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我国风景园林文化自信面临问题及培育途径分析 在文化自信方面存在的问题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我国风景园林文化自信面临问题及培育途径分析 在文化自信方面存在的问题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我国风景园林文化自信面临问题及培育途径分析 在文化自信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风景园林文化自信面临的问题及培育途径分析

摘要:文章探讨了风景园林文化自信的内涵,解读了风景园林文化自信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发掘传统园林文化优秀价值并传承传统园林文化、积极吸收整合国外的优秀理论学

说等风景园林文化自信培育途径。

关键词:风景园林;文化自信;园林文化

有着悠久历史的园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园林文化自信培育不但

是我国文化自信整体建设的一部分,对于风景园林行业发展、民众人居环境改善亦有重要

作用。

一、风景园林文化自信的内涵

基于前人对文化自信的研究共识,[1,2]笔者认为风景园林文化自信,指的是风景园

林行业相关主体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对自身专业文化内涵和价值的充分肯定,对文化特

质和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并在与外来文化的比较与选择中保持对本民族风景园林专业文化

的高度认可与信赖。

二、我国风景园林文化自信现状

由于近代我国国力下降、国际话语权降低、国外文化强势入侵、现代中外风景园林文

化激烈碰撞等原因,作为中华风景园林文化根基的传统园林文化受到剧烈冲击。至今我们

依然深受影响,造成民族的文化自信度明显降低,导致地域文化渐隐、居民认同感下降。[3]

三、风景园林文化自信培育途径

风景园林文化自信在教化与激励行业成员、凝聚行业共识、整合行业资源等方面有着

重要作用,是实现行业复兴的精神支柱。文化自信的生成,有其内在的规律,与文化认知、文化交流、文化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文化认知是文化自信發生的前提,文化交流是增进

文化自信的条件,文化发展是提升文化自信的基石。[2]

(一)发掘传统园林文化的优秀价值、传承传统园林文化

数据统计分析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催生中国公众文化自信的精神动力。[4]传

统文化是民族的基因,根植于人们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她

滋养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因而,要了解中国人民则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要增强文化

自信,便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5]同样,要建

立风景园林文化自信,则需要学习传统园林文化、发掘传统园林文化中蕴含的普世价值意义,传承我国传统园林文化。

(二)积极吸收、整合国外的优秀理论和学说

无论国外还是国内,传统园林到现代风景园林都存在着,服务对象总体而言由社会上

层的少数人转变为民众;价值取向转为更注重生态多样性和完整性;形态上转变为点、线、

面结合的网络状分布态势;[6]营建由“非现代科学”演化来的原理、经验及艺术,转变为

科学和艺术的方法。客观而论,这些转变也使传统园林文化不完全能够胜任当代风景园林

实践和研究,需积极汲取生态学、经济学、水文学等自然科学的营养,需要积极采用千层

饼法、模糊数学等科学研究新方法;需积极而慎重地尝试、借鉴解构主义、极简主义等各

种有利于创新的流派学说和理论。[7]我国传统园林文化是开放的系统体系,新理论、方

法等知识的融入,能够更好地促使其持续焕发活力,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构建风

景园林文化自信至关重要。

(三)发掘我国风景园林建设实践而来的知识

我国现代风景园林近30多年的理论发展经历了在封闭环境中的探索,正在经历着在

开放中的激荡。[7]在此期间,我国风景园林行业实践在数量上更是古今中外难于匹敌的,且涵盖了全部类型、不同尺度的风景园林形态。杭州花港观鱼公园、方塔园、苏州博物馆

新馆庭院、徐家汇公园、中山岐江公园、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等均为成功实践,即使泛平庸甚至败笔的案例也为行业提供了教训。从这些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的知识,不但是我国现代风景园林文化发展的最直接来源,也

是风景园林文化自信培育的最直接来源。

(四)注重对外交流合作

文化交流,能够在对比中对自身文化形成科学的认知,并从中取长补短促进自身文化

的发展,有利于扩大我国风景园林文化的国际影响,有利于消除狭隘的文化心理,也有利

于增强国际文化话语权,是增进文化自信的关键。[2]得益于孙筱祥先生的对外交流努力,西方园林界才知道了日本古典自然山水园林原来是师承中国的。[8]1988年孟兆祯教授组

织并指导学生参加IFLA设计竞赛并获奖,从而开启了我国风景园林大学生持续获得大量IFLA学生设计竞赛奖项的交流、竞争征程。其中以北京林业大学取得的成绩最为突出,这也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北林宽泛、综合教学体系和开放的学术思想[9]得到国际认可,在交流、竞争中树立了风景园林文化自信。

四、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有实用理性的精神特质,其实质即是在文化发展中能够不断进行文化自觉,并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促使文化不断发展进而达到新的文化自信。与西方类似哲学相比,又有着更注意长远的效果和具有系统内反馈效应的模式习惯。秉承中国文化精髓,通

过不断发掘传统园林文化优秀价值并传承传统园林文化、积极吸收整合国外的优秀理论学说、发掘我国风景园林建设实践而来的知识、注重对外交流合作定能重拾风景园林文化自信,促进我国风景园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林涛.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04):21-24.

[2]黄晓波.论文化自信的生成机制[J].科学社会主义,2012(03):74-77.

[3]杜春兰,雷晓亮,刘骏.当代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挑战与思考[J].中国园林,2017(01):25-29.

[4]人民论坛课题组,陈琳,于飞.2017中国公众文化自信指数调查[J].人民论坛,2017(17):12-15.

[5]曾麒玥.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习近平的文化自信观探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7(04):9-14.

[6]杨锐.论风景园林学发展脉络和特征——兼论21世纪初中国需要怎样的风景园林

学[J].中国园林,2013(06):6-9.

[7]王绍增.30年来中国风景园林理论的发展脉络[J].中国园林,2015(10):14-16.

[8]王绍增,林广思,刘志升.孤寂耕耘默默奉献——孙筱祥教授对“风景园林与大

地规划设计学科”的巨大贡献及其深远影响[J].中国园林,2007(12):27-40.

[9]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 IFLA竞赛中国年[J].风景园林,2009(06):12-17.

作者简介:付宗驰(1980-),男,南阳人,硕士,讲师,从事风景园林教育研究;武

文丽(1982-),女,乌苏人,硕士,讲师,从事风景园林教育研究。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热词搜索: 在文化自信方面存在的问题 培育 途径 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