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和其他有目的地进行知识密集的交互而获取有益改变的过程,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服务科学是系统性地发现和探索价值共创的原理和方法,以此帮助人们理解和改进所有价值共创过程。
价值共创有许许多多的形式,根据人类活动的广泛差异性,可以按照内容、劳动力和风险性来区分。传统的服务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零售、医疗健康、娱乐、专业服务、信息技术服务、银行和保险等等。一个组织,例如银行提供服务,是通过为客户安全地存取其资金而使其获益。很显然,没有存款客户的银行不可能存在;同理,没有银行提供的专业能力,客户也不能方便地通过各种方式(支票、自动服务和银行分店)使用自己的资金。因此,价值是在两者交互中实现创造。一个更为广泛的解释是所有经济活动都依赖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共创过程,稍微有点特殊的是所有经济活动本质上都是以服务换取服务的交易,关键点是具有不同能力和资源的利益相关者通过这些能力和资源的交互作用,最终估价并接受其所产生的结果。
目前在国际上已经出现许多不同理论和方法,它们可以帮助人们探索理解并改进价值共创的原理和途径。专注在服务上的学科类别可能包括市场学、运筹学、工业工程、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和经济学等。现代计算机科学关注网站服务和服务导向的计算领域,这些有助于改变由许多小型组件所搭建的计算机程序和应用软件。
要假设一个单门学科覆盖所有的服务领域,也就是说一门综合理论和方法的科学能够把目前存在的所有学科综合在一起,并能应用到如此广泛的价值共创现象之中,至少服务科学已经能够促进来自于不同学科的各国科学工作者在服务领域的对话。有些共性是很显然的,其他也已经有进展。例如,有关服务主导逻辑的理论就是服务科学研究的里程碑之一。服务的基本定义是与另一方进行的能力交换,服务经济交易的目的是交换服务。获得其合乎逻辑的结论是:有效地翻转“产品主导”理论还需要引入服务作为主要的类型来研究。根据服务主导逻辑而不是传统的对服务的误解认识:劣质的、无形产品的、依附于有形产品的服务能力,其实质掩盖了服务是以服务交换服务的本质。对服务本质这样深刻的认识转变是非常困难的,也不是每一个人能认可的,更重要的是,这并不总是容易地得到共识。
服务科学发展的未来趋势
有关服务科学将来的发展,重点将关注在建立真正的跨学科服务科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前景。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伊弗特-古默桑教授给出了个人的对服务内容以及服务作为场论其历史性的思考,还撰写了关于服务是多学科之集成的文章《服务的未来姗姗来迟》。美国营销学家斯蒂芬-格鲁夫和瑞曼德-菲思克在1993年的文章《服务的演进和未来:搭建和扩展多学科领域》中提供了他们关于服务研究的历史视角以及各种有关研究(学科)方面可能或不可能走到一起的认识。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迈克·戈尔曼则在文章《服务科学贸易领域中通用性课题及其角色》中特指服务科学为不同领域中承担交易员并经纪各种知识的一类学科。美国IBM吉姆斯-斯巴尔、英国剑桥大学任广杰(译音)和迈克·格瑞格里审阅并更新了2004年的《剑桥报告》,其中给出了服务科学的关键定义,并在《剑桥—IBM SSME白皮书修订稿》中综述了来自于各国服务创新路线图的国际协作进展情况。日本横滨IBM东京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日高一义在文章《日本的服务科学、管理和工程》中披露了在日本的服务研究和教育活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曼彻斯特商学院服务研究中心伊恩·迈尔斯、琳达-麦考利、克莱尔·马克汉姆和芭芭拉·琼斯在《创新和技能:未来的服务科学教育》一文中将服务技能需要和服务科学教育相联系。
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尚未被完全理解或将会形成单一的服务科学统一场论,这个服务科学统一场论正在不断获得进展。在服务相关的各个行业和不同领域中,人们使用相同的组元(人际互动)和主题(知识转移),服务统一场论关注并逐渐逼近价值共创——这个服务核心现象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支持者之间的对话不断涌现,大家互相激励,努力确定和厘清有关服务的一系列关键概念,试图相互贯通成为人类社会认知和共同创造价值的基本原理,逐渐形成对服务更深入的、更普遍的科学理论基础认识。
相关热词搜索: 共创 学科 人类 价值 科学下一篇:例谈学生在线性规划问题中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