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4 月 13 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 。 《通知》 对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提出了 精准施治之策, 反映出党中央对形式主义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坚决破除这一顽敌的决心意志, 为我们党破除形式主义顽瘴痼疾指明了 方向,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决战脱贫攻坚增强了 信心。
破除形式主义顽瘴痼疾, 必须对其“外衣” 再识别。 “治其本,朝令而夕从; 救其末, 百世不改也。 ” 党的十八大以来, 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 中央和各地密集出台了 一系列整治形式主义的有力举措,推动党风政风社风为之一新。 但不容忽视的是, 个别“口 号喊得响、行动轻飘飘” 的形式主义“变种” 和“外衣” 又悄悄冒了 出来。 比如,乱作为不作为的少了 , 漠视群众利益假作为空作为的多了 ; 在调查研究中看轨迹资料的少了 , 走“定点路线” 的多了 ; 不切实际、 内容空洞的转发文件少了 , 应景造势、 传达贯彻的会议多了 ; 开会的时间短了 , 次数却多了 ……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 细察这些形式主义现象,无一不是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新瓶装” 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 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包裹的是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隐患, 势必给党和国家的建设造成严重危害。
破除形式主义顽瘴痼疾, 必须对其“实质” 再审视。 “上面千条线, 下面一根针。 ” 基层一线干的是最实际工作, 直接面对的是最广大老百姓。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这场“大仗硬仗”中,我们必须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进行一次及时、 必须、 全面的再审视, 揭了 形式主义的老底, 确保基层不受其累。 从思想根源上说, 形式主义的实质是主观主义、 功利主义, 根源是政绩观错位、 责任心缺失、 群众观淡化、 价值观浮躁。 形式主义的“死灰复燃” , 从主观上来说,还是存在个人主义、 功利主义及“官本位” 思想。 长此以往, 必将困扰基层的发展, 拖累工作落实和效率提高。
破除形式主义顽瘴痼疾, 必须对其“病根” 再破解。 “治国必先治党, 治党务必从严。 ” 为基层减负, 为实干撑腰, 关键要看能否让基层干部从一些无用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能否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到解决难题、 推动发展上。 这就要求, 必须从思想根子抓起,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 坚定理想信念、 增强宗旨意识、 树立正确政绩观, 从思想根源上纠偏正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指导实践、 推动工作, 铲除形式主义生存的土壤。
必须聚焦利益根源, 牢固树立在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 配套完善落实干部考核评价、 提拔任用制度, 培育求真务实的作风, 形成实干苦干的氛围。 必须有效强化监督约束, 加大对形式主义问题的查处力度, 划出“红线” 、 标明“雷区” 、 架起“高压线” , 让搞形式主义的人无利可图、 付出代价, 从根本上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
“其作始也简, 其将毕也必巨。 ” 解决形式主义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脚步一刻也不能停顿、 不能大意、 不能放松。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冲刺阶段, 让我们追根溯源、 对症下药、 久久为功, 把以往应付文山会海、 过频考核、 过度留痕的压力, 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工作动力, 只争朝夕、 实干担当,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
相关热词搜索: 形式主义 痼疾 破除 心得体会 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