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183-02
肺炎是儿科常见病,是因为肺部受细菌或病毒感染所引发的,发病后患儿症状以呼吸系统病症为主,包括咳嗽、肺湿啰音等,为患儿带来痛苦。我院在肺炎患儿临床干预阶段,重视对患儿的护理干预,并将针对性护理模式应用到临床上,所取得的护理效果满意,值得关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74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病例所选时间段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遵照随机原则分组后,平均分为实验组、对比组。实验组患儿37例,男21例,女16例,平均年龄(5.3±1.8)岁。对比组患儿37例,男20例,女17例,平均年龄(5.8±1.5)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可以比较(P>0.05)。
1.2方法
对比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遵医嘱指导患儿正确用药,并对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介绍;同时对病房内的环境进行优化,保证湿度、温度适中,不会引起患儿不适。
实验组患儿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护理要点包括:(1)强化患儿病情检测。对患儿疾病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在确保病房内湿度、温度水平满意后,叮嘱患儿注意休息,避免出现跑动等剧烈运动而加重咳嗽。(2)指导患儿正确排痰,对于排痰困难者,指导家属掌握正确的叩背技巧,从下至上有频次的叩背,加快痰液排除;在雾化吸入期间,注意观察患儿具体情况,若发现面色变化或者主诉呼吸困难,应该第一时间停止。(3)护理人员注意患儿体温异常变化情况,对于体温不超过38.5℃患儿优先采用物理降温法,若降温效果不明显可遵医嘱使用降温要求,并且在用药期间注意查房,详细记录患儿体温数据变化,形成资料图后反馈至主治医师。
(4)饮食护理。叮嘱患儿大量饮食,在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并且注意预防便秘等情况发生,保证合理的维生素摄入量。(5)疾病知识宣教。对肺炎患儿的日常看护技巧进行介绍,例如在春秋季节等气候异常变化的时间段关注保暖,并注意衣物增减;定期带领儿童参与体外运动,亲近自然,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强化对各类异常气候的适应能力,降低肺炎发病率;叮嘱家长在饮食上做到营养均衡,关注维生素与蛋白质等物质的补充,进一步增强儿童身体机能。(6)患儿安抚。部分患儿对医院等环境存在恐惧心理,因此会表现出不依从等情况。所以需要护理人员重视患儿安抚,在主动接触患儿的基础上,通过玩具等拉近与患儿的距离,保证患儿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统计患儿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时间以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两组肺炎患儿的护理资料进行处理,以t值检验数据差异,当P<0.05时认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优于对比组,P<0.05(见表1)。
在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后,发现实验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为(93.8±4.3)分,高与对比组的(85.1±5.6)分,P<0.05。
3 讨论
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并且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对患儿生活质量与健康成长构成威胁。我院在针对肺炎患儿干预阶段,强调采用科学护理干预,因此对传统护理手段进行创新,采用针对性护理。从本文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实验组患儿在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对比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证明该护理方法具有可行性。
根据本次实践经验,在肺炎患儿护理阶段,针对性护理的优势在于:(1)针对性护理模式能夠对每一位肺炎患儿的个体差异进行分析,摆脱传统护理模式下千篇一律的情况,使护理可以满足每一位患儿的需求,弥补传统护理的缺陷,最终加快患儿康复[1]。(2)针对性护理关注患儿病情发展,并及时更新护理手段。例如在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针对体温异常患儿及时采取物理降温,减少患儿药物使用量;若降温效果不理想,则遵医嘱使用药物。在此项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遵照“以患儿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对于高热患儿不建议优先使用药物降温;而对于降温效果差则用药,不仅保证了患儿安全,也可以避免药物滥用等情况。(3)针对性护理实现了对家长与患儿的有效干预。在我院护理期间,护理人员根据针对性护理要求,通过心理干预、健康宣教等方法,保证了患方依从性,能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完成操作,使护理效果达到预期[2]。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模式满足肺炎患儿的要求,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该护理手段具有理想的近期效果,不仅加快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也能保证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所以应该在肺炎患儿护理阶段做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逯斐.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临床实施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31):83.
[2] 封冬梅.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有效率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31):59+80.
相关热词搜索: 护理 肺炎 满意度 小儿 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