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60例颈、胸上中段食管鳞癌同期加量调强放疗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

|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观察60例颈、胸上中段食管鳞癌同期加量调强放疗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4016年7月至4017年7月接收的100例颈、胸上中段食管鳞癌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同期加量调强放疗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调强放疗,实验组60例患者给予同期加量调强放疗,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近期疾病控制率为,对照组患者近期控制率为,实验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VS),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颈、胸上中段食管鳞癌患者给予同期加量调强放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控制率,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调强放疗,安全性高。

关键词:颈、胸上中段食管鳞癌;同期加量调强放疗;近期疗效;毒副反应

食管癌属于消化科常见消化道肿瘤,我国是食管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食管癌发病个体年龄多为40岁左右中年人群,且绝大多数患者入院诊断时已发展为局部晚期食管癌,局部晚期食管癌临床治疗主要手段为同步放化疗,为降低为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调强放疗在临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1]。近些年部分医学研究学者提出同步加量调强照射在降低对正常组织影响的同时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但是相关研究资料较少[2]。本次研究对我院4016年7月至4017年7月接收的100例颈、胸上中段食管鳞癌患者分别给予常规调强放疗以及同期加量调强放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以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从而论证颈、胸上中段食管鳞癌同期加量调强放疗临床应用优越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4016年7月至4017年7月接收的100例颈、胸上中段食管鳞癌患者按照是否给予同期加量调强放疗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60例)与对照组(40例),实验组:男性44例,女性16例,年龄在41~69岁,平均年龄在(53.2±1.5)岁,病灶直径在2cm至7.2cm,平均直径为(5.2±1.2)cm。AHCC TNM分期:有34例患者为II 期,有26例为III 期。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在41~67岁,平均年龄在(51.2±1.5)岁,病灶直径在2cm至6.8cm,平均直径为(5.1±1.2)cm。AHCC TNM分期:有21例患者为II 期,有19例为III 期。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病灶直径以及AHCC TNM分期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我院4016年7月至4017年7月接收的100例颈、胸上中段食管鳞癌患者均病理验证为食管鳞癌,KPS评分均>70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穿孔征象以及活动性出血。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2)排除无法耐受放化疗患者。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会以及患者家属同意,所有患者均签署相关知情协议,表示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能配合复查随访工作的顺利展开。

1.3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增强扫描定位,并根据定位扫描图像勾画靶区而后给予三维适形调强照射治疗,60例给予同步加量放疗的实验组患者与40例给予常规调强放疗的对照组患者其靶区勾画标准相同,具体情况为:大体肿瘤靶区(GTV):CTV影像或胃镜中观察到的食管肿瘤及转移淋巴结。计划肿瘤靶区(PGTV):在GTV选择淋巴引流区前后、左右外增加5 mm,上下外各增加10 mm。

1.3.1实验组60例患者给予同步加量调强放疗,PTV照射剂量为54 Gy,每天照射一次,每次剂量为1.8Gy,连续照射5天,休息两天后继续照射,2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共照射30次。PGTV照射剂量为60Gy,每天照射一次,每次剂量为2Gy,连续照射5天,休息两天后继续照射,2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共照射30次。PTV照射与PGTV照射同步进行。

1.3.2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调强放疗,先给予患者PTV照射处方,PTV照射剂量为50 Gy,每天照射一次,每次剂量为2Gy,连续照射5天,休息两天后继续照射,共照射25次。PTV照射治疗结束后给予PGTV照射,PGTV照射处方剂量为10Gy,每天照射一次,每次剂量为2Gy,共照射5次。

1.4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本次研究参考RECIST标准评价患者近期治疗效果,CR(完全缓解):所有目标病灶消失。PR(部分缓解):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30%。SD(平稳):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但未达PR或基线病灶长径总和增加未达PD。PD(进展):基线病灶长径总和增加40%或出现新病灶(疾病控制率=CR+PR).

(2)比较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本次研究参考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制定的2.0版NCI CTC抗肿瘤药物分度标准评价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气管炎、消化道反应以及骨髓移植I至IV度毒副反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系统分析相关数据;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以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其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共有57例患者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对照组共有34例患者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实验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2比较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具体情况(见表2),实验组共有12例患者发生毒副反应,对照组共有22例患者发生毒副反应,實验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为19.9%,对照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55.0%。

3讨论

食管癌的发生与个体年龄、遗传、职业、生活环境以及饮食习惯具有密切的联系,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灶体积不断怎家,患者可出现食物吞咽困难、胸骨后烧灼感等异常感觉,病情发展至中晚期可诱发Horner综合征、呼吸系统感染以及腹腔积液等状态。食管癌为中晚期患者已丧失手术治疗的机会,临床治疗的主要方式为放化疗[3]。近些年临床研究发现对于中晚期行放射治疗中发现对个体肿瘤病灶的照射可影响病灶周围正常组织、脏器,从而增加个体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气管炎等毒副反应的发生。针对该情况调强放疗在临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常规调强放疗是通过序贯加量放疗,先给予肿瘤病灶靶区根治性照射以及预防性照射,而后缩小照射视野对根治靶区追加照射剂量。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是对同一个照射野内同时给予根治性照射以及预防性照射,且根治性照射靶区以及预防性照射靶区给予不同照射剂量[4]。本次研究显示给予同步加强调强放疗的实验组其近期疾病控制率为95.0%,明显低于给予常规放疗的对照组,且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实验组其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同步加强调强放疗级可针对病灶形态给予高适形剂量分布照射从而达到保护周围正常器官的目的,同时通过给予原发灶和预防照射区同步照射极大程度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调强放疗中单次治疗计划。

综上所述,对于颈、胸上中段食管鳞癌患者给予同期加量调强放疗可有效提高患者近期治疗效果且毒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勇刚,陈大智,刘春玲等.中老年Ⅲ期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性调强放疗的预后和剂量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4017,36(10):1107-1111.

[2]陈明,陈俊强,林宇等.胸段食管鳞癌调强放疗过程中肿瘤退缩情况观察[J].医学研究杂志,4015,44(2):72-74.

[3]张耀文,郑安平,郑志勇等.468例食管鳞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的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疗效及预后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4015,35(4):274-279.

[4]张耀文,郑安平,郑志勇等.食管鳞癌术后局部复发三维适形调强放疗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4015,22(12):969-973.

相关热词搜索: 放疗 食管 疗效 同期 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