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对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脑损伤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 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对PcoAA伴OMNP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及脑损伤恢复的影响。方法 观察组的治疗方法为血管内介入栓塞,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结果 观察组中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的有19例,占比59.38%,对照组为11例,占比34.38%,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乳酸、葡萄糖及NSE水平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能够减轻PcoAA伴OMNP患者的脑损伤,同时还能改善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损伤;动眼神经;动脉瘤;血管介入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0-009-01

后交通动脉瘤(PcoAA)为临床常见颅内动脉瘤,因动眼神经与后交通动脉毗邻,因此PcoAA患者常会伴发动眼神经麻痹(OMNP)[1]。在治疗PcoAA伴OMNP患者时多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疗法或外科手术。本文分析了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对PcoAA伴OMNP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及脑损伤恢复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64例作为分析对象,男39例,女25例,年龄在37岁至82岁之间,平均(55.3±6.1)岁。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PcoAA伴OMNP,动脉瘤直径在3.6mm至15.2mm之间,平均(9.8±1.9)mm。将64例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32例,两组的动脉瘤直径、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观察组的治疗方法为血管内介入栓塞:在透视下采用弹簧圈栓塞病症部位,置入弹簧圈前先穿刺股动脉,置入弹簧圈后缓慢释放解脱,当动脉瘤的瘤体及瘤颈均不显影时可结束栓塞手术,可忽视瘤蒂两边或一边存在的小狗耳状显影。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进颅点为翼点,利用显微镜对动脉瘤体进行观察,同时夹闭动脉瘤体,夹闭后对瘤体残端进行电凝处理,确认残端无血后采用蘸有罂粟碱溶液的棉片湿敷动脉,以预防动脉痉挛。

1.3观察指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脑损伤情况进行观察,脑损伤判断指标包括血清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葡萄糖及乳酸水平,如上述三项指标的水平越高,则说明脑损伤越大。手术结束后立即取静脉血测量NSE、葡萄糖及乳酸水平,出院时观察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

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如为计数资料,则组间差异检验法为X2检验;如为计量资料,则采用t检验。如P<0.05,则说明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

2结果

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发现,观察组中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的有19例,占比59.38%,对照组为11例,占比34.38%,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X2=4.016,P=0.045)。在乳酸、葡萄糖及NSE水平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的乳酸、葡萄糖及NSE水平比较见表1。

3讨论

PcoAA伴OMNP患者的动眼神经受到动脉瘤的压迫,因而引起神经麻痹,如在发病早期及时解除压迫,并恢复神经传导功能,则能够获得相对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2]。如不能及时解除动眼神经受到的压迫,则将可能导致神经元缺氧缺血状况不断恶化,进而引起神经瘢痕及神经纤维化,神经瘢痕及纤维化现象出现后则难以通过临床治疗完全恢复神经功能。因此,对于PcoAA伴OMNP患者要及时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3]。血管内的介入与外科手术夹闭是治疗PcoAA伴OMNP的两种常见方法,实施外科手术时将动脉瘤颈夹闭能够有效消除动眼神经受到的搏动力,因此可以解除动眼神经受到的压力,有助于恢复神经功能。在采用血管介入治疗方案时可以对动脉瘤起到栓塞作用,能够使动脉瘤的搏动力得以减弱,同时还可以有效预防动脉瘤发生再次出血症状。因此不但能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减轻对脑组织造成的损伤[4]。本研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对64例PcoAA伴OMNP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方法为血管内介入栓塞,对照组为外科手术夹闭,结果证实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另一方面,术后对照组的乳酸、葡萄糖及NSE水平均高于观察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观察组的脑损伤程度比对照组轻,再次证实了上述观点。此外,目前也有研究指出,采用外科手术治疗PcoAA伴OMNP患者后出现的并发症,包括脑梗死、脑水肿及脑血管痉挛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管介入治疗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5]。综上所述,在治疗PcoAA伴OMNP患者时应用血管介入栓塞法能够减轻脑损伤,同时还可以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宝帅.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疗法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8):1332-1333.

[2]蔡乾昆,陈茂刚,李永坤等.血管内介入与单纯药物治疗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的长期疗效比较[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3,46(1):42-46.

[3]周勇,李和永,侯春风等.急诊绿色通道下血管内介入灌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4,24(1):58-59.

[4]于晓波,张可帅,金丽丽.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6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8):175-177.

[5]付锋,杨杰,王娜.血管内介入和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及相关因素比较[J].疑难病杂志,2014,13(9):904-906.

相关热词搜索: 动脉瘤 栓塞 麻痹 介入 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