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浅议整体治疗模式下住院楼建筑的优化设计策略

| 浏览次数:

摘要: 随着医院经营模式的转变,医院开始以患者为中心为其提供医疗服务,病者的生理、心理需求、住院舒适性、住院体验日益受到重视,医疗关注点也从以前的局部治疗开始向全方位医治患者的整体治疗模式转换。关怀住院病人,为病人提供优质的住院服务,已成为各医院创造医疗技术和设备以外最主要的竞争策略。为住院者营建舒适、健康、满足患者身心以及社会需求;为医护人员创造舒适、人性化的工作、休憩空间,也成为这一时期建筑师必须积极应对的设计问题。

Abstract: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pattern of hospital management, the hospital begins to provide the sick with splendid medical services,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of the patients are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health concerns had changed a lot from partial treatment to an overall patients healing mode. Care for hospitalized patients, providing them with quality hospital services,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competitive strategy in the various hospitals. Constructing the sick people comfortable, health buildings, to meet the pati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needs; create a comfortable, humane working and open space for health care workers, also become the main design problem for the architects of this period.

关键词: 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社会需求;知觉环境;整体治疗模式

Key words: physiological needs;psychological needs;social needs;perceived environment;overall treatment modalities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2-0080-02

0 引言

生命从医院开始,最终又在医院结束,人们对医院既敬畏又恐惧:敬重其救死扶伤,畏惧其病疫污染。大多数人们心中对医院的意象是其更像是人体器官的修复工厂:千篇一律的建筑立面;令人生怖的走道;笨重冰冷的医疗器械;空气中弥漫的消毒剂的气味;门诊处嘈杂的人流;医生千篇一律的白口罩、白大褂,医院总是伴随着我们痛苦的记忆;而住院病房则更是让人联想到生命的消逝,毫无生气可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改变了对医院的补偿方式,强化医院的经济管理与自主经营意识,促使医院由以前的供给型向经营型转变,取而代之的是医院“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医疗服务的运营模式,在这种新的模式下,病者的舒适性、便利性正日益受到重视,医疗也从局部治疗模式开始向全方位医治患者的整体治疗模式转换,即将病人疾病与人体生物学变量和细胞结构相联系,强调心理社会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联性,追求病人生理、心理和社会学上的完满状态。

如何关怀住院病人,为病人提供优质的住院服务,已成为各医院创造医疗技术和设备以外最主要的竞争策略。做好医院住院楼建筑设计,为住院者营建舒适、健康、满足患者身心以及社会需求的康复空间;为医护人员创造舒适、人性化的工作、休憩空间,已成为这一时期建筑师必须积极应对的设计问题。

1 病人生理心理需求及空间构成策略

过去的医院建筑,多是从医治患者疾病的需求出发对医院建筑进行设计,以满足医院的功能要求,医院像是“修理车间”,医生是技师,护士是助手,而病人则更像是出了故障的“机器”,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受到崇拜。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住院病人的生理心理体验与病人需求往往被忽略,病人的身心需求未被给予足够的重视。现代人类疾病和死因的统计表明:心理和社会因素与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有着极大的关联,生理、心理和社会学上的完满状态和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有积极的关联性。因此医院住院楼建筑设计应当综合研究病者住院诉求的生理、心理的体验和评价

1.1 住院患者的生理需求 住院患者的生理需求首先是医疗保健和身体康复的需求,这是病人住院的最主要目的;其次是以餐、饮、休息,为基本元素的生存需求。求床位,讲自然采光、通风、朝向,要求有良好的景观和绿化是病人住院日常生活的需求的体现;如果生理需求满足了,就会出现安全需求,这是一种对稳定、依赖、秩序、减少不定因素的需求。例如病者对医护人员的依赖,对病房环境卫生、空气品质、安全防护措施的向往等等。

1.2 住院患者的心理需求 病人从家庭走进医院,需要调节自己的状态适应医院陌生的环境,以寻求在新环境中的归属感。归属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个人就会感到孤独和空虚。病人需要被医护人员和同室病友认识和尊重的需求,如果这种尊重的需求得到满足,就会使病人建立自信,使其觉得自己有能力、有力量、有价值,从而可以激发病人的斗志,激励其依靠自身力量治愈疾病的意志,为加快病人身体康复创造条件。国内的VIP病房是对病人尊重需求满足的具体空间体现,病室的专属领域性使病人的具有自主感和被尊重感。

1.3 住院患者的社会需求 住院病人的需求包括交往、探视等等的社会需求。与病友和谐相处,帮助病友,并接受帮助,保持与家人、社会的联系,是病人心理的需求,更是医学社会学的需要,对于维系病者心理平衡,加快康复进程具有积极的意义。现代医院除了要帮助病人恢复机体健康外,还应为其重返社会提供积极的条件。为此,有点医院专设文娱室、休息厅、咖啡厅鼓励病人之间和谐相处,为病人重返社会提供条件。

2 住院楼的知觉环境

知觉是组织以及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所产生的感觉信息的一系列过程。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是感觉,对同一事物的各种感觉的结合,即整体的认识是对这一物体的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所包含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色彩、音响、气味、光线等等。

在住院楼建筑中,病人生理舒适感源于知觉环境的优化,在生理舒适的前提下会产生心理的愉悦感,有助于改善机体功能,调节情绪,加快病人身体的康复。

2.1 色彩环境 色彩在客观上对人们产生刺激,其透过视觉开始,从知觉、感情再到意志等,发生的反应与变化是极为复杂的。研究表明每种色彩都有其特定的波长,并且通过视觉神经传递给大脑,进而影响人的生理心理。红色可以刺激人的神经,促进血液循环,使人自信,充满能量,因此对于抑郁症患者病房内部装饰可以考虑多采用红色。黄色是明度极高的颜色,能刺激大脑中与焦虑有关的区域,带给人欢愉温和的情感,是信心和希望的象征,因此黄色应该是住院楼室内色彩的主色调。在测试中很少发现有人对蓝色反感。蓝色带给人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蓝色象征坚定与信赖,可以松弛神经,令病人放松。因此对于情绪烦躁的病人是应用度最广的颜色。绿色与自然、植物紧密相关,是自然界中常见的颜色。它既不是冷色,也不属于暖色,能带给人清新舒适之感,容易使人产生对生命和树木,嫩叶的联想,人类对绿色的积极感觉已经融入基因。绿色环境能提高情绪和机体活力,人的心理感觉舒适,能安抚情绪,松弛神经,适用于大病初愈的住院病人房间。

2.2 声响环境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响度分级标准,20-40分贝的环境安静、犹如轻声絮语,40-60分贝的响度大小犹如普通室内谈话,当响度达到60-70分贝音响时就显吵闹、有损听觉神经,70-90分贝很吵、可以致使神经细胞受到破坏。音响能改变病人的情绪及其对客观环境的态度和评价。在噪音的影响下,一般人会有焦躁不安的症状,容易使人产生激动情绪,噪音尤其会对病人机体产生不良影响。然而过度寂静的环境容易加深病人的孤独感,不利于病人心理健康。适度的乐音可以使病人更好融入病房环境,当音乐的节奏舒缓,与人的生理节奏同步时,人就会产生生理快感。因此住院楼可以设置较低音量的背景音乐,以舒缓病人情绪,提高治疗效率,同时要加强对噪声源的管理和控制,例如加强电梯机房、空调机、泵房等噪音源的屏蔽措施;利用绿篱,隔音板隔离病房外界噪音;在病房楼内设置诱导性标志,提倡轻声细语,禁止穿高跟鞋进入病房等。

2.3 嗅觉环境 气味对于人体大脑的具有影响作用,早在我国明代,医药家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芳香篇》中列举了具有治疗疾病和强身健体功效的气味疗法。香气能改善人的生理心理反应,清新的空气能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和大脑神经,促使人体呼吸氧气,使大脑供氧充足,从而使人精力充沛。而现实生活中,医院往往产生令人不悦的异味,使人厌烦,甚至影响病人的健康,这些气味主要来源于卫生间、环境消毒剂、药品的刺激性气味、病房的污浊空气等。因此,应当合理布局病室卫生间,提高住院楼的自然通风效率。

2.4 光线环境 光现象是较早被人类认识的自然现象,大量的研究表明,自然光对人体生物钟及睡眠情绪有很大影响。自然采光对于住院楼建筑环境尤其重要,应当将自然光线引入病房,使病人精神振奋,加快其身体康复。紫外线能促进人体皮肤产生维生素D,调节钙磷代谢,因此儿科病房应考虑南向布置儿童活动室,既有利于开阔孩子的视野,又有利于孩子骨骼的发育,促进身体的健康和发育。

3 结语

伴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提高,我国居民保健意识普遍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医疗保健,关注自身身心健康。以前对于健康保健的隐形需求正在逐渐变为现实需求,如何“以人为本”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是现代医院越来越加以关注的焦点。对于建筑师来说,住院楼建筑设计的要求是不仅要满足医院的功能需要,更要满足病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1988.

[2]陈惠华,肖正辉.医院建筑与设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3]罗运湖.医院建筑发展趋向[J].世界建筑,1998(04).

[4]贺镇东.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其对医院设计的影响[J].世界建筑,1998(04).

[5]陶师鲁,窦以德.国外综合医院的设计和营运[J].世界建筑,1998(04).

[6]黄锡缪.现代医院建筑的发展与变化[J].世界建筑,1997(06).

[7]罗运湖.跨世纪中国医院的发展趋向[J].世界建筑,1997(06).

相关热词搜索: 住院 优化设计 策略 治疗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