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五维空间看市场

| 浏览次数:

在2013年一季度里,专业市场成交额保持了平稳增长。流通分会重点监测的34家单位实现市场总成交额919.76亿元,同比增长12.04%。

随着流通渠道的不断完善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专业市场运行效率提升显著。传统专业市场通过自身的提质改造工程,交通、人气、商气均得到有效的改善;不少入驻专业市场的品牌企业立足于长远发展,店铺布局从东南沿海延伸到西部地区,从而形成了全国商贸流通结构调整的外部推动力。据流通分会2013年一季度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监测数据显示,每平方米成交额5274.79元,同比增长10.94%;平均每商户成交额42.94万元,同比增长10.52%。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国内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也实现了建设持续增长、市场经营稳中有升、市场结构逐步优化、问题压力并存等特点,其运行总体态势与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相适应,与行业所处的转型调整阶段相适应。在这样一个综合运行状况下,专业市场还在区域分布、经营类别、经营规模、交易模式和产品价格五方面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

区域差异明显东部仍为主流 西部增速最快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有明显的区域结构特征。从区域结构来看,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从区域上可以划分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四大部分。从经营面积看,东部市场占比68.03%,而东北、中部、西部市场占比分别为7.02%、11.39%和13.56%;从成交金额看,东部市场占比73.63%,而东北、中部、西部市场占比分别为7.40%、10.20%和8.77%。此数据充分说明东部仍然占据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大半江山。

2012年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专业市场运行与全国市场总体运行态势基本一致,西部地区专业市场主要指标同比增速均高于其他地区。西部市场经营总面积同比增长11.18%;商铺总数同比增长14.39%;商户总数同步增长5.37%;成交金额同比增长12.15%。

分析表明,东部地区受制于土地资源、要素成本增长、环境保护政策出台等因素,谋求增长方式转变,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提升运行效率为主要目标;西部地区受益于产业转移、城市化进程及地方政府扶持,仍以扩大市场规模和抢占市场份额为主要目标。可见,东部、西部市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五大经营类别服装占大半江山 综合涨幅居首

从经营类别看,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主要分为原面(辅)料、服装、家纺、小商品和综合五大类。服装市场作为终端产品消费的主要流通渠道,占据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从经营面积看,原面(辅)料、服装、家纺、小商品和综合五大类分别占全国比重为17.09%、47.02%、5.65%、9.35%和13.11%;从成交金额看,原面(辅)料、服装、家纺、小商品和综合五大类分别占全国比重为23.10%、50.79%、5.73%、7.29%和6.49%。

2012年原面(辅)料、服装、家纺、小商品等四类市场主要指标增长保持低速增长;综合类市场经营面积、商铺数、商户数、成交总额同比增长13.92%、20.49%、7.39%、15.95%,各项指标的增长比例跃居首位。究其原因,综合型市场注重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具有较大的辐射广度和强度,在专业市场集中度不高或者产业基础不足的三四线城市,更能满足当地政府、开发商和消费者各方面的需求(如图1)。

经营规模效应100亿~500亿元规模创骄人运行效率

从经营规模看,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主要划分为年度成交额500亿元以上、100亿~500亿元、50亿~100亿元和50亿元以下四个层级。4家500亿元以上的超大规模市场集群虽然数量少,但所占全国比重接近1/5;而年度成交额50亿元以下的市场数量众多,截至2012年年底统计,达594家。从成交额看,这四类市场的占比分别为19.52%、31.96%、12.07%和36.46%。

从经营面积看,年度成交额500亿元以上、100亿~500亿元、50亿~100亿元和50亿元以下的市场占比分别为17.09%、15.35%、7.65%和59.81%。

从市场运行效率看,2012年100亿~500亿元规模的市场每平方米成交额58332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8.26个百分点;而500亿元以上、50亿~100亿元和50亿元以下规模的市场每平方米成交额分别为31982元、44204元和17074元。

100亿~500亿元规模的市场拥有如此骄人的运行效率,是规模效应、地理区位、产业基础、商贸流通氛围、政府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而在经营面积上所占份额最大的50亿元以下规模市场,其运行效率远低于全国水平,未来这部分市场运行效率的有效提升,将极大推动整体专业市场的销售表现。

2012年各规模专业市场各项指标保持稳定或增长;其中成交额50亿元以下市场经营面积同比增长11.59%,其他三类市场面积基本保持稳定;而其余四类市场的成交额分别增长15.73%、7.56%、5.25%、8.66%。

交易模式创新电子商务首当其冲

在电子商务这一商业变革大潮中,纺织服装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服装鞋帽、纺织化纤类电子商务网站占据我国电子商务网站行业分布数量的冠亚军位置,合计约占19.6%的市场份额。随着电子商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不仅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改变,食品、日化产品、家用电器等电子商务网站纷纷上线,虽然纺织服装类产品所占份额有所下降,但协同效应推动了纺织服装电商交易额逐年攀升,也进一步带动了专业市场参与电子商务的热情和决心。

据统计,近80%的专业市场已经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电子商务,超过400家专业市场通过自建平台为商户提供电子商务服务。义乌购、五爱购、无锡中国纺织材料交易中心都在2012年纷纷上线,网上轻纺城、中国绸都网也于2012年下半年开通了网上交易系统。

产品价格监测面料、服装下半年均显回暖

自2012年4月起,流通分会对14家纺织服装专业市场、184家重点商户开展价格监测工作,选取西服上装、西裤、衬衫等17大类服装产品,纯棉、混纺等5大类面料产品的销售量、成交额及价格变化情况,进行月度数据跟踪采集。

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6~9月市场需求持续低迷,专业市场的面料、服装销售量与成交额增速,普遍低于去年同期。但在9月份之后,市场订单逐渐增多,成交增速逐步回暖,尤其是纯棉面料、混纺面料等几大类产品,上行态势明显。

2012年11~12月专业市场的销售行情明显回升,成交量有所放大,12月份面料产品成交额与2011年同期相比,增长20.63%(如图2)。随着经济回暖和促进消费刺激政策逐步显现成效,服装市场的成交量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服装类产品12月成交额同比达到6月以来的峰值,同比增长9.29%(如图3)。

相关热词搜索: 维空间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