龙虾养殖科技示范户。       

2、加强科技引进和技术研发力度,计划和组织实施龙虾产业的科技项目,强化科技合作攻关,加快对龙虾品种选育、无公害养殖、湖泊龙虾增养殖、系列产品标准化生产、食品安全监控、甲壳素、氨基酸提炼及延伸产品开发等相关技术的引进、开发,在龙虾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上做文章,力争每年均有较大突破。重点实施推广繁育苗技术、湖泊湿地增值保护、食品质量安全监控、深度加工关键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延伸开发等项目,解决龙虾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  

3、积极鼓励企业利用现代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开发各种克氏原螯虾新产品,以满足国内外市场对龙虾产品的优质化、多样化和方便化需求,促进龙虾消费更好地融入营养、安全、绿色、休闲化的国际发展潮流,并将龙虾加工中下脚料—虾壳开发成高附加值产品虾粉、虾调味料,将虾头等废弃物开发成小分子多肽产品等,延伸产业链,提高龙虾附加值,满足市场要求。  

(三)创新机制,培育龙头,发展产业化经营  

1、创新投入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来资本进入龙虾产业。  

2、创新激励机制,扶持发展好一批龙虾加工企业,扩大加工规模,吸收更多的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带动农民增收;推动龙虾加工企业创建品牌,积极鼓励和引导现有品牌企业做强做大,产业向上拓展和向下延伸,培育一批省级、市级龙头企业。  

3、创新资源整合工作思路,要按照“民间组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网络经纪人、养殖大户、营销大户成立龙头企业和龙虾专业协会、合作社,走“公司+基地(或合作社)+养殖户(或捕捞渔民)”模式。积极鼓励扶持加工企业、专业协会、合作社在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加强合作和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市场价格、质量、标准等方面统一规范,诚信共勉。  

4、建设鄱阳湖龙虾批发专业市场,内部规划建设好鲜虾、原料虾、加工整肢虾、龙虾仁、虾壳素等系列商品市场,建立健全龙虾市场硬件、软件建设。  

5、积极筹建龙虾产业开发公司,统筹协调龙虾产业项目、资金、技术、信息,市场,服务于产业的发展,统一检验检疫报关出口,引领全县龙虾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打造龙虾产业发展的火车头。  

(四)规范管理,分类指导,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1、政府和行业应高度重视龙虾产业的发展,出台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统筹谋划,合理布局,水产部门要加强分类指导,规划设计,明确有关乡镇和部门的目标任务。  

2、县、乡水产技术部门要及时向养殖户、养殖企业、养殖合作社提供从苗种、养殖、市场销售的全过程信息和技术服务,加大龙虾增养殖的推广力度,提高龙虾养殖产量。  

3、规范对龙虾收购、贩运户的管理,强化服务,及时掌握收购贩运户和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反馈有关信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工商、质监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证照、商标、广告、标准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加大扶持力度。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4、加强市场监管,避免恶性竞争和无序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加大政策性资金倾斜投入力度,建设打造好全国最大的鄱阳湖龙虾特色水产品批发市场,规范龙虾市场秩序。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提高本土龙虾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证本土龙虾加工企业有足够的龙虾原料。  

(五)开发龙虾美食系列品种,培育扶持龙虾美食名店  

改进我县龙虾烹饪品种较为单调的实际状况,加强龙虾系列美食品种的总结、研究,研制和改进调料,提升调料档次,力争研制推出十道以上龙虾菜肴,以全新的龙虾宴迎接八方宾朋。扶持培育百家龙虾名店,统一包装设计,打造好“中国最绿色的龙虾在鄱湖,鄱湖最美味的龙虾在瑞洪”的宣传品牌,充分彰显鄱阳湖龙虾天然绿色品质,在瑞洪镇内规划建设龙虾美食街,在瑞洪近郊、江湖边扶持发展100家以龙虾为主的渔家乐,把瑞洪打造成集美食、休闲、观光、娱乐为一体的“中国鄱阳湖龙虾城”。  

六)举办中国余干鄱阳湖龙虾节和展销活动,为龙虾产业和品牌造势  

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采取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方法,力争三年内培育市场竞争力强、信誉度高的余干鄱阳湖龙虾知名品牌,提升龙虾的附加值。总结进贤县办螃蟹节的成功经验,吸收瑞昌县办龙虾节不成功的教训,创新办节思路,丰富办节形式,使龙虾节或展销会都能够出新出彩,成为做大做强余干龙虾产业和建设美食余干、生态余干的推进器。  

   

   

                                                                       2012年6月5日   

相关热词搜索: 余干县 龙虾 思考 产业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