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鸡球虫病的防治措施

| 浏览次数:

【摘 要】鸡球虫病是鸡常见且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这种病分布广,发生普遍,是鸡常见的一种急性流行性原虫病,通常会给养鸡业带来一定的损失,本文通过对鸡球虫病的防治措施作出了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鸡球虫病;防治;措施

鸡球虫病对养鸡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该病主要是由艾美尔球虫寄生于肠上皮细胞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病症,其分布很广,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在鸡的各种传染病中,球虫病是发生率最高的,只要是有鸡的地方,几乎都有鸡球虫病发生,尤其是集约化养鸡场更易暴发球虫病。主要感染源为带虫鸡的粪便污染过的饲料、饮水、用具等。另外,昆虫、鼠类、鸟类和尘埃以及管理人员都可成为球虫病的机械传播者。该病除引起雏鸡死亡之外,病愈鸡长期不能康复,生长、发育、增重、产蛋都受到严重影响。该病一旦发生,即使治疗及时,也会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做好疾病的早期确诊对本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鸡球虫发生的原因

1.1环境不好

饲养密度过大,活动场所潮湿,舍内外环境卫生条件差,以及各种应缴状态均可导致鸡的机体免疫力下降进而感染球虫。此外,使用多年的鸡舍和场地也是引起球虫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因素。

1.2投饲不当

控制体重的限饲措施对球虫感染会有促进的作用。因为降低了采食量,所以会降低抗球虫药的摄入量。

1.3营养不足

饲料营养不全,特别是维生素A缺乏时,消化道黏膜的完整性自我保护和血液凝固机制受损,使球虫易于侵袭,也易导致严重发病。

2.临床症状

2.1雏鸡感染

雏鸡感染球虫后多表现急性型症状,病程为数天,多则2~3周龄的病雏会出现血便、拉稀的症状,其中血便是鸡球虫病最早出现的症状,也是最容易发现的临床表现。病程开始时粪便干稀正常,略带少量血,随后拉稀带血,泄殖孔周围的羽毛被液体排泄物污染、粘连,最后可出现全拉血;随着血便和拉稀的出现,患鸡逐渐表现精神不振,沉郁和闭目呆立,羽毛耸立,头蜷缩,食欲减退或废绝,饮欲增加,嗉囊内充满积液;病程后期,患鸡羽毛蓬松,翅下垂,两腿不断地发生痉挛性收缩,不久即死亡。

2.2成鸡感染

4~6月龄的鸡或成鸡感染后,病程为数周到数月,发展缓慢,患鸡表现逐渐消瘦,足和翅膀发生轻瘫,贫血,出现间歇性下痢和血便,生长发育缓慢,产蛋量减少,但极少死亡。

3.预防与治疗

3.1预防

球虫孢子化卵囊对外界环境及常用消毒剂有极强的抵抗力,一般的消毒剂不易杀灭,在土壤中可保持生活力达4~9个月,在有树荫的地方可达15~18个月。但鸡球虫未孢子化卵囊对高温及干燥环境抵抗力较弱,36℃即可影响其孢子化率,40℃环境中停止发育,在65℃高温作用下,几秒钟卵囊即全部死亡;湿度对球虫卵囊的孢子化也影响极大,干燥室温环境下放置1d,即可使球虫丧失孢子化的能力,从而失去传染能力。因此,预防该病首先要加强对鸡群的日常饲养管理,逐步改善鸡舍的通风条件,认真落实鸡场兽医卫生防疫措施。

3.1.1杜绝病原流入

定期消毒清害,及时消灭蚊蝇、鼠类等传播者;饲养人员注意保护饲养场所固定,勿与其他鸡只接触,以免将病原引入。

3.1.2注意鸡舍环境的卫生消毒

球虫病是土源性寄生虫病,鸡由于大量吞食了外界环境中的孢子化卵囊而发病。因此,如果能防止鸡吞食环境中的孢子化卵囊,就能防止球虫病发生,要保持鸡场通风干燥,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火焰灯喷杀卵囊。为了防止通过鸡粪传播,注意及时清除粪便及潮湿的垫料,并对鸡粪堆积发酵,利用发酵产生的热和氨气杀死卵囊,防止卵囊扩散,达到控制此病的目的。水槽、料槽、饲养用具等经常刷洗消毒,减少感染机会。

3.1.3加强饲养管理

高温、高热是球虫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夏季高热季节垫料潮湿,有利于卵囊发育,啄食了这些感染性卵囊的鸡会发病,所以,要将垫料的湿度控制在20%~30%之间。在育雏、育成时间最好采用离地饲养,减少鸡只与卵囊的接触,切断球虫病传播途径,减少球虫病的发生。

在饲养管理中,成鸡与雏鸡分开喂养,以免带虫的成年鸡散播病原导致雏鸡暴发球虫病。无论成鸡还是雏鸡,在饲养期间最好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鸡出栏后,对鸡舍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最好用火焰喷灯对鸡舍进行消毒。这是杀死卵囊积极有效的措施之一。饲料中保证足够的Vc和Vk,以增强抵抗力,降低发病率。

3.1.4免疫预防

目前免疫接种方法主要是进行喷雾,可以在孵化房中进行粗喷雾,也可以对育雏箱里的1日龄鸡进行喷雾。另外,还可将疫苗喷到饲料上,或通过饮水接种。疫苗接种时需要注意的细节:①免疫时间要把握好,1日龄就免疫为最好,不能超过5日龄;②免疫饲喂的卵囊数量一定要均匀,否则,吞食卵囊数量多的鸡,由于裂殖子的大量繁殖,可能诱发球虫病;而吞食卵囊数量少的鸡,由于得不到虫体的有效刺激,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当环境中孢子化卵囊发展到一定数量时就发病;③在使用球虫疫苗后,不能使用抗球虫药,以免杀死疫苗中的活球虫卵囊,起不到免疫效果。

3.1.5药物预防

迄今为止,国内外对鸡球虫病的防治药物有化学合成和抗生素两大类。目前常用预防药物及使用方法:①氨丙啉:混饲或饮水。预防时按100~125mg/kg浓度混饲,连用2~4周,同时要控制每千克饲料中维生素B1的含量(<10mg),以免降低药效。②莫能霉素:预防时按80~125mg/kg浓度混饲,连用,休药期为5d。③盐霉素(球虫粉、优素精):预防时按 60~70mg/kg 浓度混饲, 连用,休药期为5d。④地克珠利:预防时按1×10-6浓度混饲,可连用但不得超过6个月。这些预防药物在蛋鸡产蛋期内都是禁用的。

3.2治疗

鸡球虫病发生后,要对症下药,抑制球虫发育,促进机体迅速产生免疫力。在最初症状(粪中带血)出现时,使用药物治疗。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提高抗球虫药物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延缓球虫耐药性的产生。选择抗球虫的广谱药物,因为抗虫广谱的药物,能够完全抑杀禽类的多种属球虫。

3.2.1常用药物的种类

一类是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主要有莫能菌素、拉沙里菌素、盐霉素、山杜拉霉素、海南霉素。它们的作用机制是提高球虫体细胞膜对钾、钠、钙、镁等离子的通透性,使细胞内外形成较大渗透压差,水分大量进入,虫体细胞膨胀破裂而死亡;另一类是化学合成类抗球虫药,主要有磺胺类、球痢灵、氯羟吡碇、氯苯胍、氨丙啉、尼卡巴嗪、痢特灵、常山酮、百球清等,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有的影响球虫的发育过程;有的影响球虫体细胞糖代谢过程,有的影响虫体的线粒体功能。

3.2.2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根据药物作用峰期,合理选择预防和治疗药物。治疗药物的作用峰期一般为感染后3~5d。此外,长期连续使用某一药物,易逐渐产生耐药性,药物对球虫失去其敏感性,而使治疗效果不佳。可采用轮换或穿梭用药以消除球虫的耐药性。

抗球虫药物长时间使用如莫能霉素、盐霉素、尼卡巴嗪、氯苯胍、磺胺素药等可引起鸡的产蛋下降和蛋壳质量变差或腿色,故慎用于产蛋鸡。使用球虫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不要随意加大或降低用量,且疗程要足。同时要了解饲料中有无添加抗球虫药物,避免重加而导致中毒。

另外,混合使用抗球虫药物时,注意药物配伍禁忌,莫能霉素、盐霉素要禁与泰乐菌素、竹桃霉素并用,会造成鸡只生长发育受阻,甚至中毒死亡。

3.2.3中药治疗

使用化学药物防治鸡球虫病极易使球虫产生耐药性、药物残留高,影响人类健康。而中药制剂具有毒副使用小、药物残留低、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机体生长,提高增重率和生产性能等。况且中药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在临床上抗鸡球虫病被证实是有效的。目前常有的中药防治方法有:①常山15g,加水1000mL煎汁拌料喂染病鸡,3次/d,严重者用滴管灌服,用药3d后,血便基本停止,球虫病得到控制。②常山、柴胡、苦参、青蒿、地榆炭、白茅根制成25%药液,每15kg饲料中加4000mL煎剂搅拌均匀,连用药8d。

【参考文献】

[1]杨德兴.鸡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J].养禽,2012,(4):88.

相关热词搜索: 防治措施 虫病

【鸡球虫病的防治措施】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