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总结急性氯气中毒的院前急救方法。方法:对104例急性氯气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4例患者的临床治愈率近100%。结论:对急性氯气中毒患者早期诊断,迅速采取合理、有效的对症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氯气中毒院前急救
【中图分类号】R59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0-0732-01
2013年10月16日上午,我市某化工厂发生一起液氯泄漏事故,我中心院前急救医生赴当地卫生院抢救转运了共104例急性氯气中毒患者,现将此次院前急救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104例患者中,男39例,女65例,最大年龄62岁,最小年龄3岁;104例患者均出现流泪、流涕、咳嗽等症状,其中胸闷92例,头晕90例,心慌11例,肺部听诊有干湿罗音8例。根据卫生部职业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GBZ65-2002)对上述患者的中毒程度进行分类,其中轻度中毒66例,中毒中毒28例,重度中毒10例。
2院前急救措施
2.1检伤分类,重点救治重症患者,强调综合治疗、对症处理,维持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
2.2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如脱去残留毒物的衣服等。
2.3吸氧:鼻导管持续给氧,氧流量4~7L/min。
2.4重症患者药物的急救治疗方法:1)莨菪碱类药物联用地塞米松冲击疗法:5%GNS250ml+山莨菪碱40mg+地塞米松40mg,快速静脉滴注。可扼止危重状态进展,促进症状缓解,改善微循环及良好的降温、抗毒、抗炎、抗休克作用,减少渗出。2)0.9%NS200ml+维生素B65g+维生素C2g。可有明显的解毒和抗氧化作用。3)肌肉注射盐酸钠洛酮0.8mg。起到抗过敏、促醒、抗休克作用。4)10%GS50ml+氨茶碱0.25g缓慢由静脉注入。作用为强心、利尿、扩张支气管。5)紫绀时1%美蓝5ml及维生素C2g加入5%GS20ml中静脉缓缓注入。6)心率快者用0.2mg西地兰稀释后缓慢静推,以支持循环功能。
3结果
104例患者中,死亡1例,住院治疗9例,留院观察42例,门诊随访52例,临床治愈率近100%。
4讨论
4.1掌握急性氯气中毒的急救知识的必要性化工行业是我市重要基础产业之一,然而,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和腐蚀性等特点,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置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化学品从其包装容器、运送管道、生产和使用环节中泄露,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会严重危害或影响公众健康[1]。熟悉急性氯气中毒的毒理与急救方法,通过对患者病情的早期诊断,进而迅速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症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
4.2群体受伤后的合理、有效院前救治急性氯气中毒属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虽为偶发,但一旦发生,却易造成众人伤亡。突发群体事故的抢救是极其考验院前急救系统的应急反应能力、现场紧急医疗的救援能力的,主要包括搜寻伤员、解救脱险、检伤分类、现场救护和监护运送[2]。事故发生后,承担急救任务者必须立即启动突发群体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迅速评估伤情,在做好救护者自我防护的前提下进行现场的抢救工作,尽快明确毒物接触史,因有大批伤员需要救治,所以必须快速做好检伤分类,转运病人时,须合理分流,就近就急,与上级医院的急诊室医务人员无缝衔接,快速交接病情,确保病人能快速得到进一步地救治。
4.3强调对症处理化学伤害在临床上病情发展迅猛,救治极为困难,死亡率极高,因此作为院前急救医生必须认识到对症处理是至关重要的,急性氯气中毒的急救亦是如此。排除毒物、减少毒物吸收和解毒治疗,虽为抢救急性中毒的首要措施,但由于毒物已不同程度地损害有关器官,使其正常生理功能减退或丧失,发生各种严重症状,故应积极进行对症治疗[3]。
参考文献
[1]林才经,蒋健.现代院前急救医学[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627.
[2]冯庚,杨萍芬,付大庆.院前急救预案——现场急救攻防策略[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195.
[3]朱子扬,龚兆庆,汪国良.中毒急救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79.
相关热词搜索: 氯气 救治 急救 中毒 体会上一篇:推行社区医疗网络服务模式的体会
下一篇:内科医护人员培训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