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

| 浏览次数: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古代文学评论家刘勰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

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作者题记

孙太平约我写段文字,有意思的是上网搜到关于孙太平人名预测的一份报告,言得此名者的性格类型:属“大胆行事;中动派型”,其具体表现为:爱好追寻刺激,有不理后果大胆行事的倾向;崇尚自由奔放的恋爱,会拼尽全力爱一场,是就算明知无结果都在所不惜的冲动派。

还言孙太平的命运:风云蔽月末得安,虽有智能做事难。人颇有智能,足以建立大业,博得名利之实力,但中途多遇障碍而受挫折。

据此,孙太平的综合测试报告云:孙太平多半勇敢、激进,对自己有无限的信心,也似乎总有着无穷尽的毅力去达到目标,而从不担心会遇到任何人或事的阻挠。身为策略家,孙太平在出战前通常都经过谨慎的计划,很少会盲目出击。

呵呵,有点像!诚可信也!

一切成功的人都是聪明人。刘邵《人物志》第一句话就是:“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孙太平是绝顶聪明人,他有思想,他知道怎样吟诗作对舞文弄字。他是为数不多的用思想去写字的书家之一。他的书法不光用技法,还善于对书法做理论上的研究。他创作的《孙太平书法楹联集》曾引起了书法界、楹联界的高度关注。

中国有很多才华卓著的书法家,他们不缺技法和思想。他们缺少的是位置。如果有可能与某书法家协会的领导换个位置,今天功成名就的可能就是“李海”或宅“王海”们。其实,中国的很多书法家都是在等待中消亡的,能够在中国书法史上留名的只有极少数。据统计,光清代有据可考的书法家就有四千余人之多,而我们记住的似乎只有王铎、何子贞、赵之谦等不过数十人而已。一个书家的成名,必须是具有独特的风格、鲜明的特征的,他们的艺术语言都把个性化推到了极致,推不到极致不可能成为大家。

孙太平是一位优秀的书法家,难得的是他还是一位创作型专家,他自作楹联,楹联这种艺术表达形式无疑成了他书法作品最好的个性化表达。就书法形式而言,无论是条幅、中堂、条屏、斗方,还是小手札,操作起来,孙太平都不困难。这里主要选取他的楹联书法来加以述评,以期管中窥豹。

追溯对联产生的历史就可以发现,目前世所公认较早的一副对联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后蜀国主孟昶书写在桃符板上当作春联的。孟昶本人虽不以书家名世,但他能够提笔书写桃符,可见也是喜爱书法的。也就是说,对联一开始就是借助书法形式展示出来的。历史上大部分对联作者都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修养,或者本身就是影响极大的书法名家。有许多联、书俱佳的名联佳对都是著名书法艺术家自撰自书的。比如宋代著名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元代大书法家赵孟叛等均擅此道,他们曾分别在广州真武庙、江西幕阜山月色江声楼、西湖灵隐寺等地题有对联。

书法艺术是对联的外在形式,而对联语句则是书法艺术要表现的内容,两者有机地形成了对联语句内容和书法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如果没有对联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书法艺术宝库中的蕴藏也就不会如此丰彩多姿;如果对联只是印刷或抄录在书籍里或本子里,不用书法这种文字艺术去表现,对联的魅力或许也会减少许多。孙太平显然深谙此道。他于书法诸体皆擅,尤以行书名重三湘。他研习《石门铭》得其野逸开张,研习《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得其宽博平和,研习《西狭颂》得其古拙雅意,研习《石鼓文》得其苍劲厚重,研习王铎得其风姿绰约。正因为如此,孙太平的书法风格既雄强厚重而富有金石气,又隽永逸雅而富有书卷气。

我们知道,对联书法的创作相对其他书法形式来说,是比较难把握的,但孙太平不惧此道。

曾见其篆书联,句中字数虽少却气魄恢宏,给人以高远旷达、超尘脱俗之感。作者曾潜心研究石鼓文,其笔调雄健道劲、神采粗犷、气势磅礴、力可扛鼎。字中笔下,凸现出作者的博大胸怀。诗为心声,字为心画,足见于此。

他多作行书联,书法见王铎影子,其别具一格的书风,笔致飘逸洒脱,风姿绰约,好不教人神往,然以其与王铎“离经叛道”的浪漫之笔,直抒胸臆,寄情翰墨,道出自己坚如金石的个性。

他书隶书联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劲健峭拔、铁骨铮铮,用笔不波不磔、率真无华、漫不经意、简古超逸,深得古隶意趣。其德艺并重的艺术观,尽倾注于毫端。这正好反映出作者的特立独行、品卓行方的文人高雅之风。

我对诗联少作研究,不敢妄加评论。他创作的一些诸如:

自题无事斋

有书富足,

无事太平。

题酒楼

(一)

上得去,下得来,方成境界;

醉的多,醒的少,却是人生

(一)

结友交朋,于心坦坦,于情切切:

推杯换盏,其兴高高,其乐融融。

等等这些联,无不在平实的文字中显示出他对生活的切身体悟和深刻哲思。写孙太平必然绕不过他在楹联上的成就,在此借湖南省楹联专家曹中庆先生曾撰文介绍孙太平的一段文字塞责:

在长沙市河西有个“衡邵土菜馆”很有名气,店楼座西朝东,背朝岳麓,门临湘江。店门两侧悬挂着一副木刻油漆的楹联,十分醒目。联文是:

倚麓岳南来,看湘江北去:

酿高情似酒,任岁月流芳,

上联点明此店的地理位置,其景含诗含画,风光旎丽。其势如虹为浪,大气磅礴。远眺山色,近闻涛声,此乃赞其为风水宝地。“湘江北去”,乃毛主席词中成句,更增添一种感情。下联突出主题而精于构思,融情于景,融情于酒,点明店家热情待客,广结人缘,兆示丰年的美好前景,其意自然高远。上下自对成联,音韵流畅,情深意长。我沉于欣赏之中,未饮而闻到了醇香。

迈进店门,靠左边是一问大约18平米的厢房,厢房的地势比大厅要高出一尺有余,房门槛下修筑了两级台阶,要迈上三步才能入室。房门两侧墙边悬挂着一副木刻楹联。联文是:

三两步台阶,踏上即开新日月:

七八盅老酒,品来自有大乾坤。

此联虚实相生,因悬念引人入胜而妙趣横生。站在门外读了此联,心中不觉好奇,此中会有什么“新日月”?又会有什么“大乾坤”?这令人即产生虚幻之想。其实,作者虚中有实景,幻中有真情,几盅酒下去,似醉非醉,仿佛远离了滚滚红尘,仿佛在世外桃源。特别是宽大的洁白粉墙上有一幅镜框墨宝古色古香,也令人入醉。这“新日月”是否包含这幅新墨宝呢?七八盅酒细心品来,三四老友纵情说来,借酒浇胸中块垒,借酒诉雅士情怀,借酒显英雄本色,借酒壮人生行色,抒情快乐之中,更觉天高地阔,马跃鹰飞,点化古人“杯中乾坤大”移于此处。推陈出新,学以致用,眼光独具矣。

曹先生是楹联大家。以曹先生此文可证孙太平在楹联上的功底不凡。

相关热词搜索: 寂然 千载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