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城市作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地,同时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新时期要想促进我国的新型城乡化发展,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促进农村和城市的共同发展,有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其走出农村,进入城市,达到我国城镇化水平的科学发展。但是,也因为农业人口占全国劳动人口的大部分,这样的背景决定了中国将走一条与西方工业化国家不同的城镇化道路。所以,在中国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如何促进城乡衔接更好的发展,已成为城镇化建设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发展形势进行分析,根据我国当前的具体国情探讨我国城乡衔接规划的主要方向,促进我国城镇化步伐朝向更科学、合理、快速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城乡衔接;规划;主要方向
城乡规划中加强城乡衔接规划探索,有利于促进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村镇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村镇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从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所以,探究当前城乡规划建设中城乡衔接规划建设的“新”变现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具有重要作用。
一、简析新时期我国城乡衔接规划发展中的问题——我国农村新型村镇管理现状
城镇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提高了人口素质,改善了生活质量。城乡衔接建设是农村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和纽带,是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城乡衔接建设在大战略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都扮演着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但由于历史、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城乡衔接建设的发展、管理水平仍然滞后,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农村新型村镇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规划是农村新型村镇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没有科学的规划,农村新型村镇建设就会无序可循,也将给农村新型村镇的长期发展和未来建设造成隐患。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很多建制镇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科学规划。在管理体制方面,因为城镇的发展基本上被纳入农村发展的范畴,是实现农村城镇的主要途径,但是缺乏统一完善的布局和规划,有些地区在农村新型村镇建设时片面追求“高、大、新、全”,但实际上这样的规划方案脱离实际,导致资源的过度浪费,增加了保护环境的压力。另外还有些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缺乏超前规划,农村新型村镇内部工业、商业、住宅功能之间的分区不够明确,农村新型村镇基础设施薄弱,镇容镇貌差,导致迟迟未形成规模。除此之外,一些新建村镇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管理规划不到位导致其畸形发展,重点不明显,特色模糊,从而阻碍了我国整体城乡衔接规划的进程。
二、当前我国新型城乡衔接规划中的“新”探索
新型城乡衔接规划和传统城镇化相比,其中不同点主要表现在:新型城乡衔接规划主要是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更倾向于保护农民的基本利益;坚持城市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相辅相成,共同进步。另外,新型城乡衔接规划建设不是指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的不断扩张,而是更多的强调人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社会保障、工业发展的产业支撑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由 “村镇”到“城市”的转变,促进城乡统筹、科学可持续发展。从这些对比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新型城乡衔接规划中的“新”主要表现在体制革新、观念更新和技术创新。
1.体制革新
体制革新主要表现在城市与农村劳动者的“均等待遇”方面。十八大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统筹与推进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建设,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全面建成[2]。同时,2013年中央提出的一号文件中指出: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一步实现我国城乡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另外,还应突破户籍与社会福利相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制度。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流动性较强,特别是农民工大量涌入到城市中,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对户籍与福利合一的管理制度进行革新,建立“人性化、弹性制”的社会服务体制。促进农民工子女就学、农民工自身技能培训、社会保障、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均等待遇化。
2.观念更新
观念方面的更新,主要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农村的建设管理方面要坚持:一是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超前、规模适度、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农村新型村镇建设本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提高管理规划建设水平。二是要坚持管理相关支撑产业发展、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坚持农村新型村镇建设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并举,立足农村新型村镇建设区位、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挥各自优势,促进新型城乡衔接建设中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的发展,走产业发展带动乡镇建设,以农村新型村镇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形成互补发展的管理路线。三是管理上要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既要抓住村镇发展的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做到管理农村新型村镇建设上的统筹兼顾。从而打破均衡推进新型村镇建设的发展模式,集中力量,逐步推进,针对矛盾的特殊性,有选择、有步骤地优先发展重点新型村镇建设,进而逐步推动一般村镇加快其发展。四是在管理上要坚持统筹各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城乡的统筹与发展。
3.技术创新
新型城乡衔接规划建设中技术创新主要指:智能、集约、低碳且绿色的生态生产技术。例如:开创新技术促进传统技术的改革,促进煤炭资源的高效、清洁、生态利用;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开发和替代;促进传统能源的循环使用技术的创新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社会科技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所以要想做好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运用科学技术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对能源的循环利用,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最终实现我国城乡衔接规划建设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总之,当前新型城乡衔接规划建设发展中坚持走“以城乡一体、城乡统筹发展、产城互动、生态宜居、节约集约、和谐发展等理念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经过实践探索,切实可行的城乡规划建设对策。包括各种类型城市和小城镇,以及在我国新发展时期建立的现代化农村社区的协调发展、互相促进的新型城镇化。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核心旨在着眼农民,不以牺牲农业化生产、粮食产量、生态与环境的平衡为代价,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一体化和均等化的发展;促进我国新型城乡衔接规划建设的体制革新、管理观念革新、技术的创新,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进一步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 王承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楚爱丽.《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2013年03期.
[3] 杨喜梅,向艳,段惟杰.《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加快园林绿化进程》.[J].中国园艺文摘.2012年05期.
[4] 张雪.《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滨州市城镇化发展现状调查》.[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洪波.《广德县城镇化发展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1年.
相关热词搜索: 衔接 城乡 试论 如何做好 探索上一篇:国际货运代理选择研究
下一篇:试论配网规划如何降低配网运维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