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果树生产过程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的污染与破坏不容忽视,在了解果树清洁生产内涵的基础上,从清洁生产的角度探讨病虫害综合防控的策略。
关键词:果品;清洁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控
果树的清洁生产,是指把污染预防的综合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果树生产、运销和服务过程中,通过生产和使用对环境温和的绿色无公害农用品(如肥料、农药等),改善果树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减少生产、运销和服务过程对环境和人类的风险性,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与果品安全生产相比,安全生产更多关注的是果品的食用安全,属于食品安全的范畴;清洁生产更多关注的是果园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优化,属于环境保护的范畴,清洁生产是安全生产的基础。清洁生产不是只指某一项单一技术,而是一个技术体系。包括环境技术体系、生产技术体系及质量标准技术体系,其中生产技术体系是以品种选育和改良技术、节水节肥为主体的肥水综合管理技术、生草覆草为主体的土壤管理技术、整形修剪为主体的树体管理技术、全园套袋为主体的花果管理技术、以生态控制为主体的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等生产技术体系为重点。本文重点从清洁生产的角度探讨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控的策略。
果树清洁生产的病虫害综合防控的基本策略是从果园生态系统出发,充分发挥树体和果园生态环境抵御病虫危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协调应用农业、生物、物理的防治措施,创造有利于果树生长结果、有利于各类自然天敌繁衍、不利于病虫草害滋生与蔓延的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目的。
1倡导生态防控,优化生态功能
果园是一个物种组成丰富、环境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结构复杂的生态系统,系统内果树、有益生物(天敌、拮抗菌等)和有害生物(病、虫、草、鼠等)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生态控制就是要以果树为主体,以果园环境为基础,优化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尽可能发挥果树和有益生物的自然控制作用,灵活运用各种调控技术,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
1.1破坏病虫最适生存环境
在实际生产中,环境条件的诱导或适合是大多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控制病虫的环境条件和破坏其适应的环境,来降低害虫的虫源基数或病菌的侵染来源同样可以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从而避免化学药剂的使用。如防止果园积水可以减少根腐病的发生;改善梨园的风光条件可以减少轮纹病、黑斑病的发生;冬季耕翻果园、刮树皮可以破坏多种病虫的越冬场所,从而降低病虫的越冬基数,为翌年病虫害防治奠定良好的基础。
1.2创造拮抗菌最适生存环境
拮抗菌是果园中广泛存在于树体各部位和根际土壤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大多为腐生菌、非病原微生物和低致病菌系,有些对病原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寄生作用和竞争作用,或诱发植株抗病性,抑制病害的发展。生产中应通过必要的措施增加拮抗菌的数量,增强拮抗菌的控制病害的能力。具体措施包括增施有机肥和菌肥、叶面喷施菌肥、直接使用拮抗微生物、土壤施用化学物质、移植抑菌土、施用甲壳素、避免滥用广谱性杀菌剂等。
1.3创造天敌的最适宜生态环境
创造天敌良好的生存和繁衍环境,保护和恢复天敌的控害能力,是实现清洁生产的基础。主要措施是增加果园生态系统中的植被多样化、合理使用化学杀虫剂和杀菌剂、保护果园已有的天敌昆虫和人工助迁某些专一天敌等。果园生草有利于天敌的生存和繁育,主要捕食性天敌的平均虫口密度和寄生性天敌显著高于免耕园、清耕稀植园和清耕密植园。生草栽培可使害虫发生率明显下降,从而减少了农药的施用次数和施用量。此外,果园周围、园内沟渠路旁也应适当保留一些杂草,有利于招引天敌,并为天敌提供隐蔽场所。
2培育健壮树体,增强抗御能力
采用合理的土壤管理、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制度,培育健壮的树体,提高抗病虫能力,并创造出有利于果树生长结果、不利于病虫发生为害的生态环境条件,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危害。
2.1加强水肥管理
合理施用肥料,对果树的生长发育及其抗病性的高低有很大的作用。要特别强调秋施基肥,增加树体营养积累。偏施氮肥,易造成枝条徒长,组织柔嫩,降低其抗病性。适当增施磷、钾肥和微量元素,多施有机肥料,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抗病性。对于缺素症的果树,有针对性地增施肥料和微量元素,可以抑制病害的发展,促使树体恢复正常。渍水和干旱都影响果树根系呼吸和生长,导致树势衰弱,落叶落果,形成第2次花果。推广节水灌溉,建立良好的排灌制度,雨季及时排渍水,翻耕根围土壤,干旱及时灌水,使树体根系发达,树势健壮旺盛。此外,紫纹羽病、圆斑根腐病等病害可随流水传播,做好果园水分的管理,可明显减轻危害。
2.2合理的土壤管理制度
改变清耕制为合理间作、生草、覆草管理制度。果园生草可通过改善果树的生长环境和营养条件,提高果树抗病力,尤其是对腐烂病、干腐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减少缺磷和钙的症状,消除缺铁黄叶病、缺锌小叶病、缺硼缩果病的发生;对树盘及时松土,适时翻耕,可增强土壤透气性,有利于树体健壮生长;树行间种植豆科牧草,不仅能改善田间小气候,而且有固氮蓄肥的作用。
2.3合理整形修剪
通过培育高光效的树体结构,调节树体的风光条件和营养分配,促进树体的生长发育,调节结果量,始终维持树体健壮的生长势。
2.4疏花疏果,限产栽培
进入结果期的果树,大量结果是造成树势衰弱的主要原因之一,轻者造成大小年结果,重者造成各种毁灭性病害的侵染,甚至造成毁园。根据品种、树龄、树势确立一定的目标产量,依据限产目标依树定产、以产定果、以果定花,是稳定树势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3强化源头防控,减轻防控压力
3.1合理规划建园,选用高抗逆性的品种和砧木
园地的环境条件应符合无公害食品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要求,老果园要进行土壤处理,防止在原来的老树坑上继续栽树;梨、苹果、桃等果树不能混栽,否则易导致梨小食心虫、桃蛀螟等害虫发生;铲除果园附近生长的桧柏、杨树、刺槐。果树的病虫害与品种、砧木关系极大,特别是病害的发生关系更为密切。如黄冠梨对黑星病具有高抗能力;早酥梨抗梨锈病,较抗黑星病,也不易受食心虫为害;豆梨砧木抗腐烂病能力极强,耐涝,抗旱,较耐盐碱。培育和选用高抗逆性强的品种和砧木,利用自身对病虫及逆境的抵抗力,可避免或减少病害的发生,显著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3.2加强对危险性病虫害的检疫
多数县级以下部门对果树苗木和果品的进出境检疫都较为宽松,造成了危险性病虫害的蔓延。随着果树产业的发展、内外交流的不断增多和新品种的引进,应加强病虫害检疫的力度,避免危险性病虫害的传入。
3.3选用健壮无病毒苗木
定植健壮无病毒苗木树体生长速度快,树势强壮,抗病性强,可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引种梨树苗木,应严格产地检疫,选择无病田起苗,发现病苗应予以淘汰,防止苗木带菌传播。梨轮纹病、根癌病、白纹羽病、紫纹羽病等的病原菌均可能随苗木进入梨园,所以在苗木选用时,应对苗木进行认真检查,酌情选用。在选择无病毒苗木的基础上,定植前还应对苗木进行消毒处理。
3.4清洁果园
病虫害多数是从传染源逐步向外扩散传播危害,越冬、越夏或栖息也多在田间残株、落叶、杂草或土壤中,必须常年保持果园的清洁,减少危害基数。生长季节及时发现摘除病虫枝叶和病虫果;采果后至冬季及时清理枯枝落叶和僵果、残留果,废弃果袋,铲除田间及四周杂草,刮除老翘皮,集中烧毁或运出销毁,消灭越冬害虫和病菌。越冬前还应深翻树盘15~25 cm,冻死和被鸟觅食部分越冬虫卵。
4推广生物防控,降低化学污染
生物防控是指利用生物或生物产物抑制有害生物生存和活动,从而减轻有害生物危害的策略。其主要方式有:一是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如用瓢虫和草蛉防治蚜虫等;二是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侵染害虫,致使害虫死亡,如生产上大量应用的苏云金杆菌、核多角体病毒等;三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如生产上广泛使用的制剂有多抗霉素、阿维菌素等。人们把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以及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一类制剂统称为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制剂、动物源农药、昆虫性引诱剂和新型生物农药等。
5重视物理防控,减少侵害机会
利用物理机械的方法防治病虫害,是生产无公害安全果品重要措施,如设置黑光灯、糖醋液、粘虫板等进行诱杀,设置防虫网、薄膜等直接阻止害虫为害,也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3(4)
可人工捕捉成虫,深挖幼虫或中间种植寄生植物诱集。从3月下旬开始在梨园挂置黄色粘虫板,能诱集到大量的梨茎蜂、有翅蚜,还能诱集到梨木虱、梨瘿蚊和蝇类成虫等害虫。早春铺设反光膜或覆草,可防止病原菌和害虫上树侵染,有利于将病虫集中诱杀。生长期间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对食叶性害虫金龟子、斜纹夜蛾和吸果夜蛾等能起到良好的诱杀作用,如在幼龄果园晚19时开灯,次日5时关灯,曾有过一支灯诱集金龟子等成虫8 kg的记录。全园套袋栽培也是一种物理的病虫防治阻隔措施,可减轻农药污染,减少病虫危害,特别对果树难防难治的病虫如轮纹病、梨小食心虫、吸果夜蛾效果显著。
6强化病虫监测,确立化防指标
病虫害的发生都有其固定的发生规律和所需的特定环境条件,建立病虫害监测与预测预报体系,可以明确当地病虫害的种群与危害程度,确立病虫害的主防对象和化防目标,把握各类病虫的发生动态,对具突发性、暴发性、严重性的极易造成严重减产或损失的病虫害进行持续跟踪观察,并及时准确预测预报,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对达到化防目标的病虫害及时采取化防措施。
7控制发生中心,防止病虫扩散
果园中许多病虫发生前期呈明显的核心型分布,即病虫害发生中心。如梨蚜、梨介壳虫、梨黑斑病等,在未大发生或分散前,可用药点治或挑治,消灭在点片发生阶段,防止病虫扩散,既能减少施药,又能保护天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8合理应用化防,确保用药安全
化学防控是目前控制果园病虫猖獗危害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省工、便捷、见效快。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果农在使用农药时反复多次无限制地施用、用药单一,带来严重的社会公害,如有害生物的抗药性提高、农药的残留量增加、果园的环境污染加重等,清洁生产必须做到农药应用的科学合理。
农药的安全使用,主要包括对人、畜、果树、果品及天敌的安全。在防治果园病虫害时,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多用内吸性或选择性较强的农药,少用广谱性农药,尽可能注意保护天敌。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所使用的农药必须具备“三证”(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生产批准证、标准号)。施药人员在操作前,应了解药剂性能及安全用药的注意事项,做好应备的安全措施。农药要有专人保管,有流转制度,要有固定的安全存放地(按种类存放,并贴有标签),过期、废弃、严禁的农药要及时集中处理,不得污染环境。此外,对暴发的疫情应推行联防联治,在一定时间内,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农药品种统一喷药,这样才能减少由于防治不统一而造成病虫害再侵染、再传播,避免重复防治。
9适期采收和合理贮藏
在果品采收、包装、运销、贮藏过程中应做到适时采收、适度包装。采收过早或过晚,贮藏场所温度过高、通风不良等引起的果品生理活动的不正常,易造成一些非传染性病害发生。很多引起腐烂的病菌是弱寄生菌,一般从伤口侵入,要避免造成伤口,以免加重各种霉菌(如青霉)的发生。为了保证贮藏的安全,就必须从各个方面严加注意。例如病果、虫果、伤果不贮藏,藏前进行药剂处理,推广气调贮藏,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等等,都能减轻贮藏病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相关热词搜索: 病虫害 果树 防控 清洁生产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