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儿童中风对患者本身及其家庭都带来一种突如其来的、可怕的且及其深刻严重的后果。和成人相比,儿童中风里半侧症候性大约占了70%~80%,从而成为一种特殊症状,且根据梗塞的局域性呈现多种多样的症状。对三分之二的儿童患者进行诊断后发现其症状消退的时间约4-6小时。对一些典型症状的认知帮助我们能正确并尽早的提出疑点。诊断的安全性首先得通过磁共振成像(MRT)来实现。对于一些触发性因素,比如会对治疗或复发危险率造成影响的因素,应该彻底的研究。跟广泛流传的观点不同的是,在发生动脉缺血性中风后的儿童会出现近一半运动机能方面的残余症状(大部分是半瘫)。对患者认知力和行为活动带来的后果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决定性的影响。研究工作应该有助于提高对儿童中风的详尽的认知,且提高对中风前兆特征的判断和了解应该采取哪些治疗和诊断的紧急措施。从而改善儿童患者今后的生活。
【关键词】儿童中风;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87-01
儿童中风不仅对于患儿自身及其家庭成员是严重的不幸遭遇,同样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说也是一种很大的压力。病发率约为每年100000个儿童里有2-5个遭遇儿童中风,几乎和儿童脑瘤的出现率同样频繁,且死亡率为5-10%。1 男性儿童发生中风的频率较女孩更高些(2:1),原因尚不明确。2 儿童中风在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对于学龄前儿童频发中风的原因可以归因于类感染注射传染或注射传染的风险因素。而青春期少年的病因主要是一些系统疾病和肿瘤疾病。对于儿童中风关键的一点就是不容半点贻误必须马上紧急救治,因此属于儿童急诊救治的内容之一。为了评估最优的救治方案并实施,必须将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救治中心。
1诊断:
要快速和正确的诊断病情,会面临很大的难度。根据瑞士神经性中风记录(SNPSR, 统计了从2000年以来所有在瑞士生活的患有急性动脉缺血性中风的儿童),只有1/3的患儿在6小时的时间内得到诊断救治。3,4 世界其他的研究中心也公布了类似的数据。5,6 差不多一半病例的诊治延误在于父母没有及时辨清症状和病情的严重度及紧迫性,同时还有主治医师的原因。数据显示,42%的中风儿童的主要诊治方法有误,另外有11%的病因被错误估计。7 70%通过纠正诊断方法来改变疗法。 Shellhass则提出一个问题,其实30%的被怀疑患中风的儿童被证明是一种假性中风现象,60%其实是因为其他治疗需要的原因使病情变得更严重了。8
1.1对发病的第一症状的病症及其临床鉴别诊断:
病症具有多样性且与病灶的特征相对应,这些病灶的特征跟局部缺血的位置相关。70-80%的患儿出现轻偏瘫的症状(带或者不带有面部瘫痪的表现),有时候也会出现语言障碍的症状。对于轻偏瘫症状的研究发现,出现右侧偏瘫的比例较高,或许是因为右脑较少被开发的偏侧性原因。另一方面,孤立的丘脑缺血也会在急性期导致严重的偏侧失语症。除此之外,很多患儿还会出现一些非病灶性的症状例如头痛、呕吐或者意识不清。其中30%的儿童在中风期间或者之后被观察到出现头痛的症状3,10,11 对偏瘫性偏头痛的鉴别诊断在第一阶段是比较难的。关于该偏头痛,家人帮助患儿进行回忆以及患者自身尽力回忆会对治疗有很大的帮助。和在中风时出现的急性(突发性)伴有语言障碍的传感性运动机能偏瘫不同的是,偏瘫性偏头痛的症状大部分情况下会持续数分钟至半个小时,期间症状从手部转移到肩部并伴随直接出现的先行或者后续发生的言语障碍症(所谓的Jackson-?march“:前额或顶叶出现癫间性病症)。通常情况下,儿童在突患偏瘫性偏头痛时会因为出现瘫痪和失语症而吓坏家人,然而在中风发生后这些症状却被明显的忽视了。头痛可能以某种形式预示着中风的前兆。通过颅外动脉解剖分析,患者会抱怨在脖子和脸部出现与身体同侧的疼痛。而颅内解剖分析则引起颅内半侧头疼。这些疼痛通常在解剖时时剧烈的,不是那种脉冲和持续数小时或数天的。这种解剖分析及其带来的头痛症状可能会先于急性缺血症状数天,短暂的缺血性侵袭(TIA: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是一种最常见的警示。头部神经失灵(眼交感神经麻痹、复视、吞咽困难)可能不仅表现在脊柱,而且还会出现在颈动脉部分。12.1320%发生急性中风的儿童患者都伴有癫痫发作,但多数情况下只在中风发生的头几个钟头或者几天内出现,很少作为中风的主要症状。14 因为儿童癫痫频发性,初期的偏身轻瘫也经常出现,但是据观察都是突然发作,从而认为其为癫痫发作后的一种症状和状态。在中风出现前数分钟或者数天里发生的轻微的外伤性脑损伤(TBI: Traumatic Brain Injury)有可能是进一步导致中风的风险因素。伴随中风出现的突然摔倒或者对伴随失语症出现的精神错乱的错误诊断通常都会大大地延误正确的治疗。在幼儿身上常出现的一些症状,例如闷闷不乐和普通的因注射导致的毛病等被认为是类感染性的中风现象。患儿的年龄对可能出现的发病第一症状有很大的影响:一岁以下的幼儿经常伴随癫痫发作和意识不清,一岁以上的小孩更多的出现病灶的运动机能失灵。
1.2成像技术诊断:
对中风疾病出现的怀疑可以直接通过成像技术来确定和通过进一步的疗法进行研究讨论,这样不仅是为了确定诊断结果,也是为了获取病因和预测诊断。16,17 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成像术(CT)是大部分医院在最短时间内会采取的诊断手段。但CT技术的缺点是,它并不总能侦测出在发病初期(即发病的头几个小时),小体积的颅后窝局部出血的情况。核磁共振X线体层照术可以在几分钟内通过弥散加权成像(DWI: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诊断局部缺血症,磁共振血流成像术(MRA: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可以让我们看见潜在的血管严重狭窄处或者血管阻塞位置,用于确定“脑部组织”的血流灌注成像术,这些技术提供我们有用的信息去诊断确定患者对溶解血栓疗法的适应性。研究显示,53%患急性局部缺血中风(AIS)的儿童都可能患有动脉病。18 补充的T2 和T1加权成像和梯度回波序列图像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不同年龄儿童出现梗塞的情况。脂肪抑制图像和强对比度的血管造影照片对于解剖探测非常重要。在强对比度的图像或者所谓的“Dark blood”图像中显示的血管壁的加强是脉管炎的病因。传统的血管造影术只能用于无创成像中对不明物的鉴定,或者对一些特殊问题的解释,又或者用于血管内的介入治疗。对于血管病变的病情过程的研究而言,颅内血管多普勒研究要比简单的实验室研究更有用。
相关热词搜索: 中风 临床 儿童 分析上一篇: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