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论提高对大学基建内涵的认识

| 浏览次数:

【摘要】大学基建的内涵,除了常规的技术性、程序性和风险防范、廉洁建设外,还要从五个方面提高认识。基建是关系学校事业发展、前途兴衰的大事,是政治;基建的目的是为教学科研和师生活动提供有效保障;基建要从服务的角度深入地做好与学科、师生的沟通,增进相互理解以促进工作;基建人员要加强建筑学修养和对所在大学文脉的挖掘并从艺术的角度践行;基建要注重经济效益和文化塑造。

【关键词】大学基建内涵 政治 保障 服务 艺术 效益

基建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盖房子、修路等利用投资组织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竣工后交付使用;大学基建是什么,就是为大学盖房子、修路等等。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认识高度,可以说对大学基建的内涵认识不全面、不到位,有必要再认识。2004年12月6日,原吉林大学副校长张福良在基建处深入阐述了学校基建的五大内涵,醒人耳目。他认为基建是政治,基建是保障,基建是服务,基建是艺术,基建是效益。现在回味起来,觉得对大学基建管理人员仍有很强的启示意义,有利于更高层次地做好基建工作。

一、基建是政治

校园规划和基建项目建设是大学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教学、科研和师生活动的重要保证。中国近代以来,高等教育事业经历了清末民初和新中国建立后五十年代、九十年代三次快速大发展的阶段,而明眼人无需思索就能发现,这三个发展阶段中,大规模基建都是显著标志。清华利用庚子赔款建设清华园、珞珈山旁的武汉大学、教会创造的华西医科大学、建国后的北京“八大学院”校园建设、哈尔滨军工学院、浙江下沙大学城、广州小谷围岛大学城、上海交大闵行校区等,例子不胜枚举,也证明了基建在大学整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基建项目普遍是大投资、时间跨度长的工程,盖什么样的房子?给哪个学科盖房子?盖什么标准的房子?这些问题,解决好了,会调动积极性,促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否则,会严重影响师生的情绪甚至制造矛盾,抑制事业的发展。所以,基建工作直接关系事业发展的好与坏,关系学校前途的兴与衰,这就是政治。基建工作者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政治的角度开展各项工作。

二、基建是保障

基建的目的就是保障教学、科研,保障师生生活和文体活动等的正常开展,没有这种保障,学校很多正常秩序就会混乱。往往基建部门的人员过度强调自己是土木建筑或设备专业技术人员,把自己混同于一般意义的“甲方”,这在一般意义上说,没有问题,但远远不够。大学的基建是组织盖房子的,更重要的是要明白是为谁盖房子的,盖房子是做什么用的。建设只是手段,保障才是目的,手段只能依附于目的而存在。

三、基建是服务

基建要面临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即用户和建设方,这是一对矛盾体,作为建设方,基建部门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用户最关心的可能是房舍质量如何,能否如期入驻,是否好用等等,建设方必须主动回答并解决这些问题,职能部门就是服务的,而且服务的是高素质的大学教师、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对此也要有清醒的认识。例如,为某学院建设科研实验楼,就要了解学院的学科。要清楚一级学科是做什么的,下面的幾个二级学科是做什么的,在荷载、用电、通风、防辐射、超洁净等所有基建技术层面有什么工艺要求;这个学科的前景如何,在国内外的地位如何,我们基建的设计在国内外类似建筑中去比,是否不至落后或存在重大缺陷,是否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有充分的考虑和储备;这个学科的各主要学术带头人是谁,他们之间的个人矛盾,都要有所了解,因为知识分子的个性,我们不能用行政思维去了解他们,不能“谁的声音大,谁的行政权力大就听谁的”,而是真正冷静、客观地从学科角度思考基建保障。和高級知识分子打交道,要心细、要尊重,争取理解,得到理解后,基建工作也就容易了。

四、基建是艺术

这一点,基建从业人员均有共识,但真正能做好则不易,做不好,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更无从谈起有多高的认识。如果真正把基建从艺术的角度来指导实践,就要做到两点。一是要学习建筑艺术,要学习中国古代建筑史,国外建筑史,了解现当代建筑设计流派和发展趋势,了解中外建筑、规划、景观、工程技术的传承脉络。因为建筑本身艺术性强、技术性强、综合性强,管理者没有一定的建筑艺术修养,不可能与建筑师有共同语言,沟通都成问题,组织起来更会无所适从。二是要了解自身大学的特有文化,自身大学所在地域的文化,并把这种文化的艺术组分凝练出来,应用到基本建设中。千万不能东抄西搬,学个“四不像”,成为辱没历史、缺乏特色的笑料。

五、基建是效益

基建的效益,就是如何花钱和花好钱的问题,特别是大规模建设时期,学校大量资金投放到基建,一定要讲究投入产出比,强调效益意识。从规划设计、招投标、工程管理、预决算等各个环节都要贯彻效益理念。尤其是设计阶段,建筑材料与设备的选择,结构力学模型与设备系统的选定,直接关系后续造价控制;好的设计,既实用、美观、安全,又经济。

基建的效益,还是一个文化塑造的问题。大学校园是文化育人的场所,有时一个景园可能成为学生放松游戏的场所,一个雕塑可能成为一道风景,就不用说大型建筑对创造大学氛围、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重要作用了。

基建还有许多重要内涵,例如,基建的技术性、程序性和风险防范、廉洁建设等等,不是不重要,因为这些是一般基建从业者都有充分认识的,而文中所提的五大内涵,普遍被重视程度不够,需大学基建人员自觉加深理解并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李宏伟.隋唐建筑的几个特点及其对大学校园建筑的影响

[D].吉林长春:2005:3

[2]何镜堂, 基于“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与实践,华南理

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12(10)

作者简介:贾广瑞(1964-),男,吉林省公主岭市人,吉林大学基建处高级工程师。董岩(1983-),女,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大学基建处助理研究员。申建野(1963-),男,吉林长春市人,吉林大学基建处副处长。

通讯作者:李宏伟(1967-),男,吉林大学基建处总工程师。

相关热词搜索: 基建 内涵 提高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