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五教道德

| 浏览次数:

2014年9月16日,齐齐哈尔市道教协会举行“齐齐哈尔市道德院”竣工典礼。焕然一新的庙宇不仅标志着民国以来五教道德院旧式建筑的终结,同时也标志着这座建筑使用权的变更。此前,曾多次在老建筑内外流连,从铁皮栅栏封闭的缝隙向里面张望,期盼早日修缮。修缮后也曾经几次进入其中,寻找、比对旧时模样。实事求是的说,修缮后的建筑与以往相比可谓大相径庭。与其他的道观相比,也没有什么出奇之处。若仔细考察,在大门口侧面,依稀可以洞见残留的几块旧式砖雕;从里面向外看,依稀有“社会主义好”的字样。

如果你好奇这群建筑何以过去称“五教道德院”而今只称“道德院”?只要打开网络,参杂了八卦段子的坊间故事会告诉你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当你自以为似乎明白了些什么的时候,也许已经彻底糊涂了……

人心思善

关于五教道德院的创立时间,历史上传说不少。有1920年、1923年、1932年、1933年4月等多种说法,还有含混说是在日伪时期创办的。至于创建者,有的说是由嫩江省城中心慈善会发起的,有的说是由孔玉书等人发起的,莫衷一是。直到《黑龙江五教道德院建设报告书》被发现后,历史谜团全被解开,尘封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故事也被泛陈出来。

民国之初,海伦县地方有一位叫范皈一(应是佛教信徒,非真名)者,有感于“世道人心之不古”,毁家办道,投身慈善事业,在原籍“敏字十一井”捐资创立了“明信宣讲堂”。随后,在绥化设立施粥场,广结善缘。为迎合民心,范皈一设立“乩坛”(扶乩所设的神坛,也称扶箕,旧社会的一种迷信活动)。在此基础上,范皈一决定在龙镇五大莲池建筑大莲宝刹。因工程巨大,民国11年(1922)正月,他派三个儿子范维智、范维中、范维礼到省城齐齐哈尔募捐。募捐活动得到原东路布特哈总管陈福龄、原电话局长于驷华、原林甸县长黄海楼、瑞庆和大财东孔毓书(即孔玉书,字祥麟)以及康青山的资助,1924年大莲宝寺前建成。

这件事对齐齐哈尔社会贤达们触动很大,尤其是商人孔毓书。他对齐齐哈尔慈善事业独具热心,考虑到从根本上举办社会救济事业,以阐明道德主张,孔毓书与范皈一商量,将“明信宣讲堂”移至省城齐齐哈尔。1922年(民国十一年)4月,以“明信宣讲堂”为基础,正式创建“五教道德院”。

起初,办公场所在万和胡同(兴隆街东段),租用了一所门市房,因陋就简,积储善款,为筹建五教道德院作准备。此后,“善缘日众、事务日增,每逢庆典,人满为患”。从长远考虑,孔毓书等在第二区界内兴隆街永合胡同十九号购买一块地基,筹划兴建。1933年(伪满大同元年)3月开始动工,同年8月间即告竣工,用时半年,耗费时币30,000余元。

主体建筑完工后,又花费1700余元铸造五教圣人坐像各一尊,择取吉日,升座到位,五教道德院基本建設完备。至此,黑龙江五教道德院从创办到形成规模,匆匆走过12年。

从《黑龙江五教道德院建设报告书》、《祥林普渡金舟》记载可知,五教道德院从始建到1933年,陈福龄、于驷华、黄海楼、孔毓书、康青山先后出任过院长。最后一任院长是冷胡氏(一说是吕杨氏),副院长为王宝勋、郑青波、佟子敬,经理为梁庭瑞、高鸣九,另有助理9人,宣讲员3人,理事5人。

几年前,齐齐哈尔大学党委原书记李海红对五教道德院“五教合一”思想产生根源及社会作用产生浓厚兴趣,曾邀请齐齐哈尔文史界专家学者座谈。大家普遍认同五教道德院创办者曾经受当时社会大环境影响,在思想认识领域出现过一次大讨论,于是产生了“五教合一”的端倪,为此,还铸造了五教教主坐像。问题是,自五教道德院创办后,齐齐哈尔的伊斯兰教、基督教的教职人员、教众并没有参与过其举办的活动。特别是伊斯兰教,因没有偶像崇拜,也不设坐像,所有的造像行为均为凭空捏造,不可能得到认同,“五教合一”只不过是设想而己。由此可知,五教道德院不是传统意义的寺庙,而是一个慈善机构。这一性质,在五教道德院《院章》中有明显的体现。

《院章》前五条对定名五教道德院进行了阐释,取儒释道耶回五教归一的含义,不涉及政治、党派,目的是“发扬道德、实施慈善”,措施是“救灾、恤难、振纲常讲王道,导人众于大同”。举办设粥锅、医疗救助、印发佛经、开办经典印刷局4项事业。慈善经费来源是由善众自由捐助,不足额时召集会议共同担任。维持五教道德院本身运转的资金则由全体善众担任,不对外募化。

《院章》对组织职能、内部管理进行了规定。比如五教道德院设有名望的名誉院长及名誉职员若干人,由组织内部人员全体推荐。院长1人、副院长4人、监理3人、总经理2人、经理5人及各部部长。内设文牍、会计、粥、施赈、藏经、交际6个部门。每部设部长1人、副部长1至2人。每个岗位各有职责。组织院务运转的机构是理事会,由院员公推理事长一人,副理事长4人,理事15人。遇有重要院内事务,由理事会通过。

《院章》设定了加入五教道德院的条件:“不分教类,化除畛域”,只要不背谬主张者均有资格加入。但前提是,入院必须有两个以上的会员推荐,还要填写志愿书。同时,院章规定了院员守则及纪律要求。这样,加入五教道德院的门槛被提高了。

有的学者认为,五教道德院以慈善事业为宗旨,倡导五教归一,在全国仅此一例。这个结论一度遭到质疑。但从其发源看,创建五教道德院的意图是导人向善、力行慈善,挽救崩塌的社会道德。这样一个出发点,也许只有在思想文化不发达的北方才会出现吧。

善人善行

据老卜奎回忆,五教道德院每日施放小米稀粥,在齐齐哈尔城内的乞丐、盲流曾经受益。兴隆街东土坑一带有许多以编筐为业的河南人,也经常到五教道德院来领粥充饥。有研究者统计,至1924年(民国十三年)3月,粥场就累计用去小米数十石。

1928年(民国十七年),山东省旱、蝗、雹灾不断,粮食绝产,灾民数量达2086万,占全省人口的一半还多。大批灾民流离失所,亟待救济。当时的署理黑龙江巡抚许兰洲、政务厅厅长于驷兴等举办以“中兴道德,重立统系”为宗旨的赈灾活动。此间,官办的黑龙江省中心慈善会,民办的五教道德院积极参与救济活动,筹集十余火车皮的粮食,在五教道德院经理冷懋生、王佐臣等押运下运赴山东灾区。为此,山东赈务督办颁给黑龙江省中心慈善会一块“利益群生”匾额。

1929年(民国十八年),河南大灾,颗粒无收,河南赈灾会请求黑龙江省安置难民就食。5月,河南省千余名难民涌入齐齐哈尔城。在黑龙江省政府主导下,由果寿祺主持的中心慈善会负责接洽照料难民工作。是年8月,共安置近2500人,其中有260人被安置在省城慈善会。第二年,黑龙江省再次安插河南灾民6万人,省城中心慈善会仍负责接洽照料任务。1930年(民国十九年)9月,辽宁遭受水灾。黑龙江设水灾筹赈会,省城慈善会会长果寿祺为委员之一。以上开展的慈善工作一直持续到伪满时期。期间,五教道德院救济费支出伪满货币共9000余元,其所属收容所收容500余人。最终,将受难民全部送回河南省原籍。此后,在湖北水灾、日本地震、省内各县受灾等赈济过程中,五教道德院均参与过救助。

不仅如此,中心慈善会、五教道德院还参与过医疗救助。据有的学者研究,沦陷时期(1931),救济伤员160多名,掩埋尸体200多具,30,000余人赊米共2300石。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用于冬季施粥、施诊、掩埋尸体、临时赈济等项经费达5000多元。

需要说明的是,黑龙江省中心慈善会是官方组织,会址建造年代要早于五教道德院。其原址在城隍庙,后建在官医院西侧,也就是现在齐市第一医院西侧,至今保存完好,第一医院一直作为院部办公室使用。

五教道德院的另一功德是宏扬传统文化。1925年(民国十四年),孑L毓书捐款5000大洋,购置印刷机械及铅字,自办印刷厂,临街的房子就是当时的印刷车间。建院之际,出版《聚奎卜乘》一书,后又出版了《挽世道德金针》。1931年(民国二十年),翻印《法华经》-藏。1935年(民国二十四)9月,该院出版发行《禅林普渡金舟》一书,书内印有大乘寺的建筑图样。

在近20年的时间里,五教道德院收集儒释道孝经、金刚、楞严、道德经、万源宗鉴、道德籍演等典籍并广为印行。至今,齐齐哈尔市图书馆藏有1926年的铅印本《楞严五经》十卷,1928年的石印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一卷,1934年铅印本《大般若涅磐经》四十卷,铅印本《禅林普渡金舟》 一卷。据传,当时的五教道德院藏经楼内经书满藏,到齐齐哈尔解放之初,百姓所用的包装纸,有许多是当时的经书。

五教道德院之所以有这样的实力,其经济来源,除募集之外,大多是由加入该院的士绅负担的。从目前所见史料看,孔玉书、康青山无疑是较大的捐资人。

兩块匾额

齐齐哈尔土城的南界是现在的全福路一一兴隆路。齐齐哈尔管南北方向的路叫街,东西方向的叫路。兴隆路当年叫兴隆街,是条漫圆的路。路的尽头与东四道街交汇,西侧是天增小区,南侧原是石头场子,北侧即是五教道德院,具体位置:兴隆路天增胡同19号。

五教道德院的活动一直持续到齐齐哈尔光复。1947年活动被取缔,人员被解散,院落交由齐齐哈尔市初级师范学校使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搞精神文明、建社会主义大院,这里变成民宅,也就是“长虹大院”。孙鹏在《卜奎深处》中记载,“长虹大院”是齐齐哈尔火车站美术师侯占山先生模仿毛泽东主席草书字体写的。因院内曾经生活过2户朝鲜族人,时常有“阿妈妮”头顶洗衣盆或大包袱进出,也被人称作朝鲜大院。这里一度还盛传闹鬼故事,被坊间称为“鬼屋”。

2002年,五教道德院地带进入城市改造范围。时逢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创始人徐向东先生到齐齐哈尔考察,他曾经这样评价五教道德院:“统院合供儒、佛、道、基、回五教圣像,以提倡五教道德为宗旨,这在国内实属罕见。”在市旅游局的呈请下,得到关市领导的关注,经协调规划局、市民宗委、开发公司等9家单位会商,道路绕行,古建筑房屋及附属设施得以保存。有人说,五教道德院是在推土机前抢救下来的,此话不假。2002年,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将五教道德院院址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些年,齐齐哈尔市内外的许多专家、学者,文史爱好者都曾经踏查过未曾修缮时的五教道德院旧址。大家差不多都会用两个字来形容所见状况:破败!但史料却记载了这一建筑曾经的辉煌。

该院落为民国时代的建筑风格,瓦木青砖材质,二进式结构。由院门、统院、慈院、宣院、坐院、坛院、经院、乩院、书画院、男女凌虚阁、藏经楼组成。占地2016平方米,建筑面积1067平方米。

拾五级而上是山门,这座山门没有两侧的便门。硬山式山墙、高耸的屋脊托起四角探出的檐角。砖雕、木雕栩栩如生,有五象及垒垛的象鼻,是为吉祥如意。进入朱漆大门可见正门,额首是5个大字:五教道德院。下面是拱形门,弧形青砖门楣上是“宗教汇源”匾额。

二道门是歇山式屋脊,如传统亭台,四角高翘,舒展大方。拾步三级是两根大红抱柱,彩绘斗拱和栏板尽显传统艺术品位。进入院落,抬头是正殿。正殿是中西合璧的二层建筑,一层似乎宽大,二层则比较秀气。是五教道德院的藏经楼。

沿着半圆形三级台阶而上,抬头可见“万汇蒙庥”四个楷书大字,体现这座建筑所要表达的精神境界。二层的八根红柱支撑起一个长廊,古色古香。东西厢房是硬山式建筑,规划有序、设计简单、布局简洁、功能齐全。

整个建筑群主次相辅,高低错落,左右对称,布局紧凑,是实用型建筑的代表,同时展示了民国时期的齐齐哈尔建筑艺术风格。

1947年五教道德院解体后,大院再也没有得到修缮。而今修缮了,却距离印象中的样子相差太远,以至于开始怀念那破败时的景致了。

相关热词搜索: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