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新闻视野

| 浏览次数:

【观点】知识普及是为ERP应用普及开辟市场

在“ERP普及”大讨论中,众说纷纭。其实,有些人谈的是“ERP知识普及”,就是宣传ERP的基本原理。有些人谈的是“ERP应用普及”,是讲扩大用户数量。“普及”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意思,正如和佳软件公司李力先生所说,就是成功率的普及。因为,知识普及和应用普及都还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知识和应用的普及,提升我国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是成功项目的普及。

要实现应用普及、扩大用户量,首先要用户们明了什么是ERP?ERP能不能解决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为什么都说ERP的实施成功率很低?原因在哪里?成功的定义是什么?如何才能提高成功率?只有广大企业用户明白ERP的道理,有了防范风险的意识和措施,才能在ERP面前不致瞻前顾后,举棋不定,或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所以说,要实现应用普及,首先要知识普及,知识普及是为应用普及铺平道路,开辟市场;同时也是为提升成功率,打下基础。我国的企业发展很不平衡,总体上来讲,虽然ERP市场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但还有一段相当艰辛的路程要走。按照Gartner公司对ERP的原始定义是要“打破企业的四面墙,管理整个供需链”。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现在ERP被理解为面向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系统。而谁都知道,当前的竞争是供需链和供需链之间的竞争,需要产业链上各个合作伙伴通过协同商务来实现,受资源和文化的影响,还有相当长的路程要走。

对软件商来讲,也需要在熟悉不同行业、不同产业链位置的用户的需求上,继续下大力气。要采取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开发技术,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满足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需求,使之成为最简便实用,又能解决企业当前和今后管理问题的得力工具。在资源投入有限制的情况下,要找好定位,扬长补短。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销售队伍和实施顾问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使之更能与用户沟通和协调一致。这些,即使建立互帮互学的交流机制,也还是要有一定时间的磨练,可以缩短进程,但是不能速成。

我们也要注意到,在普及ERP知识的过程中,要摒弃商务杂念,尽力客观、公正、全面;要实事求是,正确宣讲。使广大企业用户真正了解ERP原理的真谛,而不是单纯把企业引向到某个软件产品上来,买某一家的软件。“普及”的意义不是“我有多少多少用户”或“我的销售额排第几”,而应当是:“有多少多少用户在应用我的产品后提升了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达到预期的目标,取得预期的效果”。不是停留在有多少企业“成功上线”,“上线”是IT的专业词(汽车完成总装试车是“下线”)。

对企业用户来讲,追求的是竞争成功,而上线仅仅是ERP项目实施的结果。实施和应用是有区别的,应用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我们讲“信息不对称”是指对信息“知道”多少的不对称,但是在许多情况下,知道了信息却不会去应用,大家都用同一个软件,有人用得好,有人用不好,是“信息不对称”的另一种表现,是“应用能力”的不对称。只有企业(用户)最终取得实际的效益和成果,才是对社会、对国家的真正贡献。

【动态】我国服装市场升级呼唤制造技术信息化

通过“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服装技术的攻关,我国的二维服装CAD技术水平,特别是软件开发水平已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但是社会的发展正在对服装制造技术提出更高的需求,要求具有更加快速和灵活的市场响应、更高的产品质量、更低的成本和能源消耗以及良好的环保特性。这些需求的核心就是要实现制造技术信息化。

制造技术信息化内容之一是要研制开发一批适应信息化需要的数字化服装设备。我国现有规模型缝制设备制造企业100多家,有缝制设备零部件制造企业400多家,生产缝制设备能力和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据了解,我国除了有生产电脑控制平缝机、电脑绣花机、自动开袋机、电脑花样缝纫机、电脑控制铺布机、电脑控制立体烫机等等以外,其他很少有数字化技术设备。服装艺术的率先性决定了它对信息化技术结合的趋前性。因此需要在数字化技术设备开发上下功夫,以满足服装企业信息化要求。

制造技术信息化内容之二是要研制和建立一批服装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管理技术相结合的制造模式和系统,以面向服装个性化和全球化两个市场的需要。由于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服装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及人们对服装产品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增加,使得服装制造业向多品种、小批量定制生产方式发展。

此外,还要实现服装销售系统的信息化,对服装行业和企业、对个人消费来讲,B to B、B to C电子商务的条件已经成熟,需要的只是要改变自己的传统销售理念。传统的服装商业形式是“企业生产服装——商场批卖服装——消费者购买服装”,而现在由于网络经济的来临,电子商务的直接商业形式将使传统商业形式逐步消失,现在热闹的服装批发市场、服装城、服装贸易中心等将会逐步被网上虚拟的超市、商店和电子商务所代替。

总之,按照全面信息化技术来研究与发展服装行业的科技,也是坚持了服装行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信息化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一种极富创新意义的新经济增长研究,它能以最有效、最快速的方式整合和优化市场和企业资源,能产生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能加速全球服装资本流、技术流和人才流,能推动服装市场持续稳定发展。

【调查】 2006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发布

继去年9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首次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以来,中国搜索引擎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百度的市场份额获得了大幅攀升,占有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Google的市场份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则有超过10个百分点的跌幅。这是9月13日发布的《2006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公布的调查数据。

本次调查发现,百度已经成为中国用户首选使用的搜索引擎,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分别占有64.5%、58.0%和60.7%的市场份额,与去年CNNIC的同类调查相比,百度的市场份额在三地各提升了13—14个百分点。百度在学生用户中的市场份额继续攀升,在北京已达到80%。在北京的非学生用户市场中,百度的市场份额也从去年的43.4%上升到了55.3%。同时,百度MP3搜索的优势继续扩大,已经在北京MP3 搜索用户中占有85.1%的市场份额。

调查发现,Google在北京搜索引擎用户中的市场份额为20.6%,在过去的一年中下滑幅度超过12个百分点,但下滑幅度中有10个百分点是在2005年8月至2006年2月的这半年中发生的。调查还发现,尽管Google用户规模下滑,但Google用户仍然具备比百度更早的上网经历、更多的搜索引擎使用经验、对搜索引擎的依赖度更强、对首选搜索引擎的满意度更高、更多地搜索与工作或职业相关的内容等重要行为特征。Google非学生用户中,平均年龄、平均月收入等均大幅均高于百度用户。

调查数据表明,在北京搜索引擎市场,根据首选搜索引擎定义的市场份额,除百度、Google外,雅虎、搜狐、新浪所占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4%、3.4%和3.5%,其他搜索引擎所占的市场份额则为2.6%。雅虎是除百度外唯一一个市场占有率获得提升的搜索引擎。

本次调查还对北京、上海、三地互联网用户最常访问的网站进行了调查统计。统计结果表明,30%的北京网民首选访问的网站是新浪,百度超过搜狐居第二位,网易居第四位,雅虎与Google则并列第五位,但在网民最常访问的网站以及任意一天中访问过的网站的汇总统计中,常访问雅虎中国的网民比例显著超过Google。

《2006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由北京正望咨询有限公司独立完成,曾于去年担任CNNIC同类调查的项目主持人和报告作者、著名的互联网分析师吕伯望主持了本次调查问卷的总体设计。今年的搜索引擎市场调查,覆盖了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市区居民,在去年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继续采用计算机辅助随机抽样电话访问的调查方法,但对调查问卷作了大幅调整、改进与完善,并且每个城市的样本量提高到1250份,使得调查结果更准确可信。

相关热词搜索: 视野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