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轻者血尿、腰痛,重者可以继发泌尿严重感染[1]甚至影响肾功能导致肾功衰。本文通过2012年武汉轻工大学963人的体检资料分析肾结石的发病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2年5月在武汉轻工大学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且资料完整的高校教职工963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46人,女性517人,年龄26~91岁,平均年龄(43.52±18.02)岁。
1.2方法 主要通过963名教职工彩色超声双肾影像学检查。
1.3诊断标准 符合彩色超声肾结石的影象学检查标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年龄组教职工肾结石的检出率963名教职工肾结石的检出率为9.96%,不同年龄组的肾结石的检出率不同,随年龄的增长增多,60~70岁组最高25.47%,其次70以上组18.92%。各年龄组的肾结石检出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1。
2.2不同性别,左右肾,单双肾肾结石检出率 男性检出率13%,女性检出率6.96%,男女性发病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2<0.01;单个肾发病率高于双肾发病率,P=0.011<0.05;左肾肾结石发病率高于右肾结石发病率,P=0.025<0.05,见表2。
3 讨论
肾结石是临床门诊中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高蛋白,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摄入过多,肾结石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2],本资料显示高校教职工的肾结石的发病率为9.96%,男性发病率为13%,女性发病率为6.96%,与何静兵、张泽等的调查结果相似[3,4]。本资料显示随着年龄增长高校教职工的肾结石的发病率逐渐增高,60~70岁组>70岁组的肾结石发病率高达25.47%、18.92%。
肾结石的发病因素有多方面的,每日的饮水量的多少,水质,家族史,饮食习惯,海鲜肉食摄入过多,蔬菜水果摄入过少.肥胖,工作性质等[5,3],每日饮水量过少,饮用井水,有肾结石的家族遗传史,过多摄入海鲜肉食,果蔬摄入过少,超重,从事体力劳动者的肾结石发病率较多。高校教职工多数是以脑力工作为主,生活条件相对较好,摄入的肉食较多,中老年教职工超重的较多,不少有痛风病史,是中老年教职工肾结石高发的重要原因。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之比1.87:1,雄激素在肾结石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6],雄激素促进了肾结石的形成。此外男性因为体力活动较多,出汗量大,当饮水量不足时容易发生结石,此外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不按时吃早餐或者早晨喜欢睡懒觉到10~11点的人较易患结石,可能与睡眠时间长达10余小时,长时间不饮水,血液粘稠度增高,容易形成结石有关。
本次调查发现单个肾发生肾结石的发生率高于双肾结石的发生率,发生率之比为1.69:1;左肾结石发生率高于右肾结石(P<0.05),发生率之比为1.81:1,与其他资料结果(左右两侧发生的机会基本均等)不同[7],可能与左右肾的结构差异有关,有关这方面的资料较少,尚需严密的科学的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吕文成,沈洪亮,刘志.肾结石继发肾周脓肿及肾瘘3例[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8,23(1):41-43.
[2]朱华,邓耀良.中国尿石症的流行特征[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24(10):715-716.
[3]何静兵,孙文斌,李舟耀.肾结石发病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6):568-570.
[4]张泽,李逊,吴开俊,等.尿石症预防饮食管理软件管理肾结石患者饮食摄入的应用价值[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7,28(3):186-188.
[5]陈冠林,邓晓婷,高永清.饮用水水质与肾结石的相关性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4):426-428.
[6]李瑾宜. 雄激素在肾结石形成过程中作用的研究[J].博士学位论文,2010:501.
[7]刘长建,主编.外科临床处方手册[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43.
编辑/哈涛
相关热词搜索: 肾结石 教工 发病 体检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