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
现就我县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的情况作如下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以来,我们按照“突出特色、统筹推进、注重创新、突破重点”的思路,立足县情和试点乡镇实际,围绕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特色,高点谋划定方案。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将社会管理创新作为政法综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在地区确定xx镇为全区综合试点乡镇的基础上,将xx镇、xx乡列为县级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一并开展试点工作。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县委成立了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相关单位素质高、能力强的4名干部充实到办公室,负责日常业务办理。及时召开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动员大会,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各试点乡镇、各有关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组织,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协调、检查、督导,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明确工作目标。县委在对全县社会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xx县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施意见》,明确综合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构建“六大体系”、实现“五大突破”,即:构建网格化和数字化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统筹有力的综治维稳工作体系、精细规范的社区服务管理体系、村庄社区化服务管理体系、广泛参与的社会动员体系、全覆盖的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体系。推行物业化服务,实现县城老旧小区管理新突破;创新教育和救助管理新模式,实现特殊人群矫正帮教和救助救治管控工作新突破;加强城乡统筹,实现社会保障工作新突破;健全完善机制体系,实现公共安全服务管理新突破;推进“社会服务站”建设,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新突破。同时,对现有的各类工作机制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对照完善,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符合xx实际的《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指南》,以指导相关部门和试点单位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县政府先后投入专项资金xx万元用于启动和开展该项工作。xx镇投入xx万元为川垣社区试点和红卫村试点购置了办公楼,并投入xx万元用于基础设施改造;xx乡投入xx万元用于改造乡政府为民服务大厅和香水村村委会办公设施;xx镇投入xx万元用于改造镇社会管理的基础设施,投入xx万元为xx村试点修建了村委会和村民活动广场。四是强化舆论宣传。在县政府网站、xx新闻网、广播电视台开辟了社会管理创新专栏,刊发活动情况、工作动态、先进经验,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持续性的宣传报道态势。同时,采取召开会议、悬挂横幅、书写标语、群发手机短信、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灵活生动的宣传社会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在全县营造了人人参与、支持和共享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突出重点,先行试点抓落实。在试点工作中,进一步细化、优化、量化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一是实施网格化管理方面,坚持把实现管理和服务的无缝隙、零距离、全天候作为网格设置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做到“网中有网、网网相通、格格相连”。全县以行政区划为主划分大网格,每一个乡镇为一个网格,共划分22个大网格。在农村,一般以一个行政村为一网格,在每一网格内再划分为若干个自然村(社)网格,每个自然村(社)网格又以户为子网格进行划分。对一些人口规模较大的自然村,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再次划分。在社区,一般以一个小区或两个相连的小区和院落群为一个大网格,网格内以一栋楼、若干个店面、一个院落为一个小网格,在小网格内又以楼单元为一个网格,楼单元网格内以户为子网格进行划分。二是网格化管理团队建设方面,目前,在试点社区,每一个网格内有一支10个人的服务管理团队,分别是社区事务协管员、信息采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联络员、信访代理员、治安巡逻员、法律政策宣传员、文明新风倡导员、计划生育服务员、医疗卫生服务员。在每个试点村庄,成立了一支7个人的服务管理团队,分别是专职管理员(村“两委”成员担任)、信息采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信访代理员、治保主任、计生宣传服务员、医疗卫生服务员。三是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方面,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了《xx县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指导目录(试行)》,规范已有服务,补充缺失服务,努力做到社区服务项目在居民区的全覆盖。同时,正在着手建立社区网站和社区呼叫热线,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网式”、“一站式”综合服务。四是村庄社区化管理建设方面,确定xx镇红卫村、xx乡香水村和xx镇xx村为村庄社区化管理的试点村庄。目前,试点村庄的社区化管理正在按照“一个场所”(社区室外活动场所)、“二个阵地”(公开栏、宣传栏)、“三支队伍”(专职管理人员队伍、服务站人员队伍、志愿者服务队伍)、“四个室”(办公室、老年人残疾人活动室、警务室、多功能室)、“五个服务站”(农业服务站、社会事业服务站、卫生服务站、社会保障服务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站)的“12345工程”和农村社区的硬件建设要达到一台电脑、一台彩电、一部电话、一套办公桌椅、一个公开栏、一组宣传橱窗、一组墙上制度、一个多功能室和一个阅览室的“九个一标准”进行建设。五是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方面,确定xx镇川垣社区和xx乡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首批应急管理示范点。目前,制定了《xx县社会管理创新应急管理示范点设施建设指南》、《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应急培训、宣传教育等制度,成立了应急组织机构,明确人员分工及职责,设有专门的办公室、应急器材仓库,确定了应急避难场所,同时成立了由10人组成的应急分队。六是信访代理人试点建设方面,在试点乡镇设立了群众利益诉求信访诉讼接待中心,在试点村(社区)设立了信访代理服务工作室。各试点村(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在辖属的每个网格内推举一名德高望重、公道正派、乐于助人的村民担任信访代理人。
三、突出考评,严格制度求实效。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建立健全考评、督导等制度,将各项工作进展、完成情况与年度评先直接挂钩,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实现社会管理更加有效、服务更加到位,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建立工作讲评制度。采取集中讲评、重点讲评和专题讲评等方式,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措施,限期整改。二是建立考核量化制度。根据各部门的职能分工,逐一量化,严格考核,全面评价各部门目标责任落实情况。三是建立责任奖惩制度。兑现奖惩,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措施不落实出现问题的单位,坚决进行责任倒查,严格落实综治“一票否决权”制。四是建立巡查通报制度。由政法部门牵头,组成工作组定期检查督促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对重点单位和部位进行专项巡查,对相关工作落实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中央、省、地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会议精神,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认识上再提高、部署上再细化、措施上再强化,突出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建立网格数字化管理系统。对网格内的人、地、事、物、组织等要素逐一录入社区(村)级基础数据库和电子图层,重点建立无遗漏的房屋管理数据库、无遗漏的人口数据库、无遗漏的社区单元(户)信息数据库。二是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站”。进一步深化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工作体系建设,建立出租房屋登记制度,及时发现掌握新增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信息。依法加强对宾馆、旅店的管理,在所有宾馆和旅店安装旅馆业信息系统和二代身份证读卡器,提升信息登记、上传的数量和质量,及时、准确掌握流动人口的实际情况。在流动人口集中的xx、xx等地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站,积极推进流动人口自我服务、自主管理新模式试点工作,提升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水平。三是建立社区半小时服务圈。在试点的川垣社区,采取就近原则,依托片格内小区物业公司和服务行业组织及个体户,建立社区服务服务圈,对服务内容、方式、联系电话、是否有偿等信息进行公开公示,在半小时内向需要服务的居民提供便捷快速的服务。四是推进“社会服务站”建设。按照党务、政务、社务“三位一体”的模式,探索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两新组织”中建立“社会服务站”,将党的工作、政府相关职能工作和群团组织工作延伸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两新组织”。开展党务、政务、社务进企业工作,发挥企业社会服务站的功能,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