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框架的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分析
根据伊利、蒙牛和皇氏乳业的2011年年度报告,从存货和成本费用对其进行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分析:
(1)存货
根据存货周转率的对比可以看到,蒙牛的存货周转率远高于伊利和皇氏,而皇氏和伊利的存货周转率相差并不大,说明蒙牛存货周转得最快,其销售能力更强,营运资金占用在存货上的金额比起另外两家奶制品企业更少,但是也不排除蒙牛在企业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指标过高的可能,因为与伊利和皇氏相比而言,蒙牛在存货方面的非财务信息披露过于简单。
(2)成本费用
通过成本费用净利率也可以看出,蒙牛为了取得利润而付出的成本是最高的,说明蒙牛对成本费用的控制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还有待调整改进,而在这方面,不得不说,皇氏乳业的成本费用控制水平是很不错的。由2011年财务报告可知,皇氏和伊利在成本费用中费用明细相同,都分为了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税金及附加等,而蒙牛则比伊利和皇氏多出了融资成本,而根据年报可知,其融资成本主要是长期应付款利息、五年内需偿还的银行贷款利息和因时间增加的豁然代价的折现现值。之所以出现融资成本不仅是蒙牛为扩大经营而在各方面的投资,还因为其收购君乐宝等同业公司而向银行贷款产生的利息等情况。
(二)消费者心理分析
国内奶制品行业的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要提高奶制品企业的形象,企业不仅要提高自身管理,提升产品质量,还应该从消费者的角度适时地披露相关信息。
由于消费者各有不同,因而其对奶制品的评价标准也有所差异。然而,由以往的调查可以得出,大多数的消费者对奶制品的评价标准主要为配料是否符合规定和是否拥有国家有关部门出具的质量安全报告。就消费者而言,购买奶制品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够从奶制品中得到营养,从而使得身体变得更加健康。而奶制品企业如何能够使消费者相信自己购买的奶制品能够满足他们自身的需求,就要通过将奶制品的配料以及相关的营养成分比例公布出来,让消费者相信自己的产品是可以放心食用的,是可以达到他们预期的目的的。当然,在这过程中,国家质检部门、监督执法部门等有关机关出具的质量安全报告也必须附录在奶制品企业披露的非财务信息中,使得消费者更加有理由相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所以,消费者一般都会以上述两项评价标准来对市场上所售的奶制品进行相应抉择。而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伊利、蒙牛和皇氏在非财务信息披露方面只是满足了消费者的部分需求,而针对奶制品加工中的材料、运输环节还存在不具体、不及时的信息。
三、我国奶制品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一)存在的不足
(1)没有详细说明奶制品企业年内发生的质量问题事件,这可能会造成消费者对奶制品企业处理问题态度的怀疑。伊利2012年发生了奶粉汞超标事件,但是在年报中也只是一笔带过,没有具体地说明是如何发生解决的;而蒙牛2012年发生了“牛尿门”、“活奶虫”等影响较大的质量安全事件,其年报中也没有涉及对此事的说明。
(2)没有明确标示液态奶的原料使用。无论是伊利、蒙牛还是皇氏均没有具体标示液态奶的原料牛奶是否存在使用奶粉。
(3)没有详细地披露奶制品的包装物信息。奶制品不仅要注意奶源以及制作过程,还应该注意其包装物是否符合规定,是否能够保证奶制品的质量不会在销售过程中出现问题,而所分析的这三家奶制品上市公司均没有涉及到包装物的具体信息。
(二)完善非财务信息披露内容的建议
(1)在公布的年报中针对非财务信息部分要诚实地说明本企业在本年度所发生的不良事件以及此事件产生的原因以及采取的具体措施。
(2)针对奶牛进行源头查询、跟踪,最好是在购买小牛时就作出相关标注,密切注意其成长阶段,适时对其检疫,并且时时检验所食用的饲料或者牧草,将检疫合格证明等详细信息公布。同时对牧场的打扫、除菌等管理做好相应记录并公布(最好配以图片展示)。
(3)奶制品的包装物是如何制作的,成分有无有害化学物质,原材料是什么等信息都要详细公布。
四、结束语
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国内奶制品企业在非财务信息披露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本文虽然在针对奶制品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但由于视野和知识背景所限,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还要根据相关市场环境,结合财务报表中的各种数据进行更加完整的分析,使国内奶制品上市公司在非财务信息披露方面能够改进得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沈春雨.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及局限性浅谈[J].商场现代化,2010.
[2]付莉.银行业非财务信息的内容边界探讨[J].当代经济,2010(07).
[3]王官诚,汤晖,万宏.消费心理学(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4]张万聪.浅析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J].时代金融,2014.
相关热词搜索: 奶制品 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 财务 我国上一篇:错杀令
下一篇:乳品加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