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现场监理是建筑工程现场规范化施工的有力保障,是提升整体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做好建筑工程现场监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建筑工程现场监理的重要性以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建筑工程现场监理的有效方法进行探讨,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监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24(2016)01-13-02
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的投资环境逐步得以优化,城市人口的居住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呈稳步上升趋势,建筑工程的迅猛发展不仅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还利于社会稳定,对于国家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监理作为一种先进的工程管理模式引入我国,已开展了20年时间,它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提高建设工程质量、降低建筑工程造价、避免社会资源浪费、减少垃圾建筑产品的出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建筑工程现场监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的质量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建筑工程的现场监理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二者是一种互为连带的关系,建筑工程质量是一个建筑企业综合水平的直接体现,与建筑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息息相关。然而,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建筑工程的现场监理,在建筑工程中开展现场施工监理工作可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合理行为与因素,并对其予以监督与整改,以促使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变得更为规范,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开展现场监理显得尤为重要。
2建筑工程现场监理的任务
工程建设现场监理的中心任务是控制工程建设项目目标,即投资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质量控制是所有控制的核心。其控制方法和手段,与其他控制目标相比有其不同的特点。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是以人为核心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的工序活动环境条件,提高过程的工作质量。同时以监督检查为手段,严格控制工序质量标准,把住验收关,以保证工序作业质量。从而保证整体工程质量。
3建筑工程现场监理的基本现状分析
3.1建筑工程现场在质量、安全意识方面还处于缺乏状态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施工意识是降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机率、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首要措施。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竞争压力下,为赢得利益最大化,施工单位只重视工程进度和工程成本,却忽视了质量、安全管理和安全措施资金的投入,造成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影响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问题不断出现。再加之安全意识淡薄,出现了许多施工现场不按要求配备专职安全员,甚至不设专职安全员,造成施工现场安全无人管的局面,
3.2建筑工程现场缺乏完善的监理机制
当前,建筑工程现场还处于缺乏完善的监理机制的境地中,这与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较为尖锐的矛盾,再加之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的实际发展需求。建设单位对工程监理的作用认识不足,很多建设单位大幅压低监理费用,而且不授予监理与责任相对应的权力。在此背景之下,造成建筑工程施工监理专业配备不齐全,技术水平低,无法有效的实施质量、安全控制。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
3.3建筑工程现场监理的整体力度不足
建筑工程作为我国地方经济支柱型产业,其发展规模和速度越来越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致使大量建筑工程盲目开工。由于建设单位只重视进度,不重视质量、安全,认为聘用监理只是一种形式,忽视监理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不支持监理工作。一些建设单位由于工程欠款严重,施工单位垫款施工,造成监理对施工单位无法采取经济手断进行质量、安全控制,施工单位对监理工程师提出的问题不理不采,对监理工程师下达的监理通知书拒不整改。由于监理工程师没有处罚权,建设单位又不准许停工,这样就使得工程监理的整体力度不足,不能充分发挥监理的职能和作用。
3.4建筑工程现场监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建筑工程现场监理人员在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和人员数量方面都不能满足建筑市场需求。第一,由于建设单位压低监理费用和监理市场的无序竞争,造成监理人员工资低,高水平人才不愿从事监理工作。第二,有些监理单位只求效益,不讲服务,不重视自身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第三,有些监理工程不认真负责,对于现场施工存在的问题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具体的管理流程也不关注,第四,监理单位不重视监理人员继续教育及培训,监理人员知识储备明显老化,无法满足现代化的监理需求,影响整体监理质量。
4建筑工程现场监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4.1科学合理性原则
科学合理性原则是建筑工程现场监理工作的首要办事原则。只有确保工程现场施工各项工作的科学性,才能真正满足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需求,此外,监理流程与方法应遵循合理性原则,以提升施工现场资源的利用率,为工程施工的安全与质量提供保障。
4.2经济性原则
建筑工程现场监理不仅仅是抓工程的进度与生产,还应重视建筑市场与成本。这就需要现场监理人员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全面考虑市场因素,并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工程成本支出,力求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
4.3规范性原则
规范性原则是建筑工程现场监理的最为基本的原则,在监理过程中,应尽可能的避免主观随意性,加强施工各个环节的配合与协调,确保施工现场作业秩序的规范性,
5建筑工程现场监理的方法
5.1加强建筑工程基础性监管力度
5.1.1加强材料监管
建筑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整体的建筑工程质量。近年来部分建筑企业为了一己私利,而采用质量低劣的材料用于建筑施工当中,导致了建筑质量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这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与监管。加强材料质量的监管,则必须从材料的根源下手。第一。应科学选用建筑材料,根据建筑实际用材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材料型号、成分以及数量,以保证建筑材料的实用性。此外,还应对材料进行技术性检测,来确保建筑材料质量达标。第二,应严格控制材料的结合点。在使用选择好的材料时,应对建筑各个部分的结合点进行严格的控制。如,建筑结构的用材标准、建筑层次与材料型号的关系以及材料间组合标准等内容。在建筑材料质量有保证的前提下,加强建筑材料间的结合效能,有利于提升整体的建筑质量。第三,对材料进行施工检测。由于建筑工程规模较大,工期较长,而采用的材料大多是混凝土、钢筋、木材等易变质、生锈或者毁坏的物质,所以在使用建筑材料前,必须强化对建筑材料质量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过程监测与管理,以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5.1.2加强技术、设备的监理
技术是建筑质量的软件支持,设备是建筑质量的硬件支持。要想提升建筑质量,则必须严格控制设备的利用、调度与配置,以提高建筑技术的实效性,当前,建筑技术的缺失是制约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技术与工程要求或指标不相适应。例如,建筑工程质量要求预应力技术、混凝土技术以及防水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而在实际现场施工中,会受到水文、地址、气候或资源等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导致技术适应性偏低,建筑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在建筑现场施工中通过现场勘测、现场模拟、卫星定位或计算机导航等多种手段来全面分析施工现场环境,并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定位。此外,在设备监理方面,应严格把控设备的选用标准,并对现场设备进行合理的调度,科学安排设备进场的方位与时间,减少由于设备时空不合理而造成的施工延迟的现象。另外,还应加强对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详细记录设备的使用率与使用度,并做到定期检查设备,避免由于设备故障而造成的施工延误。
5.2加强建筑成本与资金的监管
首先,加强对工程静态资本的控制,在采购施工设备与材料前,应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市场行情,并对工程所需的设备、材料的数量进行合理的估算,并对市场上的价格进行对比与定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的选择价格有优势的生产厂商合作。此外,还应尽可能的选择信誉好、质量有保障的生产厂商合作,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以获得价格优势,起到节约建筑施工成本的作用。其次,严格控制工程的动态资本。一是严格把控工程预算,将其控制在概算范围内。由于建筑施工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如材料调整、设计变更等。都需要进行额外的财务与人力支出。因此在控制工程造价时,应将建筑用材标准、设备购置、建筑规模都控制在设计范围之内,以避免不必要的工程变更造成的额外开支。如果出现变动,则应当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核,以及现场决策后,才可以进行相应的变更。一方面,应坚持有效利用与节约资源的原则,对现场施工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后,现场监理还应将经济与技术相结合,对工程招标、造价预算、合同签订、施工价格以及工程结算等环境进行监理,以充分发挥工程造价的最大价值。
5.3加强合同的管理
合同是连接业主以建筑商的连接体,其能明确两者的经济利益关系。因此在建筑工程现场监理时,不但要对施工图纸、预算、方案、核算等内容进行监理,还应在事前对合同权重进行定位,于事中对其进行核实,在事后进行分析与解决。第一,落实合同责任,严格对承包单位的资质与权责进行定位,并明确其职责。第二,在工程招标管理中,应构建与工程清单相配套的合同制度与管理制度,以确保工程项目可以规范有序的进行。第三,实行工程量清单报价制度,对工程环节的资金动态进行严格控制。第四,将市场实际情况与合同相结合,并以合同与工程变化结合点为基础,对合同的内容、条款进行对应的补充或修改,并以相关法律法规为指导,对合同变更部分进行研究与分析,对于索赔项目达成共识,以减少索赔。
5.4加强施工现场秩序的监管
首先,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将工种制度、施工纪律、施工人员的行为法则、进出场管理条例等内容都列入管理制度当中,以起到规范员工行为,促进施工正常化运转的目的。其次,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通过表彰、奖金或提拔等方式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员工积极、认真的参与到施工作业当中。再次,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严格考察施工人员的出勤率、任务完成量、工作表现情况以及业务水平等内容,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评定,以帮助施工人员扬长避短,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全面实现自我的规范与提升。最后,加强与施工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双方的感情,以形成团结互助、和谐共进、高效协作的良好施工环境。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监理 建筑工程 现场 我国上一篇:论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