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再生水利用的现状剖析,对再生水利用的社会经济以及环境效益优势进行总结,从基础设施建设、再生水水质管理、政策法规、市场管理体制机制等角度系统剖析再生水利用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再生水利用现状,基于水权理论,提出再生水利用的水权管理理念,对再生水水权的概念进行界定,从再生水分散式利用、再生水集中式利用以及再生水集蓄利用3种利用形式进行再生水水权分析,从基础设施建设、再生水水质管理、再生水利用的相关政策法规、市场管理体制机制、再生水利用产业化等角度阐述再生水利用的水权管理作用与意义,综合政府行政管制模式、用水户参与模式、水权市场交易模式等3种水权管理的基本模式,探讨再生水利用的水权管理模式。
关键词 再生水利用;效益优势;存在问题;再生水水权;概念;水权分析;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12-0092-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12.01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水资源利用量、废污水排放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导致江河湖泊水资源承载能力与水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由于水资源日益紧缺和承纳水体水质的要求,污水的回收、处理和再生利用已成为解决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控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有效措施。再生水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第二水源,已在地下水回灌、工业、农林牧业、景观环境以及城市非饮用水等领域得到合理利用。国内外学者针对再生水利用的相关焦点问题已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再生水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1-5]、效益分析[6-8]、风险评价[9-12]、工艺技术分析[13-16]、再生水需求分析与预测[17-21]以及再生水优化配置与定价研究[22-27]。鉴于相关文献,目前我国再生水利用刚刚起步,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政策法规与市场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再生水利用项目多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其比例占项目总投资的70%-80%,再生水利用的管理制度和机制尚不完善。因此,再生水的管理手段和方式有待进一步加强,急需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再生水的权属管理,通过水权管理理念创新再生水管理制度和机制,提高再生水的利用效率,以促进水资源循环、可持续利用。鉴于此,在对再生水利用的效益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系统剖析的基础上,基于水权理论,提出再生水利用的水权管理理念,对再生水水权的概念进行界定,从再生水分散式利用、再生水集中式利用以及再生水集蓄利用3种利用形式进行再生水水权分析,阐述再生水利用的水权管理作用与意义,探讨再生水利用的政府水权管理模式。
1 再生水利用的现状剖析
再生水是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循环再利用的水资源。再生水利用既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效益、减轻供水压力,又可降低社会经济发展的排污量、减轻环境压力、节省污水处理费用,是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发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再生水利用作为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领域,其战略地位凸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有效措施。再生水合理回用既能减少水环境污染,又可以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具有可观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再生水利用也存在一系列有待解决的相关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再生水利用的效益优势
1.1.1 再生水利用的社会效益优势
(1)稳定、可靠的第二水源。再生水是经污水处理回用的较为理想的第二水源,其利用规模因地制宜。再生水利用,既节省宝贵的水资源,同时又可减少水污染,相当于提高了用水效率,也减少了新增的用水。再生水作为我国各大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开源节流的第二水源,具有不受气候条件和其它自然条件的限制、不与临近区域争水、就地可取、稳定可靠、保证率高等优点。
(2)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再生水利用,可以满足部分生活和生产用水对水质的要求,减少了社会经济发展对新鲜水资源的需求与取用量,与新鲜水资源相互补充,减轻了水资源供给不足的压力。通过提高污水处理回用工艺技术水平,可节省大量水质要求不高的用水消耗量,保证了优质饮用水源的供应,解决了水资源匮乏的燃眉之急,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1.1.2 再生水利用的经济效益优势
(1)降低水资源开发利用成本。在政府政策法规保障作用下,再生水利用免去了资源税和污水处理费,再生水的制水与取水成本都较自来水低,相比远距离调水、海水淡化以及地下水开采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成本,再生水工程(即“污水处理回用工程”)投资费用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大大降低了用水户的水费开支与用水成本,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再生水利用可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行分质供水,提高水资源的经济利用效率,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促进再生水行业的发展.由于再生水利用成本相对较低,企业可节省部分资金进行污水治理,以减轻企业污水对环境污染、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双赢。通过多种融资模式为再生水项目的资金筹措提供有效途径,加大企业对污水处理投资力度,通过加强再生水行业的规范管理与扶持引导,实现再生水行业的健康发展,推进再生水行业的产业化发展,提高再生水产业经济效益。
1.1.3 再生水利用的环境效益优势
再生水利用是治理和减轻日趋严重的水体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方面,再生水利用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从源头就地削减污染负荷,并使部分被污染的水逐渐更新复活,使水环境污染减轻,为居民提供了健康稳定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再生水利用防止了重新开采新水资源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如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水位下降等问题;同时,再生水利用减少了治理环境污染的投资成本。
1.2 再生水利用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再生水利用存在可观的社会、经济以及环境效益优势,但再生水利用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再生水水质管理薄弱、政策法规不完善、市场管理体制机制未健全以及再生水行业发展滞后等有待进一步解决的相关问题。
1.2.1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污水的收集和处理是再生水利用的重要前提,再生水在水源收集、生产、输送、使用中涉及面广、环节多,再生水利用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是制约我国再生水利用发展的关键原因。再生水利用需要建立完备的废水收集系统、处理系统和再生水供水系统,再生水工程建设普遍滞后于自来水供应系统,再生水厂及配套管网铺设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制约导致了再生水J未能满负荷运行。
1.2.2 再生水水质管理薄弱
由于部分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厂的处理工艺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再生水水质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对再生水水质监测数据的综合考核,导致部分再生水J生产出的再生水的水质指标达不到相关标准要求,再生水利用存在潜在的环境安全问题,无法满足行业发展和用水户要求。如再生水工业利用,导致含有生锈、腐蚀、微生物生长和结垢的成分,存在潜在的生产安全隐患;再生水生活利用,导致疾病传播,影响环境质量和公众健康;再生水景观环境利用,导致水体富养化;再生水农林牧业利用,导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以及含盐量对作物的影响。
相关热词搜索: 水利 再生 研究 管理上一篇:浅析农村小农水建设及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