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普及,使人类从工作、学习到娱乐,从经济、政治到文化,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其负面影响也渐露端倪,尤其对中职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因此,中职校的德育工作必须考虑相应的对策。
一、互联网对中职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几个突出表现
1、对学生健康有序的课余生活造成较大冲击
传统的看书、打球、班级活动的学生课余生活正在被上网所取代,传统的学习生活结构被打破学生在选择课余生活中,上网成了他们的首选,看书、运动、参加第二课堂其,上网成了他们真正的“第二课堂”。据笔者了解,“触网”的学生达到100%。学生选择在周末上网占81.36%,这是因为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和教学,学生只有在周末才有机会上网“冲浪”,选择在周一至周五上网的是部分走读生。
2、过度使用互联网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般一次连续使用互联网4个小时已经对于一般人来说已属“超负荷”,而很多学生对网络的迷恋大大超过此项标准。目前学生一次上网时间过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长时间上网、熬夜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
心理学专家指出,网络的过度使用使经常上网的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和网络孤独症,对互联网虚拟世界的依恋,人机对话或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交流,使人趋向孤立、冷漠和社会化,造成交往能力的下降,产生紧张、孤僻等心理问题。网络在为“性格内向”的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平台的同时,也使他们在“网下”变得更加内向和自我封闭。
长期迷恋互联网,也容易患上“网络综合症”。据中新社报道,重庆市一家医院收治了一位学生,因长期不分昼夜与网友聊天,不能自制,导致成绩下降,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最后只得求助医生。这种网络性心理障碍在医学临床上称为“互联网络成瘾综合症”,患者的主要表现就是上网时间失控,一种一想就立即上网的渴望,沉湎于网络,忽视现实生活的存在,引起睡眠障碍、食欲下降、思维迟缓、精力不足等。
长时间使用互联网也容易引发一些生理疾病。医学专家指出,长时间使用互联网会导致神经受损、手部肌肉萎缩的危险,引发眼睛疲劳,影响视力健康。
3、增加了学校管理的难度
学生经济来源完全依赖父母,有资料显示,中职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比大学生要偏低,有相当部分学生来自小城镇或农村,而来自城市的大部份学生家庭也并不富裕,一个月很艰难地从家里要来一点生活费,其结果使学生本已不多的生活费捉襟见肘,把本已相当拮据的生活费的一部分用来上网,而用在衣食上的开支就必须得一紧再紧,有的甚至省下吃饭钱,有的学生以各中名义、方式向家庭索要,而有的小偷小摸,成为校园的“梁上君子”,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据笔者调查,学生每月花费如此多的金钱来上网,男同学主要是迷恋打网络游戏,女同学则迷恋网络聊天,同时也造成了学生经常逃课去上网。
4、对不健康网站的访问严重影响着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方式的正确树立和健康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聚集在网络空间,逐渐地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可以选择多种方式、灵活的时间处理个人信息,使快节奏的现实生活变得更有秩序。
网络的出现,使学生的生活空间从相对狭窄的现实空间进入一个完全开放的虚拟空间,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已由传统的课堂传授向网络延伸。一些学生在获取网络信息的同时,也受到网上“虚拟游戏”的侵害,那些虚拟的暴力游戏、色情卡通游戏弄得学生神魂颠倒、痴痴迷迷,天天往网吧里钻,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学生除了迷恋网上游戏外,进入最多的是“聊天室”。由于目前网络管理还不完善,“聊天室”里的语言垃圾很多,如“气死你”、“淫棍”等不健康的语言满天飞;此外,网上聊天室还成了欺骗的“交易所”,一些垂耆老者冒充妙龄女郎,黄花闺女扮英俊少男,各施骗术,相互欺骗,愚弄对方。缺乏免疫力的中职生很容易受到腐蚀,他们会渐渐地抛弃原有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受到西方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盲目模仿、追求,导致种种畸形行为方式的形成。
5、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网恋”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网上情人”已经开始在学生中流行。据有关报导,一名18岁的中学生在两个月里悄悄约见了8个网上情人。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有些学生不仅身受黄色网站的毒害,还参与黄色内容的制作、传播。近期《南方日报》报道:广东省沿海一城市某中学生刘某,高考刚刚结束,便在家中制作名为“性爱小屋”的淫秽网页,内容包括138张淫秽图片,5段淫秽音像片和4篇以淫秽为主的“性爱日记”,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而此时,刘某收到了高等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6、影响学习的学生比例增大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对学生提供良好学习服务的同时,由于学生不正确使用而导致对其学业扯上后腿。互联网的丰富性有助于扩宽学生学习视野,学生一旦进入网络,就如同进入信息的海洋,新闻、时事动态、高新科技、热点分析等扩宽了知识面和学习视野。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大量新颖、真实的信息和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使网络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平台,学生在互联网上可以感受各种文化熏陶,享受到人类文明所创造出来的各种优秀成果。但是,对互联网的不正当使用(如浏览不健康网站、长时间的使用、迷恋打游戏等)造成了互联网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使之精神倾于颓废。特别是,男生沉溺于《千年》《传奇》《星际》《反恐》等网络游戏,女生目前流行打《泡泡堂》网络游戏问题严重,一味沉溺于网络娱乐之中,彻夜不归,难以自拔,玩物丧志。最近,有学生在校园网上发表帖子,说“我不想再打游戏了,谁来帮帮我”的呼救。而开再学校附近的网吧大有开行成市之势。
二、德育工作对策
1、加强网络健康教育
要教育学生懂得色情网站的危害性,让他们学会自主选择健康的信息,并能对不健康的黄色信息进行反省、批判和处理,增强信息时代现代人必备的自我保护和生存发展的能力,使他们大脑中能树立一道无形的“防疫网”。开设家长网络培训班,组织家长学习网络知识,并专门讲解“网上垃圾”的严重危害性,增强家长的防范意识,共同做好学生的网络教育,严格限制学生到不规范、不健康的网吧上网。学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向学生推荐或正确引导学生浏览有利于学习、健康的优秀网站。同时,向学生讲清网络的虚拟性、复杂性以及“网上垃圾”的严重危害性,使学生对网络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提高自我抑制能力。
2、正确指导学生上网,提高鉴别能力
鼓励学生多动脑筋,懂得自己去“拿来”这样的道理。要正确面对网络的挑战,使他们通过网络走出国门,了解世界,扩大知识,适应未来。与此同时,德育工作者也要教育学生慎交网友。首先,要客观对待、正确指导学生上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寓教于乐,使网络成为促进学习的工具。同时,利用校园网,布置学生做网上作业,组织学生利用电脑编辑小报或制作网页,在校园网上互相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其次,教育学生要懂得自律、自警、自爱,提高学生对“网络陷阱”的鉴别能力,随时警惕网络“虚拟游戏”的危害性和毒害性。再次,提高家长的网络管理水平,让家长管理好家里的电脑,正确引导孩子上网,对网站实行安全审查,不让“色情、暴力、恐怖”等虚拟画面进入孩子的视线,随时检查孩子下载的信息,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消除,正确引导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
3、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由于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初期,生理上的变化会使学生的心理失去平衡,失去对非道德诱惑的自控能力,最终成为“网恋”俘虏。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在与异性交往或性教育问题上,要适时适人地进行正面疏导、反面警示,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增强个人修养的信心和决心,抑制诱惑,成为网上求知的主人。与心理教师配合,结合“网恋”危害性,加大青春期心理教育,疏导学生的情感障碍。
4、开设和充实学校网站,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应在校园网上开设“心理话聊天室”、“心理咨询信箱”,增强师生交流的渠道,使有心事或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有处倾诉。通过师生间的网上对话,及时开导,及时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难。教育学生在网上交友要慎重,学会自己保护自己,认清网上交友的危害性;教育学生在网上不要用真实姓名跟人聊天,不要轻易把自己的名字、年龄、性别、学校、家庭住址与电话号码等告诉别人,谨防陷入坏人的圈套。可在校园网上开设“文科天地”、“理科探秘”、“时事速递”等学科网站,及时充实、更新网站的内容;节假日向学生开放机房,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学科的知识内容,把学生引导到知识的拓展、信息的交流、资料的查询等方面来。
5、用师生的真诚友爱感化学生
学生沉湎于网上聊天或陷入“网恋”,这显然是学生在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在学生心理的断乳期,学校应满足学生的这种渴望,用师生之间的真诚友爱战胜网上那种虚无缥缈的爱。一方面是要建立新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改变“尊长”的身份,以朋友、伙伴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真正抱民主平等的态度热爱学生,关注学生,接纳学生。特别对学生中暂时有障碍、常出乱子闹麻烦的所谓“双差生”,教师更应多一份耐心和爱心;另一方面要培养健康的同学间的友爱关系。
总之,中职生德育教育应正视网络发展带来的种种机遇和挑战,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网络德育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学生对全球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自律抗诱能力,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自律自求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有道德有能力的“网上一代”。这是我们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到的,我们也正在努力。
相关热词搜索: 互联网 正视 负面影响 德育工作 对策上一篇:如何规范初中生的上网行为习惯
下一篇:网络时代家庭教育的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