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农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实证分析与思考

| 浏览次数:

zoޛ)j香۲׍׿i4m=M4_m5m4ӎi--Nr()v*rru^hzaz+r+iۚ*'zƧvqj)ק-^ޖܢY^ۧ+bz^ib'۝^+ey݊{--x,^+^q#ylr׫r۝ɩv+br()ފ{޲ؠjםȧ^uZu୧nj׬zm׋hM{v+ޮȭ8^{){ayhȧ׫^bˬZ^)ޙ欺ަ)ǝNz˥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期为我国农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内容及相关制度的建立提供参考。

一、供试样品来源及数量

供试毕业论文来源于某研究型大学农学专业,共计183份, 其中2014年度40份,2015年40份,2016年51份,2017年52份。

二、农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情况

(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情况分析

本研究对2014-2017届农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2015年外,参与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数逐年增加。由2014年的9个人,增加至13人,但从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来看,个别教师指导学生数过多,最高达到9人,相对而言,有的教师只带1人,说明学生在选择导师时,有一定的倾向性。具体分析了不同职称的教师所带学生人数,在183名学生中,教授所带的学生数为75人,占总人数的41.0%;副教授所带的学生人数为73人,占总人数的38.8%,讲师所带的学生数为37人,占总人数的20.2%(表1)。因此推断,学生更倾向于选择高级职称的教师作为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为进一步明确年度间学生选择导师与职称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分析了4年的数据,结果发现,除2015年以外,选择正高级职称的学生人数逐年下降,尤其在2016年,2017年学生人数增加的情况下,所带学生的人数反倒降低了,而选择副高级職称的学生人数在年度间表现稳定增长,在2015年基本逼平选择正高级职称的学生数,于2016年实现反超。分析原因,可能具有副高级职称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和事务较正高级少,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指导效果更好所致。另外,讲师所带学生数持续不高(图1)。

(二)毕业论文选题的研究性质

将2014-2017届农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研究性质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通过分析发现,大部分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类型为应用类,平均占总论文数量的78.7%。分年度来看,应用研究最高占到总论文数的87.5%,而基础研究的论文最高只占到38.46%,说明农学专业的毕业论文以应用型为主。4年的发展趋势表明,该校基础类研究的论文数是呈增长趋势的,2017年增长尤为显著,在前三年均不到20%的情况下,增长到38.46%,说明学生参与基础性研究的比例有所增加。

(三)农学本科毕业论文的题目来源

供试的毕业论文均与农业生产结合紧密,说明农学的毕业论文以应用型为主。进一步将论文题目来源分为科研课题、教研与实验室建设以及其他预研课题3个方面。分析183份农学学生的毕业论文的题目来源,其中来源于科研课题的毕业论文数量为128篇,平均占总论文数的比例为69.95%;来源于其他预研课题的毕业论文数量为55篇,平均占总论文数的比例为30.05%;所有的毕业论文无教研与实验室建设项目,且从4年论文题目来源发展趋势来看,预研课题的毕业论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见图2),说明学生选题的自由度有提高的趋势。

(四)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

本文分析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分为10种。其中,包括植物8种;动物1种;微生物1种。在183篇毕业论文中,主要农作物的论文数量为162篇,占总论文篇数88.5%,占有绝对的优势,说明农学学生选题的专业特色明显。同时,学生选题也具有地域特色,在8种研究的植物中,大豆、玉米、水稻、高粱是院校所在地的主要农作物,说明学生选题在一定程度上受地域需求的影响(表2)。

(五)农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学科领域

农学专业由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及作物遗传育种两个二级学科所支撑。从供试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所在学科来看,在2014、2015年度,栽培与耕作学学科领域的选题量较多,2016年后逐渐下降,且降幅较大;在2015年以后,作物遗传育种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呈上升趋势,且增速较快。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讨论

(一)指导教师所带学生数不均且个别指导教师所带学生数过多

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对毕业论文指导的态度是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12],是保证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13]。本研究发现一些指导教师所带毕业学生数甚至达到9位,而且不包括下一届已开始做毕业论文的同学,指导教师的精力有限,难以实现对学生进行精准指导。而且农学专业选题以植物为主,受环境条件及植物生长周期的限制,从事毕业论文的研究一般开始于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以保证能够获得至少一个生长季的数据,而此时一些专业课程还没有开设,学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还不足以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研究,此时,指导教师的正确、及时引导对于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论文研究内容和方法,保证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如果一个导师所带的学生数过多,指导效果必然下降。分析学生集中选择同一位指导教师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指导教师知名度高,专业能力强,社会影响力大;二是学生有从众心理,往往几个关系好的同学集中选择导师;三是学生对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不明确,导师选择较为随意;四是个别同学缺乏主动性,过度依赖其他同学。

解决策略:一是学校毕业论文选题的政策限定。保证每个导师所带学生不能超过5个。对于多选的同学可与学生协商后调给其他老师指导;二是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使得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论文实施过程;三是学生选题前,积极与导师沟通,选择有兴趣的课题。四是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养,减少差距,提高竞争力。五是专业内宣传,提高学生对指导教师的了解。

(二)选题多来源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

有科研项目支撑,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具有诸多优势。比如,指导教师熟悉研究领域,指导会更全面、及时、有效;学生完成课题有足够的科研经费支持;科研课题往往代表着研究内容是科技发展前沿或生产应用性较强,可以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但过度选择科研课题,也侧面反映出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时自主性不强,缺乏独立性。一方面可能的原因是指导教师偏向于支持科研项目范围的论文选题,另一方面可能的原因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不够,而这是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这部分能力的欠缺,将对学生未来工作和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解决策略: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要过度干涉,甚至亲自带领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各项工作,这样会造成学生对指导教师的依赖。同样,指导教师也不能完全不管,还需定期检查指导,避免延误论文执行进度,以确保在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另外,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必要时可以调整毕业论文内容。三是积极鼓励和政策上扶持未知领域或偏冷领域的研究,这对学生探索未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学生所选学科领域分布不均

从分析数据来看,学生所选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近年更偏好于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可能有以下方面的原因:一是供试学生所在院校的学科发展不平衡;二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有意深造的同学更具吸引力;三是市场及产业发展需求了解不足;四是目前的成果认定导向以文章为主,对学生的选题也有一定的影响,如课外培养分数、创新项目等与文章等直接挂钩。

解决策略:一是在设课和授课的过程中,加大产业发展及市场需求的内容,使学生明确未来发展方向,进而选择相关的毕业论文方向;二是学科发展均衡,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对学生成果认证方面要多维,避免单一。

四、结束语

毕业论文设计与实施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的核心课程。毕业论文选题直接决定着课程实施质量。通过本研究,作者认为供试高校农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仍存在诸如指导教师所带学生数不均且个別指导教师所带学生数过多;选题多来源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时自主性不强;学生所选学科领域分布不均等问题。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改进策略,以期为规范我国农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伟,欧书阳.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9):166-169.

[2]张欣.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3):99-101,129.

[3]石英尧,胡霞.农学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对策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2,(33):121-122.

[4]唐琳,罗玉双,王文彬,等.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实践与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0(4):109-110.

[5]张祖庆,姜雅莉.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实证分析[J].科技信息,2010,(35):19-20.

[6]巫光宏,朱国辉,蔡晓鹏,等.强化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应用——以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为例[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5(4):44-47.

[7]李海平,李灵芝.关于农业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158-159,162.

[8]刘春燕,年海,杨红.农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28):162-163.

[9]禤维言.新形势下农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与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s1):177-178.

[10]郭丽,范英梅.应用型高等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研究——以大连海洋大学为例[J].临沂大学学报,2016,38(3):115-120.

[11]郭长立,杨曼,潘昊.本科生毕业论文抄袭问题的治理及效果比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130-134.

[12]徐飞,袁哲,柴博森.基于ISM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5):116-118.

[13]王德朋.本科毕业论文的功能应重新定位[J].中国大学教学.2017,(5):49-52.

相关热词搜索: 农学 实证 选题 毕业论文 专业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