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事业单位腐败问题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对策
应该看到,要从根本上治理事业单位的腐败问题,需要从自律和他律两种基本方式入手,前者主要靠建立诚信管理机制,强化内部运作公开透明;后者则要通过深化改革创造新的体制制度环境,建立合理的约束和保障机制。
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从源头上治理腐败。事业单位涉及面广,很多问题与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滞后直接相关。因此,要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必须将事业单位的改革纳入国家改革总体框架,实行整体部署,协同推进。
扭住价格关键,着力遏制教育医疗服务中的腐败问题。教育和卫生领域的腐败问题,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应给予特别关注。要抓住医疗卫生和教育这两大重点领域,有效解决医药和医疗器械价格虚高而医疗服务价格偏低的问题,有效解决医药乱收费和高收费问题。在教育领域,要深入改革教育体制,完善教育事业单位公共产品和服务定价机制,尤其要遏制名校、名院凭借优势资源,以各种借口乱收费和高收费。应依靠多种力量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水平,着力解决好不同阶段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问题。
加大惩治和专项治理力度,对事业单位腐败形成高压。强化对事业单位贪污贿赂、挪用公款、违规发放补贴、公款吃喝送礼、私设“小金库”等违纪违法问题的惩治力度。对涉及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造成严重后果及恶劣社会影响的腐败案件,应实行对当事人的终生追究,并追究法人和有关领导人的责任,防止有责不究或追究失之过宽、失之过软。要加强事业单位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探索改革事业单位反腐败体制,提高专门反腐败机构的工作协作能力和效率。
强力推进诚信管理,重塑事业单位优良行风。全面推进事业单位诚信体系建设。及时收集公共服务产品的价格与质量、社会评价、公众投诉、违纪违法等信息,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事业单位人员道德诚信信息管理动态系统,进行相关风险防控,对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对失信单位和人员及时处理,建立不良行为记录,以报告个人事项、量化绩效评估、调查服务对象等方式促进诚信建设。要结合不同岗位的实际,合理选择教育方式、内容和题材,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规范教育,加大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职业操守教育,培育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道德精神。对事业单位领导和重点岗位人员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法纪教育。
以防止利益冲突为重点,实行腐败风险制度管控。要加强对事业单位资金、资产、资源管理风险的防控。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事业单位要依法建立健全从业限制、特定行为约束、利益冲突回避等制度。健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事业单位所有事项均应及时公开,需要保密不能公开的事项需报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机制。要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加强对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领导以及财务、工程项目、后勤管理等重要岗位人员的审计监督。
完善薪酬保障制度,提高财政支付水平。调整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明显提高财政对事业单位人员较高的薪酬保障水平。对被划分为公益一类的卫生、教育、科研机构,国家应主要负担起这类单位人员的薪酬保障。应改变事业单位按人员编制拨付经费的传统做法,逐步建立“以事定费”和“以费养事”的公共服务供养模式。切实落实并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深入推进聘任制改革,建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打破新的“铁饭碗”。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为人才自由流动提供基本保障。 (转自国家预防腐败局网)
下一篇:事业单位出现的腐败问题与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