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淡水养殖水质调查及微生物修复有机物污染的研究

| 浏览次数:

摘 要:淡水养殖的养殖水体既是养殖对象的生活场所,也是粪便、残饵等分解场所,又是浮游生物的培育池,这种”三池合一”的养殖方式,容易造成”消费者、分解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生态失衡,造成水中有机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大量蓄积,这不仅严重影响养殖动物的生存和生长,而且成为天然水域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关键词:淡水养殖;水质调查;微生物修复;有机物;污染

一、水质的有机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1.水质污染、水体恶化会使水产中大量积累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不会被水产本身净化,长时间积累,会改变水产品质,产生一些疾病,人类食用后, 对健康造成极大影响,毒素积累后产生病变,造成严重后果。所以保护水质无污染,也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2.水产养殖的养殖环境受到一定的污染,造成了水产养殖中水质发生变化,水产受到污染大量死亡,对于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随着时间的增长,一些水产对受到污染的水环境产生了一定的抵抗性与适应性,短期内虽然不会死亡,但是,它们的繁殖生长能力、对自然疾病的抗性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有时会因其他因素直接导致死亡,水产的遗传性同时也会发生变异,造成的影响也将是无法估量的。

3.水质的污染,会使水的溶氧量,水产品所需养料的溶解度发生变化,水产得不到所需养分,水产的质量就会下降,从而需要投放更多的饲料,随着饲料的加多,水中有机物也会增加,水中物质的化学构成也随之变化,水底层有害物质增加,有害化学成分积累,鱼类受到直接有毒无影响外,还会刻意躲避这些物质层,最终,水体容量就会不断减小,这样的变化对水产养殖业的生产能力以及产量将造成直接影响。如果当水质未被直接污染时,也会有有毒物质的堆积,所以,及时清理,定量喂养也是很重要的。

二、利用微生物修复淡水养殖中的有机污染

微生物修复法是通过生物拮抗、通过微生物间的相互抵制、相互排斥、相互残杀来减少消灭有害生物。水产养殖水质中的有益微生物,能够清除养殖水域底端的长期积累的残饵、动植物残体、排泄物和有害的气体,先将其分解成小分子,然后分解成更小分子的有机物,最终将其分解成硝酸盐、二氧化碳、硫酸盐等,大大改善水质。并且有益微生物能够为水域环境中的浮游类植物提供其所需的营养要素,加快其繁殖,这些植物在光合作用后,又可以为水中的养殖物的呼吸、有机物分解供氧,形成良性循环。这种循环,不仅有利于养殖物种的快速生长,而且大量繁殖的有益微生物会占据病原微生物的在生态环境中的位置,进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减少水产养殖物种的疾病发生。

1.有益微生物

水产养殖中的主要的有益微生物有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蛭弧菌、放线菌、培育的复合微生物等类别。光合细菌不是利用二氧化碳,而是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小分子的有机物合成自我繁殖时所需的养分。光合细菌对大分子有机物的氧化是无效的,因此当处理被有机物严重污染的底泥时,没有多大的成效。硝化细菌是一种自给自足型的细菌,它只要在含氧的水中就能繁衍,不需要其他有机物。但硝化细菌的增殖速度非常慢,一两天仅仅增殖出一倍的量,如果水质中含过多有机物会反而会阻碍其繁衍。芽孢杆菌在土壤、植物表层面、水体等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是化能有机营养型。酵母菌是单细胞的蛋白,富含营养,其中的维生素含量,是鱼粉的三十倍以上。蛭弧菌是具有攻击、裂解、侵染其他微生物功能的寄生菌。放线菌可以产生多种抗生素、酶和维生素,同时可以降解一些难以分解物质,如纤维素、甲克素等,为其他有益维生素的增殖创造良好的水质环境。复合微生物制剂是将拥有不同的特性的微生物的菌株,经过培育与复合,形成复合微生物制剂。

2.有益微生物功能

有益微生物现在已经在水产养殖中广泛运用,通过有益微生物与病原或者潜在的致病的微生物之间的竞争,产生相互制约作用,减少有机物污染的可能性,降低养殖生物发生病害的机率。而且有益微生物可以为鱼类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帮助养殖物促进消化。一些有益微生物比如龅牙杆菌,还可以有效净化水质,减少水中的致病菌,提高水产动物的长速以及幼体存活率。与此同时,微生物试剂还能够增强水产动物的免疫系统的抗菌和吞噬作用,增强其非特异性免疫力。

三、微生物修复水产养殖污染存在的问题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与研究,微生物修复养殖有机物污染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取得许多喜人的成果,并运用在实际生产中,对我国的水产养殖的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持。但是,实际运用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让微生物修复的效果更加持续稳定、适用更加广泛。同时,水养生物的世界是仍有我们未知的领域,将来会有更多的问题爆发,需要我们在对现有污染研究的同时,做好超前研究,对潜在问题做好应对措施,让水产养殖呈现可持续发展状态。

1.要加强对应用对象和水质环境的研究,注意微生物施入后,对环境与宿主的影响,有些细菌在有益微生物施用前是无毒无致病性的,环境变化后,出现了变异,反而导致了细菌的致病性,这一点在运用中需加强研究。

2.微生物修复养殖的水体,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水型的复杂性,二是每种生物对环境的要求都有一定的特性,有益微生物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养殖水体的环境。因此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要针对不同的水型选择不同的菌种,并确定相匹配的用量与用法,提高微生物修复的有效性。

3.微生物种类的选择,虽然现在市场上已经有许多微生物试剂运用在淡水养殖中,但这些商品性的制剂很多是为陆地生物所研究设计的,并不是全部适用于水产养殖业。所以在菌种的选择上,应谨慎考虑,选择与确认适合自己水域的菌株。

4.在微生物修复养殖有机物污染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多是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并未实地考察,对各种水质条件分析试验,而部分微生物却是条件性致病菌,只会在特定条件中才会发挥我们期望的作用,所以若未对水域环境进行试验,微生物在实际运用中有可能不会产生预期效果、产生的效果不持续甚至产生相反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永坤.淡水养殖水质调查及微生物修复养殖有机物污染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

[2]杨洪、邵强等.淡水养殖水体、水质的调控和管理..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2005.8.

作者简介:高清,汉族,辽宁省盘锦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工程师,研究方向:水产苗种人工培育。

相关热词搜索: 有机物 微生物 水质 淡水 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