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读《道德经》有感

| 浏览次数:

                  读《道德经》有感  

  孙传志  

   

老子五千言,流传两千余年,是世界上仅次于《圣经》发行量的人类文化典籍。之所以历久弥新,在于它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恒常思辨。我今年算是集中阅读了近两个月的老子,有些基本的理解。  

当今,我们处在经济社会急剧上升期,也是人的思维意识与社会结构的巨大转型期,我们如何在莺歌燕舞、盛世沸腾中,保持一点常态,我以为读读老子,听听老子不冷不热、不愠不火、不疾不厉、不狂不躁的言说,大有补益。  

    我以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老子希望人们清醒认识自然的伟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减排”、“低碳”,是人类对自然疯狂开发的代价。其症结在于人的享乐之心、占有之心、贪婪之心、狂悖之心。《道德经》谈道:“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意思是说自然天地,如同一个大风箱,空虚时并没有穷竭,越是拉动不止,产生的风就越多越大。就像人说话越多,越容易招致耗损与失败一样,老子希望人们能保持静虚,别胡乱拉动自然这只“风箱”。这似乎越来越不可能,满世界为了全球化进程,为了人类的穷奢极欲,把“风箱”拉得震天响,还嫌“风箱杆”太短,“风箱肚子”太小,都在拼命用科技的手段,提升着“风箱”的潜能,谁又能抑制住这种着了魔似的人类集体的疯狂“拉动”呢?老子讲:“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这个“常”指的就是自然永恒不变的规律,老子始终希望人们清醒认识自然的伟力。许多人说老子的“返璞归真”、“无欲”、“不为”观念是一种倒退,我们能放弃小汽车、电脑、手机,回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时代吗?甚至回到老子所倡导的“小国寡民”时代吗?我想读老子,在于认识“道”,也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把握事物的运行规律,是远观一条长河的涌流,而不是近视一个浅滩、或一个深潭的短暂波动。一时的精彩,可能带来长久的黯淡,这就是老子讲给我们的辩证法。“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即使各种原因,让你不得不继续拉动欲望的“风箱”,读了老子,能保持一份清醒,一种省察,一点对自然的敬畏、后怕和歉疚。  

    在处理争与“不争”的关系上,《道德经》几乎通篇充满了“不争”的理念。“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之道,不争而善胜。”“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等等。在今天这个提倡竞争的社会,似乎老子过时落伍,然而,恰恰由于我们失去了对人类哲学思想的常态把握,而导致了过度竞争中各种“潘多拉魔盒”的无序和倾覆。战争是这样,经济发展是这样,以至于人的常态生活,也在无处不有的竞争中,变得不堪其累。老子说:“知足之足,常足矣。”“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还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在五千言结束的时候,他说:“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老子对历史无奈的规劝。社会如果没有竞争,可能成为一潭死水,然而过分竞争,必然搅动人性之恶。长此以往,为政,必贪大求洋,好大喜功;为人,必夸夸其谈,文过饰非。万事万物,一切都有由少到多的积累,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一夜之间就想直捣金字塔,竞争成天下首富、文化大匠、政治巨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认识“强”与“弱”的关系上,老子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要“大邦者下流”,不逞强好胜,处于“下流”,才能真正成为兼容并蓄的强国。“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老子对强大说了许多不利的话,他比喻说,人活着时柔弱,一死就坚挺,草木活着柔脆,一死就僵硬。“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国家、族群、团队是这样,个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社会的浮躁冲动,个人主义盛行,短视与功利主义泛滥,都是一味要强惹的祸。老子一再讲“强梁者不得其死”,“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连古代帝王也称“孤、寡”,以示低贱。老子反复强调“柔弱胜刚强”,要“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老子认为水是最柔弱的,处万物之下,然而却无坚不摧,无所不至。这些哲学观点都是为了缓解社会纷争,平复生命激荡,让强者内敛,让弱者舒活。当今世界贫富悬殊巨大,强者与弱者界限分明。无论国家、民族,还是团队、个体,都在进一步加大着这种分界。强者欲望的无限扩大化,必然挤对更多人的生存空间,导致人际之间、族群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仇恨、纷争。强者如何改变穷奢极欲,转向怜悯、同情弱者,以“以德报怨”和“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的襟怀来担当责任,当是一剂良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把过度膨胀的欲望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和谐就只能是人类一种遥遥无期的愿景。  

    老子离我们太远,他所经历时代的社会,远没有我们今天复杂。但他热爱生命,反对瞎折腾,反对争强,反对战争,顺应自然,循序渐进的思想,今天仍非常适用。  

(作者孙传志系陕西作家协会会员,安康诗词学会理事,现为陕西安康疗养院副院长,13509158198,3098268)  

   

   

相关热词搜索: 道德经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