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40例院前急救患者在接诊、出诊、现场急救、转运途中的急救护理措施。结果:640例院前急救患者成功转运622例,死亡18例。结论:较强的应急反应能力、熟练的抢救技术及转运途中严密的病情观察是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76-02
院前急救是指伤病员从现场到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途中监护、运送到医院的过程,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前沿阵地,是急救医学的首要组成部分。最主要的特点是“急”和“救”。因此,通讯、运输和急救技术被认为是院前急救三大要案,当病人突发急症或遭到意外伤害时,这些设备、技术将发挥及时有效的急救作用[1]。尽管是短暂的、应急的,如果没有正确、快速的急救措施,危重病人难以起死回生[2]。因此应及时采取紧急而准确的急救措施和护理,才能真正降低急诊病人的伤残率和死亡率。我院急诊科2012年3月-2012年6月实行院前急救640例,现将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年3月-2012年6月实行院前急救640例,男362例,女278例,年龄3-78岁,其中内科236例,外科(含交通事故)165例,妇科227例,其他12例。院前死亡(指救护车到达时已经死亡及经抢救无效的病例)18例,占院前急救的2.8%。
2 院前救护的程序与方法
2.1 出诊前的评估
护士接到急诊电话时,首先要准确定位患者的地理位置,以便准确、迅速到达现场,根据病人所患疾病或外伤情况,备齐所需物品,安排专科医生出诊,以免在转运途中出现意外时不能及时处理,同时把病人的联系电话记下,并把急救车的随车电话告诉对方,以便双方及时联系,必要时电话指导现场人员在救护车到达之前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救治措施,避免盲目随意的处理使得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丧失抢救时机。如遇见出诊路线复杂时,可和患者约定到主要路口接诊,以免走弯路延误救治时机为抢救赢得时间,
2.2 现场救护
到达出事地点后,立即展开现场救护,争分夺秒抢救伤病员的生命,首先判断现场环境,先将病人脱离危险环境,如有煤气泄漏、火灾现场首先在有良好的自我防护的条件下,迅速将患者转移离开现场,外伤性患者,首先保持呼吸通畅,开放静脉通道,止血、骨折肢体先易后难进行固定;溺水患者首先进行心肺复苏等等。此时如有大量伤员,应立即求助于医院或通知120,在等待支援过程中进行紧急处理。将病人转出后我们要向病人或家属、目击者询问病史及发病过程,特别要记录与病情有关的关键细节,同时迅速对病人进行护理体检,测量生命体征及观察伤口情况,进行初步体检后,立即根据医师医嘱配合医师对危及病人生命的情况作出急救处理。对那些需要就地抢救的,及时配合医生对病人施行抢救护理措施,包括将患者摆放合适的体位、心肺复苏术、气道开放、建立静脉通道、抗休克、心电监护、心脏电除颤、气管内插管、气胸减压、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这些救护措施的实施可穿插在初步体检过程中进行。
2.3 转运
注意搬运时病人的体位,体位在搬运病人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搬运体位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颈椎骨折的患者搬运体位不当会导致意外的发生。在转运过程中,利用车上的设备对病人实施生命支持和监护。医护人员必须始终守护在病人身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保持呼吸道畅通,发生病情变化时及时采取措施实施救治。并随时与院部联系,以便做好接诊准备。
2.4 记录
院前急救的护理文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本着对患者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及时准确地记录治疗所用的药物,抢救中,所有用药及治疗均依据医生口头医嘱,护士须保存用药空瓶,以备查询。如情况允许,应详细做好抢救记录,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发展过程,不出现遗漏、涂改现象,保证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完整的护理文件记录会给下一步抢救治疗提供一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例如在院前急救中用过的药物,当入院后患者再次使用时会考虑使用的量的问题,护理记录会给医生提供一个参考的数据信息,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潜在着法律问题[3],护理文件也会成为医疗纠纷的第一手资料。
3 护理
3.1 院前急救对护士素质的要求
院前急救患者大多是危重病人,要求护士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技术操作技能,首先如果技术操作不过硬,不熟练,会延误抢救时机,或无法实施急救,再者,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意外伤害,交通事故的现场有时是很可怕的,如果护士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连自己都被吓坏了的人,何谈救人呢?最后护士要有很好的身体素质,我们出诊就要搬运患者,如果身体条件较差,那搬运病人就成为困难,也会造成治疗不及时的后果。
3.2 急救工作的应急反应能力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院前急救不是一般的出诊,其特点和核心就是快速反应、迅速出诊、争分夺秒、迅速到达现场,及时抢救,使患者得到最迫切、最有效的急救和治疗,这就要求院前急救中心必须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值班护士责任心强,时刻处于应急状态。保证在接到急诊电话后行动迅速,通知相应的科室及需要携带的仪器、物品,及时有效的抢救病人。
3.3 熟练的技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急救现场大多在家里或马路边,尤其是车祸伤,围观人员较多,病人的呻吟、家属的惊慌失措,导致现场一片混乱,到达现场后,首先了解环境及患者情况,沉着应对,不惊慌失措,灵活应用现场条件和设备,本着先救命后救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迅速进行现场救治。由于伤员病情具有复杂不确定性、变化快,预后结果难以预料,伤员及家属对急救人员期望值过高,如果出现静脉穿刺不能一针见血,仪器操作不熟练等,就会导致护患关系矛盾激化。这就要求急救护士不仅具有多学科知识及熟练的基础操作技能,还要准确、独立地完成心肺复苏、心电监护、人工机械呼吸、气管插管、心电图、心脏除颤、途中监护等技术操作。
3.4 重视心理护理
院前急救患者多是突然起病或突遭意外,常常比较紧张和恐惧,有的是原有病情加重或某种功能丧失,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抑郁沮丧,对抢救不配合,甚至拒绝治疗。这就要求我们对待急救患者,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对抢救工作既要沉着冷静,又要迅速敏捷,忙而不乱,以从容镇静的态度、熟练的技术、稳重的姿态,增强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确保抢救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3.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确保患者转运途中的安全
在转运患者途中,一般病人均采取仰卧位,颅脑损伤,颌面部损伤侧卧头偏向一侧,胸部损伤应采取半卧位减轻呼吸困难,腹部损伤膝下垫软枕,使腹壁松弛,休克患者采用中凹位,心衰病人取半卧位、下肢下垂,有骨折血管、神经、肌腱损伤患者可选用绷带夹板等制动,颈椎损伤保持头部与躯干成直线的位置,用沙袋或毛巾塞于病人的双侧颈部,胸腰椎背柱骨折病人,仰卧于硬板车车上,腰下垫10公分高的小垫,禁止屈身或坐起。避免因护士不能准确评估病情出现安全隐患,如:颈椎骨折的患者搬运体位不当导致意外的发生;对患者未作妥善固定,途中颠簸带来的意外伤、继发伤;输液管路未连接紧造成路途中脱开致药液外漏;对胸腹部内出血患者未充分评估途中可能出现休克而未做有效恰当的快速补液、升血压处理和病情交待等。所以要求院前急救护士加强责任心,转运患者前,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对途中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将患者安全转运医院。
4 小结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中的最前沿阵地,搞好院前急救护理是可为挽回病人生命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真正地降低急救病人的死亡率和伤残率,为病人到医院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在院前急救护理中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六个环节:(1)接好“120”电话,迅速调度;(2)争分夺秒出车;(3)确保通迅畅通,以便在途中联系患者及通知医院做好接诊准备;(4)准确进行病情判断,采取最佳的抢救措施;(5)及时准确记录完善护理文件。因此,我们只有扎实工作,积累经验,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急救护理事业,挽救更多急诊病人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韩春玲,王斌全,杨辉主编急救护理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
[2] 曾俊喜. 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之展望[J]. 海南医学,2009,20(3):260-261.
[3]吴晓玲,袁丽.实习护生防范护理纠纷的知识掌握情况调查【J】,护理研究,2006,20(3A):604-605.
作者简介:
宋美姣,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相关热词搜索: 急救 护理 患者 例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