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丽江古城游记

| 浏览次数:

云南丽江在我心中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个暑假,终于有幸去一睹她的面貌。

到达丽江时已是深夜,刚刚经过一阵倾盆大雨,天空显得格外澄澈。当我站在古城门外时,一天奔波的劳累霎时间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有满满的震惊。虽然已是午夜时分,古城却依旧灯火通明。整个古城笼罩在一片红光之中,是一种彻底的朦胧感。最让我欣喜的还是那满满的青石铺成的路,一路蔓延,一路璀璨。一块块突起的青石的触感从脚底传来,一阵阵酥麻。青石经过雨水的冲刷显得十分光滑干净,每块青石上都有着岁月的痕迹,每一条缝,每一个小洞在透彻的红光下格外清晰,青石与青石之间的缝隙中有些许尘土,从青石底蔓延上来的纹路争先恐后地冲向顶峰。我蹲下身,轻轻抚摸它,指尖慢慢游移,把纹路印在心底。灯笼里泛出阵阵红光,照在青石上,仿佛大红的彩带在青石上起伏不定地波动,现在的青石没有了人来人往的喧嚣,便泛着一种奇异的忧伤,似乎有一位姑娘,住在青石中,每天望着人们,急切地想与人们说上几句话,却因为太渺小而被忽略,低声抽泣。雨后的青石想还余留着斑驳的水渍,不时有小水滴滴落,激起一圈涟漪。水滴们沿着青石上蜿蜒的纹路,一个个像是迷了路的孩子,寻找着自己的归处。直起身向路的前方望去,却没有尽头,歪歪扭扭地延伸,没有人知道这条路要延伸到哪里,要把这通红的温暖的灯火送到何方。

沿着这条盛满丽江古朴特色的小路,我们来到了客栈。这家并不显眼的客栈,坐落在一条毫不起眼的小巷里,却拥有着十足的纳西特色。

一觉醒来,我便观察起这座昨晚疲惫而遗忘的楼房。客栈坐落在四方街上,是正宗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走进客栈是小桥流水,抬头,便看见天井,小小的,正方形,由一圈黑瓦围绕。黑瓦上的雕绘装饰,外拙内秀,玲珑轻巧。从天井望向天空,一切都被缩小了,仿佛是一幅画卷,静静地流淌,时不时地有一束阳光悄悄泻进来,打在身上一阵温暖。微微眯着眼,打量着阳光从哪儿来,不一会儿,眼睛便有些酸痛,便从天空,移向了庭院。古城居民素来喜爱种植花木培植盆景,所以客栈里一片鸟语花香,便有了“丽郡从来喜植树,山城无处不飞花”的错觉。一些游客或坐或躺,或看书,或下棋,发呆、冥想、晒太阳,身边河流潺潺流过,光阴被定格在这一刻。尽管,墙外是人来人往的四方街。踩在木板上,古老的木板发出一些轻微的响声,才在这宛如仙境的地方有了些许的真实感。我坐在窗边一边品茶,一边远眺玉龙千古白雪、近览玉泉小桥流水。太阳慢慢下移,天边泛着血一般的鲜红,在这样的夕阳的照耀下,客栈显得有些诡异,风轻轻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客栈一直这样静静地留守,风雨无阻,迎接一批又一批的游客。

第三天,我走出了客栈,去体会真正的纳西,站在四方街上。四方街是丽江古城心脏,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据说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玺形状而建。这里是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枢纽站。

环绕一周,发现了一个古亭,安安静静地站在不起眼的地方。我慢慢向那里靠近,看着它越来越清晰。红褐色的瓦片显得有些陈旧,却依然坚实。翘起的飞檐上停着一只小鸟,精致的羽毛,高昂的脖颈,仿佛马上要展翅高飞。视线慢慢下移,便看到了那块与其他亭不相同的匾额。那应该是纳西的象形文字,有较浓厚的图画文字特点,以一字象一物,或一事,或一意,但与图画之惟妙惟肖求其美感不同,而是用简单笔画初其事、物、意的轮廓来表达。既要简单,又要一个字与一个字相区别。这些是客栈亲切的老板告诉我的,匾额上的字,便是所谓的东巴文吧。在匾额的下方,便有着六根粗壮的亭柱。原本的油漆经过岁月的磨炼已经脱落,露出了它原本的模样。散出淡淡的清香,柱子上有一条条深深的裂痕,那是岁月赐予它的印记,看着亭柱,我似乎还能看到它刚建起时的风采,被人簇拥,被人游览。大红的油漆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油亮的光泽,可经过漫长的时间,来看它的人越来越少,它也少了以前的意气风发,沉淀下来的傲气,慢慢地化为沉稳,安安静静地站在这里。起风了,在它身旁守护它的树木的叶子们,慢慢摇曳,天似乎暗了些,不知什么时候竟下起了雨,宛如镇魂歌般的雨,静静地冲刷着亭子,这样的它更显得苍老。我不忍再看下去,转身离开,墨色的发丝扬起,一滴泪从眼角缓缓滑落,脚底飞溅的水珠,我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由这座亭所祝福的未来。

丽江之行并没有这样结束,但我的心似乎接受了一次洗礼,变得更加澄澈,更加坚定。这里的风景带给我的便是一首来自彼岸的镇魂歌,使我的傲气减少,更多了一份沉稳……

相关热词搜索: 游记 丽江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