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工作计划 >

卫生局2013年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打算

| 浏览次数:

   

2013年,县卫生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创新思路,完善措施,取得了可喜成绩,现将2013年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2013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卫Ⅺ项目)绽放异彩  

我县借助卫Ⅺ项目实施的平台,医改五项重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综合支付、协作医疗、信息化建设等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荣获了卫生部、世界银行、英国国际发展部颁发的优秀项目县称号,并获得奖金10万美元。山东鱼台、江苏高邮及驻马店市、鹤壁市、商丘市、洛阳市、周口市等组团来我县学习交流医改工作,世行组织的项目官员来我县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综合支付及信息化建设工作在省医疗服务支付制度改革现场会做了典型发言;全市综合支付改革、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信息化建设等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这些做法在全市加以推广。10月17日,卫生部项目资金监管服务中心、卫计委宣传司、国家级专家及数十家中央等媒体来我县进行创新经验调研推广。11月20日,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黄红霞、政策法规处处长梅遂章来我县调研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成效,并给予充分肯定。  

1、新农合制度深入人心。2013年,参合农民   人,参合率  %。截止目前,共有  人次的参合农民得到补偿,累计补偿医药费用  万元,受益覆盖率已达  %。一是严格控制不合理费用增长,新农合住院实际补偿比达51.02%;二是选定了20家医院设立为  县外建农民工定点医疗机构。三是开通对省级260家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出院直补程序,极大的方便了农民工就医和补偿。四是各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及医疗服务行为进一步规范。五是实施了“卫生便民一卡通”工作,已制卡91504张,发放卡64527张。六是提高参合人员医疗保障水平,纳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病种20种。七是新农合一般诊疗费及时拨付。拨付乡、村一般诊疗费1557.74万元。八是探索出了以“政府购买、路径分类、综合考评、绩效支付、合同管理、多方监管”的综合支付模式,对180余种常见病进行了综合支付分类打包结算,得到了国家医改办副主任、卫计委副主任马晓伟批示:要求总结、推广。九是探索了“政府购买、路径分类、分段服务、合同管理、绩效支付”协作医疗。按照四个同一(同一区域、同一临床路径、同一服务水平、同一支付模式)标准,根据病种病程的发展,由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分段治疗、分段计费、连续管理、无缝连接。 3月1日 ,在省农村卫生工作会上新农合工作进行了经验介绍。 5月28日 医药卫生报头版头条《为协作医疗设置核心路径》对协作医疗和综合支付工作进行报道。 5月23日 ,健康报第三版头条《  县:县乡村医疗走“一个路径”》给予了报道。  

2、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一是加大了宣传力度,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在本单位显著位置上进行国家基本药物价格公示。二是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疫苗)监管人员40人次、村医336人次。三是全县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部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降低群众就医成本500万元。四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购使用的基本药物全部列入新农合报销范围。五是连续在村卫生室工作10年以上、65周岁以上的村医发放补助250人900000元2013年1至10月份,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中采购药品金额2253.60万元,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配送到位率为99.62%(按金额计算)。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平均增长幅度为6.92%;门诊人次增长率为16.77 %;次均门诊费用降幅14.27%;次均住院费用降幅为6.67 %;药品占比为46.9% ,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15%。  

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一是共筹集各类资金近  万元,新建面积  ㎡,开展了县医院迁建和3个中心卫生院建设项目,目前,县医院病房楼主体完工,正在进行内装修。东岳中心卫生院病房楼建设项目已主体竣工正在进行装修,岗李卫生院门诊楼扩建项目主体竣工目前正在装修,陈棚乡卫生院门诊楼建设项目已投入使用。二是全面建立了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大力推行临床路径管理,规范用药和诊疗行为。三是开展“五规范、五提升”的“质量管理年”活动。全面实施电子病历工作,规范了病历书写。四是继续开展“礼仪服务”、“感动服务”、“道歉服务”、“志愿者服务”活动,大力倡导“七个多一点”、“五声服务”。五是建立了午间、夜间、节假日门诊、实行首诊负责制、首席质量员负责制、院长值班制度、医患纠纷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长效机制,从而探索了医院管理和服务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六是对基层卫生院实行了定岗定编、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分别人员实行绩效工资。  

4、核心公共卫生服务深入开展。我县创造的“政府购买、服务同质、合同管理、乡村联动、绩效支付”运行模式得到世卫组织、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卫生部的充分肯定,在全国项目县中得到推广。一是制定了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考评方案,编写了《公共卫生服务操作指南》。二是开展成本测算,制定了各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费用清单。三是签订购买合同。四是加强了监督。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及财政、物价等部门官员组成第三方监督评价小组,进行监督。五是开展预付工作。按70%比例进行预付,年终或项目实施周期结束后,根据考核结果,结算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六是各乡镇卫生院服务小分队,统一着装,开展优质服务,实施精细化管理。截止 2013年10月31日 ,全县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97.6%。城乡居民健康档建档率占全县人口的99.47%,占常住人口的123.17%。公共卫生服务建档率、电子档案管理率均达到100%。联合县财政局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综合检查。开展了专项考核3次。  

5、卫生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我们主导研发的“  县新医改数字导航”信息化系统,在全县卫生部门全面实施,开通了医生和护理工作站,实施了电子病历和疾病的临床路径分级管理系统。同时与新农合管理系统、健康档案的卫生综合信息平台、银行的存储系统进行桥联对接,实现了各业务平台的数据共享和医疗诊治“一站通”、远程会诊“一线通”、居民健康“一卡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绩显著  

一是全面实施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覆盖率100%。二是继续做好常规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工作。上半年 “五苗”基础免疫累计接种率为99.53%,加强免疫累计接种率98.02%。三是扎实开展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基础免疫接种率99.89%。加强免疫接种率99.66%。四是圆满完成脊灰强化免疫任务。服苗率98.44%。五是开展麻疹查漏补种活动。补种率96.4%。六是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3种1513例。七是规范艾滋病防治工作。全面落实“四免一关怀”等艾滋病防治与救助政策。八是积极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落实了“三免”政策,开展督导检查2次,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383例。九是加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有效应对5.25车祸事件,及时出诊,积极救治,进一步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三)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工作不断加强  

 一是实施了“三高、四要、五统一”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工作,乡镇卫生院面貌焕然一新,达到了“布局科学、庭院整洁、环境优美、文化浓厚、行为端正、医患和谐”的整体局面。二是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积极开展示范卫生院创建工作,力争年底通过市卫生局检查验收。三是加强妇幼保健管理。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人员资格认定工作。四是严格《出生医学证明》的发放工作,坚决杜绝违规发放的现象。五是严禁各医疗卫生单位使用B超等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进行胎儿性别鉴定,防止和降低我县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情况。六是加强产科建设。大部分卫生院达到了七有两化一温暖的要求。七是加强对乡村级妇幼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八是认真实施“降消”项目,建立住院分娩绿色通道。1-10月底,全县产妇总数9293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86.2%,住院分娩率为100%。孕产妇死亡1例,无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82.26%;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82.13%。  

(四)医政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一是加强医疗文书规范化管理,提高医疗文书书写水平和质量。二是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规范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使用管理。三是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严把医疗机构“准入关”,完善医疗机构准入信息上报和社会公示。四是血液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做好义务献血工作,临床用血100%来源于无偿献血。五是加强急救能力建设。加强县“120”急救指挥中心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添置了救护车2台, 9所卫生院急救站顺利通过市卫生局检查验收。六是加强了对口支援管理。县人民医院继续对口支援  及  中心卫生院,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形成长期帮扶制度。七是加强医疗纠纷与处置工作力度,探索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机制。  

(五)卫生监督工作不断强化  

一是顺利完成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移交工作二是持续开展了 “卫监行动”、“亮剑行动”两个活动,增强了医疗卫生机构依法执业的意识,规范了医疗服务行为,净化了医疗服务市场。出动卫生监督员4150人次,车辆710台次,没收药品及医疗器械193件,拆除非法医疗牌匾及标识280个。三是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出动车辆286台次,出动监督人员2430人次,监督覆盖率100%。四是加强了放射卫生监督。发放卫生法律法规及卫生操作规范培训合格证32个,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档率89%。  

(六)中医工作步伐加快  

一是贯彻落实国家各项中医药政策,争取县中医院省级特色专科脑病科建设。二是规范县中医院管理,选取了10种中医临床路径病种,开展了综合支付工作。同时做好了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验收工作前期准备。三是积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增加了诊疗项目,提高了治疗效果,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四是全面开展“中医中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为中医事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五是探索公共卫生中的中医药服务模式,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进行健康管理,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  

(七)爱国卫生运动工作进展顺利  

一是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控春季传染病的发生。二是顺利完成了省级卫生县城届满复审工作任务。省级卫生县城复审的暗访和明查均一次性通过,一个省级卫生乡镇  和7个市级卫生乡镇均已通过暗访,新申报的5个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县政府机关等)也全部通过验收。三是积极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工作。建立健全城乡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保持大街小巷、庭院村庄整洁靓丽。四是积极开展农村改厕工作,申报的改厕项目任务2000座。五是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广大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进一步提高。六是积极开展了卫Ⅺ项目健康村创建试点工作。选取了   等村作为健康村试点,积极开展了各种健康知识宣传和重点人群的健康干预工作。  

(八)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凝聚人心  

一是印发了《关于在全县卫生系统开展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全面改进医德医风在行动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印制了医德规范、服务守则汇编。二是发放《弟子规》2000册,更新宣传版面20余块。三是5.12护士节期间,在县电视台开设专题栏目对我县的优秀护士进行宣传报道。四是确立了院歌、院训、院徽,制定了卫生宗旨、理念,营造了良好的文化建设氛围。五是开展了传统文化大讲堂活动。邀请国内知名教授来我县开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展医德医风教育、争当人民健康好卫士”专题讲座,培训人员700余人。六是开展了“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扎根基层、争做道德高尚的人”演讲活动,演讲人员64人。七是特邀清华大学有 关 教授来我县开展“核心理念与技能培训班”,培训人员100余人。八是开展“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提高领导管理艺术”专题讲座,提升了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以上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干部职工文化生活,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干劲。  

二、存在问题  

(一)卫生资源布局不合理,城乡差距大,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卫生机构的发展速度与群众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有一定差距。  

(二)财政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妨碍了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制约了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  

(三)县直医疗机构严重缺编,招聘人员多,人心不稳,人才流失严重。  

(四)卫生技术力量薄弱。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缺乏,高层次、高素质人员明显不足,医疗质量难以保证,很难吸引更多的病人就诊。  

(五)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三、2014年卫生工作打算  

(一)在医改工作中:一是在新农合工作中,不论是综合支付、协作医疗、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等工作中,确保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二是坚决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坚决落实乡村医生补偿政策;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县直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三是在全县范围内落实“三高、四要、五统一”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对村卫生室实行“十统一”的管理办法。四是在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中,努力打造健康  县品牌,作为河南经验在全国推广。五是在信息化建设中,将我县研制开发的“  县新医改数字导航”信息系统,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六是做好公立医院改革前的各项准备。  

(二)在各项重点工作中:一是在疾病预防控制上,常规免疫规划及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9%以上。二是在“卫监”、“ 亮剑”行动上,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三是在创先争优、争做人民健康好卫士和中华文化传统教育上,树立典型,推选出我县十大人民健康好卫士和卫生系统道德模范,为实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德医风好转而努力。四是在项目建设上,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努力争取国家项目,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建设,逐步达到了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五是在安全稳定工作上,积极做好信访维稳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加强安全隐患排查,确保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四、有关意见建议  

(一)需要财力支持的问题  

1、增加卫生行政经费230万元(包括合管办、爱卫办、红十字会等);2、解决突发公共卫生经费,将列入财政预算;3、对乡镇卫生院的基本设施建设、设备购置、房屋大型修缮、人才培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历史债务实行专项补助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二)需要人力支持的问题  

1、增加县直医疗机构编制:①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目前实际需要150人。②县妇幼保健院目前实际需要190人。③县卫生监督执法所需配备人员编制150人。④县第二人民医院目前实际需要300人。⑤县120急救指挥中心需配备人员编制11人。2、建立专业人员招聘长效机制:①每年根据编制、退休人员数量,适时招聘补充专业人员;②不再分配复员军人等其他非专业人员;③在招聘时将各医疗机构临时聘用的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给予政策倾斜,优先录用。3、县直医疗机构核编后,县财政应按实有人数核定事业经费。  

(三)需要政策支持的问题  

1、解决医疗机构干部职工安居问题;2、在项目建设上给予政策倾斜;3、减免不必要的收费;4、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需以县政府名义发文较多,希望能减少一些环节。  

            

                          

   

相关热词搜索: 卫生局 工作总结 打算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