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女性主义批评视域下《香港三部曲》解读

| 浏览次数:

摘  要:施叔青的《香港三部曲》是一篇女性主义的代表作。本文拟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分析深受殖民统治和男性中心主义压迫下黄得云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到黄得云女性自我意识最终觉醒的过程,最后分析女性主义批评视域下《香港三部曲》的意义。

关键词:女性主义;自我意识缺失;自我意识觉醒;消解男权

作者简介:吴黎黎(1996-),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4-0-02

一、女性主义批评与《香港三部曲》

作为一种文艺理论,女性主义批评“主要是指在文学批评中以‘女性主义’为主要立场和角度的批评。”[1]这个理论兴盛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欧美国家,80年代被中国学者广泛译介,成为文学批评的组成部分被运用到文学领域。女性主义批评主要分为三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五十年代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一阶段强调的是“女权”,追求女性同男性一樣平等的权利;第二阶段从1968年至20世纪80年代,主要强调的是“女性”,关注性别差异,女性自身的独特性,将女性和男性放在对立面;第三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女性主义发展到关注“女人”的阶段,反对男女对立或是女性一元论,同样尊重男性和女性的价值和尊严,鼓励完善和发展健康人性。施叔青的长篇小说《香港三部曲》便是一篇女性主义的代表作。正如施叔青自己所说的那样:“我有女性主义的自觉,用想象力创造出‘香港三部曲’中黄得云这样一个人物。我写‘香港三部曲’花了很多时间,把头发都写白了,就是为了要阐述一个道理:在长篇小说,所谓的‘大河小说’,不管是在中国还是海外,好像绝大部分都是男作家写的。所谓的‘大叙述’,男作家笔下的人物,都是写帝王、将相、英雄。男作家笔下的女性,就是所谓的‘小叙述’,写一些‘茶杯里的风波’、婚姻、家里的琐事。我就很不服气,我要把女作家在‘大河小说’里缺席的位置夺回来。”[2]《香港三部曲》以无家妓女发家史开端,以堕落荒岛为世纪舞台, 消解男性主权以及以男性为主导的权威中心。可以说是一部理解女性主义批评的完美作品。在《香港三部曲》中,施叔青刻画了一个立体的,丰满的,不断变化的妓女黄得云形象。黄得云出生于东莞,在给弟弟祈福时被拐卖到香港为妓。爱上英国人亚当·史密斯的孩子,却被孩子的生父一脚踢开。想和懦弱的中国人屈亚炳过普通平淡日子却又被无情地抛弃。没有经济来源的黄得云为典当界名人十一姑做读报女佣,并在十一姑的帮助下,学会典当交易,慢慢地积攒原始资本,大量购地,最终发迹起来。黄得云这个悲惨不幸的女人,十三岁便被拐卖,又被迫成为妓女,一步步的步入男性的话语势力范围内又慢慢地凭借自己的努力,从依附男性、自我缺失到正视自我、独立自强,最终实现了对自我的救赎。本文拟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分析深受殖民统治和男性中心主义压迫下黄得云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到黄得云女性自我意识最终觉醒的过程,最后分析女性主义批评视域下《香港三部曲》的意义。

二、黄得云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与觉醒

(一)依附男性: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

黄得云十三岁时,为自己生病的弟弟祈福,两眼一抹黑,就被人拐卖到香港。由于当年英国殖民者颁布了禁止买卖奴婢的政策,黄得云得以逃脱为奴的命运。可谁知,她又被卖到更为糟糕的妓院。在妓院,黄得云被调教成一个出色的妓女,出卖自己的身体。就在这时,黄得云遇到了她人生中第一个爱人,英国人亚当·史密斯,她本以为史密斯是她的人生归宿,是她终身的依附对象。但史密斯只把黄得云当成最下等的娼妓,把在殖民地香港受到的屈辱不快全都发泄在可怜的黄得云身上,把她当成泄欲的工具。在史密斯看来,黄得云是卑贱的,是恶魔,是女妖,而他的英国初恋情人安妮是纯洁的,是女神,是天使。但其实,史密斯深爱着黄得云,只是因为她是卑贱的黄皮肤的中国人,而他是高高在上的英国殖民者,身份和地位的差距让他们的爱情还没萌芽,就已经死去。黄得云这个悲惨的女人,十三岁就被拐卖到香港被调教成妓女,但是她一直渴望从良。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女性意识普遍还没有觉醒,她只能寄希望于男性史密斯身上,希望能得到史密斯的庇佑,让她安稳度日。此时,她将人格的独立寄托在一个男人身上,女性自我意识缺失。但是,史密斯向往的是纯洁的西方女性,而不是卑贱的黄得云。因此,即使黄得云怀了他的孩子,也被他无情地抛弃,黄得云生活无所依靠。此时,受史密斯之托给黄得云送遣散费的中国人屈亚炳被她的美貌吸引,一步一步地将她占有。屈亚炳是一个在殖民架构中被迫处于阴位的去势男人,面对殖民者,他唯唯诺诺,诚惶诚恐,在英国人面前低眉顺目,惺惺作态。尽管屈亚炳是这样不堪的形象,但黄得云为了孩子有父亲,不受他人冷眼,还是屈膝于屈亚炳。和屈亚炳在一起后,她精心照顾屈亚炳的生活起居,一年四季劳作、操持着这个家。“此时黄得云胭脂散去,成为过寻常日子的家庭主妇。作品相应地改用平淡无奇的文字缕缕细述其柴米油盐的市民生活,以别于第一部的古艳浓郁之词,在自我颠覆的创作中寻求写作空间拓展。如“她帮他缝衣做鞋,按时令煲汤给他进补,往返长春堂老中医处,抓回茯苓、当归等药材”。“背着孩子在灶上炒芥兰。旁边瓦锅文火炖着他爱吃的苦瓜排骨。热油从炒菜锅溅起,螫痛孩子细嫩的皮肤,娃娃哭了起来”,“竹椅搁了一只纳了一半的鞋底,针脚疏密不一,一看即知初学不久的手艺,她为他纳的鞋”。[3]黄得云再次将希望和未来寄托在屈亚炳身上,她没有意识到靠自己的努力也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此时她不是一个独立个体,而是相夫教子的妻子。她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生活方式,而不是依靠他人而活。事实证明,依靠男人的黄得云不久后因屈亚炳投靠洋人升职后另娶他人,她再次被抛弃。

(二)正视自我:黄得云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再一次被屈亚炳抛弃的黄得云,没有选择回妓院重操旧业,在邻居周嫂的介绍下,黄得云为典当界名人十一姑读报,并且通过自己勤奋好学,天资聪颖,渐渐地学到了很多投资知识。此外,她还一心一意地想让她的儿子受到英语教育,不甘落后。此时她的女性自我意识开始初步觉醒。多年后,已入中年的黄得云凭借在十一姑手下学到的知识以及自己的全部积蓄,和她的儿子买下一块土地,慢慢地发迹起来。黄得云终于过上不用依靠男人,自食其力的生活。此时的黄得云女性自我形象开始彻底觉醒,表现在她不再把自己当成男性的附庸,而是靠自己主宰命运,凭自己的努力与后天学习发家致富。“此前的黄得云,自幼丧父,传统中的父亲影像自始至终未曾出现在她的生命里,而她所遇到的男人,如史密斯和屈亚炳都是懦夫、小人、负心汉、花花公子。因此,在第三部《寂寞云园》中,有作为、有成就、创业发达的不是男性殖民者亚当史密斯,不是男性洋奴屈亚炳,而是妓女出身,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黄得云。在小说中,黄得云的成长显然易见。她从被拐卖为妓、臣服于男人,到憧憬爱情、依赖男人,再到独立自主、成就家业,是一部殖民地女性的成长史,展现了被压迫妇女成长的心路历程。”[4]黄得云从传统女性到现代女性的转变正体现了女性主义批评的立场与主张。传统社会文化背景下,女性依附男性,是男性的附庸。而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价值被凸显出来。女性不再是“在家从夫,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没有话语权的群体,尽管社会上还有歧视女性的现象存在,但是女性各种和男性一样的权力已经基本上被实现。女性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任何想要人格独立的的人前提是做到经济独立,黄得云做到了。黄得云不再依靠男人获得安全感,她走出了家庭,同时塑造了自己独立的人格。

三、消解男权:女性主义批评视域下《香港三部曲》的意义

香港三部曲中的男性以亚当·史密斯,屈亚炳以及西恩·修洛为主要人物。《她名叫蝴蝶》中着重刻画的是殖民者史密斯,这一形象是英国殖民者的缩影。他来到香港与黄得云短暂地相恋,但是英国殖民者的身份使他看不起她,因此抛弃了有孕在身的黄得云。尽管他多年来一直在怀念黄得云,但是他一直都不敢正视这份爱情。《遍山洋紫荆》中着重刻画是史密斯的手下屈亚炳,他在英国人面前低眉顺目, 惺惺作态。对待黄得云,他既陷入她的情欲,又百般羞辱她。就是这样的一個男性,最终也抛弃了黄得云。第三部《寂寞云园》刻画了英国绅士西恩·修洛,他和黄得云真心相爱,却没办法改变自己性无能的事实。这三个在黄得云生命中男性,史密斯懦弱怕事,屈亚炳冷酷无情,西恩·修洛却是一个性无能者。他们显然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男性的雄伟形象。在传统的小说里,男性往往是像山一样坚强的,女性要么是符合三从四德的传统女性,要么是像潘金莲一样的淫妇。女性在小说里的地位和在生活里的地位一样,都是男性的附庸。“第三世界女性往往被当作团体和范畴自动地定义为: 宗教的(不进步)、家庭本位的(传统的)、法律上不成熟的(仍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权利)、文盲的(无知)、居家的(落后)、有时是革命的(她们的国家正处于战争状态,她们必须斗争)。”[5]但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女性意识的觉醒,作家们用自己的笔为女性立言。施叔青笔下的黄得云就是这样的一个形象, 黄得云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社会所要求的女性形象,她骨子里并不是贤良淑德,三从四德的女性。尽管她一开始迫于殖民统治和男性中心主义的压迫,也曾将希望寄托于亚当·史密斯和屈亚炳,但是一经他们的遗弃,黄得云并没有呼天号地,一蹶不振,而是很快振作起来,她是一个坚强的女人。为妓女并不是她自己的选择,她也时时刻刻希望自己从良,摆脱妓女的身份。她天资聪颖,才艺举止以至英语会话等方面都很出色。她和传统女性最大的不同就是她敢于走出家庭,不把家庭看成自己的全部。女性主义的羁绊正是家庭和母道。她是一个坚强且要强的女性,不把自己当成男性的附属品。她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规划,她是一个传奇的女子。“小说借算命先生之口说黄得云‘女生男命,印堂平阔,眉精眼企,为白手兴家之相’,暗示她身上隐含的难得的自主自立意识。”[6]妓女出身的黄得云依靠自己的努力与历史机遇,渐渐的改头换面,变成了有独到眼光和丰厚资本的小资本家,完成了由依附男人到靠自己的努力成长起来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女性。《香港三部曲》以无家妓女发家史开端,以堕落荒岛为世纪舞台, 消解男性主权以及以男性为主导的权威中心。可以说是一部理解女性主义批评的完美作品。

注释:

[1]蔣达卓.洪治纲《文学批评教程》127页;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2]有故事的人——台湾小说名家复旦座谈.

[3]凌逾.女性主义建构与殖民都市百年史——论施叔青的长篇小说《香港三部曲》[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04):30-35.

[4]刘红林.试论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中的男性形象[J].华文文学,2001(02):11-15.

[5]凌逾.女性主义建构与殖民都市百年史——论施叔青的长篇小说《香港三部曲》[J].世界华文文学论.

[6]凌逾.女性主义建构与殖民都市百年史——论施叔青的长篇小说《香港三部曲》[J].世界华文文学论.

参考文献:

[1]施叔青:《香港三部曲》 , 花城出版社, 1999 年版.

[2]蔣达卓.洪治纲《文学批评教程》127页;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3]凌逾.女性主义建构与殖民都市百年史——论施叔青的长篇小说《香港三部曲》[J].世界华文文学论.

[4] 刘红林.试论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中的男性形象[J].华文文学,2001(02):11-15.

相关热词搜索: 视域 香港 解读 批评 女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