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公害鱼类生产是未来渔业的发展方向,其中包括场地的选择、亲鱼品种的选择、繁殖、池塘饲养、网箱饲养、安全越冬以及病虫害防治。通过这些环节逐步使渔业的生产繁殖朝着绿色,无污染和无公害方向发展,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使消费者满意。
关键词:无公害鱼类生产;鱼类生产技术;无公害鱼;鱼类生产;鱼类繁殖;鱼病防治;池塘饲养;网箱饲养;亲鱼
中图分类号:S9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2-0218-1
无公害鱼类生产用水要符合《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鱼类的养殖过程包括选择场地、亲鱼、繁殖、饲养、鱼病防治等技术,其中关键技术是鱼病的防治,注意防治鱼类病虫害要符合《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
1 无公害鱼类生产场地的选择
无公害鱼类生产的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排水和灌溉方便,水源没有对渔业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源。池塘通风向阳,风箱设置在北风向阳,水体微流,水深4米以上的水体中。水源、养殖池塘水质符合标准要求,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
2 无公害鱼类生产亲鱼品种的选择
无公害鱼类生产的鱼苗要选择优良亲鱼品种,并持有国家发放的原(良)种生产许可证的原(良)种场生产的种苗,经专门培育成亲鱼或直接从原产地引进亲鱼。苗种或亲鱼需经鉴定认可。繁殖亲鱼的体重一般地说雌鱼应在0.25kg/尾以上,雄鱼应在0.5kg/尾以上。
3 无公害鱼类生产的繁殖
无公害鱼类生产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促进鱼类的繁殖,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亲鱼的放养
亲鱼放养时要进行药物消毒,可用食盐2%-4%浸浴5分钟,或者使用高锰酸钾20mg/L(20℃)浸浴20-30分钟,或聚维酮碘1%浸浴5分钟。池塘水温回升并稳定在18℃以上时,即可放养亲鱼。从全国范围内来看,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为4月下旬,北方地区推迟15-30天。雌雄亲鱼的放养比例为3-5:1,一般每亩水面放养600-1000尾。
3.2 饲养管理
观察池水水色和透明度的变化,严格防止缺少氧气,观察亲鱼的活动情况,及时清除病鱼。喂养以配合饲料为主,辅以饼粕、糠麸,做到日投食率约占鱼的体重的3%-5%。
3.3 鱼苗的捕捞
鱼类产卵的适宜水温是25-30℃,亲鱼下池后10-20天即见到鱼苗,这时便可开始捞鱼。看见池中有集群的鱼苗后,采用三角抄网每天捞取,或者用密网每周全池捕捞一次。鱼苗移至鱼种池中培育,或者将亲鱼转池,留下鱼苗在原池中培育成鱼种。
4 无公害鱼类生产的池塘饲养
无公害鱼类生产在鱼苗投放成功之后,主要在于池塘的饲养,饲养得当能使鱼类增产,渔民增收,渔业增效。
4.1 鱼种培育
鱼苗、鱼种投放前5-7天,施绿肥6000-7000kg/hm2,或粪肥3000-4000kg/hm2。有机肥经过发酵腐熟,并用1%-2%石灰消毒,使用原则应当符合规定。在施肥2-3天后,将鱼种池中的池水加深至0.5m,食用鱼池则加深至于1.5m。当水温回升并稳定在18℃以上时,即为适宜投放的时间。投放鱼苗的规格为1-1.5厘米,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75-100尾。在以后要按照说明适时喂饲料和及时注水,水深度在鱼苗最后培育阶段要达到1-1.5米。
4.2 食用鱼饲养
饲养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日投饲率为鱼体体重的5%-7%,在高温季节要每15-20天注一次水,使池水保持在深度2米以上。每5000-10000平方米要配备增氧机一台,保证每天午后及清晨各开一次,每次2-3小时,如遇高温季节时间还要增加1-2小时。
5 无公害鱼类生产的网箱饲养
无公害鱼类生产的风箱饲养要符合规定,在鱼种放养前进行鱼种消毒。鱼种规格体重宜为20-50g/尾,按照不同规格的鱼种决定投放密度,一般为600-1000尾/m2。饲养宜投膨化配合饲料,根据水温、溶氧等决定投喂量,投饲率一般为体重的3%-5%,每天投喂3-5次。
6 无公害鱼类生产的安全越冬
为了确保无公害鱼类生产的安全越冬,鱼池可以建在玻璃温房或在塑料大棚内进行室内加温保暖越冬,也可利用热源进行室外流水保温越冬。
6.1 越冬池
其结构为砖砌的水泥池,位置应靠近水源,避风向阳,形状以圆形或椭圆形为好,鱼类越冬前应当彻底清理池底污物,保证水深在1.5-2米之间,并用30mg/L漂白粉溶液喷洒池壁和池底进行消毒处理。
6.2 越冬时间
当秋季室外水温降低至18℃前鱼入越冬池,春季室外水温回升并稳定在18℃以上时,鱼方可出越冬池。
6.3 越冬鱼的选择
越冬鱼应当选择体质健壮、形体匀称、无伤无病、体型饱满的个体。亲鱼体重以0.2kg/尾和0.5kg/尾为宜,每立方米投放亲鱼7-8kg,雌雄比例以4:1-5:1为宜。进行越冬的鱼种全长按3-5厘米和6-10厘米两种规格分类,每立方米水体放鱼5-8kg。
6.4 越冬期饲养管理
水温保持在18-22℃,换水时温差上下不能越过2℃;每天排污一次,每隔3-5天清洗鱼池一次。
6.5 饲料的投放
投喂配合颗粒饲料,日投饲率为鱼体重的0.5%-0.8%。越冬鱼出池前一个月,投饲率可以增加到1%,投饲次数为每日两次。
7 无公害鱼类生产的鱼病防治
无公害鱼类生产的鱼病防治以预防为主,适用渔药以及休药期要符合标准要求,病害防治的一般措施有以下几点:(1)鱼苗、鱼种入塘前要严格进行消毒;(2)鱼苗和鱼种下塘后,要用1g/m390%晶体敌百虫全池喷洒一次,半个月后,按1g/m3漂白粉喷洒一次;(3)高温季节饲料中按每千克鱼体重每日拌入5g大蒜头或者0.47g大蒜素,连续6天,同时加入适量的食盐;(4)池中的死鱼要及时捞出,埋入土中;(5)病鱼池中使用过的鱼具要浸洗消毒,消毒方法要符合标准规定。
作者简介:刘乃军(1968-),男,汉族,吉林通榆人,就职于吉林省通榆县水产管理总站,研究方向:淡水养殖技术与管理。
相关热词搜索: 略论 鱼类 无公害 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