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家庭教育的现实问题出发,探索家长培训的新模式,旨在提高家庭教育的时效性、有效性,形成家长培训的长效机制,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使家长培训与家庭教育的新常态相适应。
【关键词】家长培训;模式;探索
我国的传统教育十分注重家庭教育的作用,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的研究探索,对家长培训的模式不断进行创新,逐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形式和方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家长培训机构从无到有,从城市到乡村,已初步形成了家长培训网络。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个人所受的教育,家庭教育占40%。因此,家庭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教育的成败取决于家庭教育。2015年10月20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提升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提高家庭教育工作水平。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家庭教育重新进行审视与建构,使家庭教育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常态。
一、农村家长培训的现状及问题
1、家长培训形式多、实效低
现在家长培训的形式有家中学校、家长会、家校互访、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日、通讯联系、家长论坛等,还有少年宫、妇联、团委组织的培训。但在这些培训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家长只能是“被培训”,教师唱“独角戏”,互动少、反馈少。教师费尽心思仍无法面面俱到,家长耐心听完收效甚微;有些培训流于形式。如家访,由于教师工作任务的繁重以及客观条件的制约,教师要在家访过程中对全体家长进行培训是很难实现的。校访更是流与形式,家长无法真正了解学校,效果得不到保证;家长委员会有名无实,还未发挥应有作用;妇联、少年宫、团委等组织的家庭教育讲座,专家的讲授理论性太强,不能接地气,让家长感到无所适从;家长学校的培训还未形成体系,培训时间不固定,培训教材不系统,家长获得的只是一些家庭教育的知识碎片,无法从根本上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知识、家庭教育方法的体系,也就无法将所学知识用到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中。
2、家长对家长的培训的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
中国的传统教育认为,家庭教育是私事,个人和组织不应干涉。这导致了中国家庭教育的封闭落后,大多数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都是从长辈那里口口相传继承来的。他们认为这些知识已足以够用而不愿参加培训。却不知这已与现代家庭教育相去甚远,不汲取现代家庭教育知识,不能与时俱进,使农村家庭教育日趋弱化,不能适应当代家庭教育的新常态。
3、家长培训不好集中安排、培训难度大、效果不明显
现代经济的发展导致人口的大量流动,家庭结构松散,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学生。他们大多都是隔代抚养。在农村,这种现象尤为严重,委托监护人素质较低,前来来参加培训也只是为应付差事,因此,很难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家长全员培训,勉强而为效果也不甚理想。
4、家长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大多数家长培训经费都是从生均办公经费中列支,没有专项经费支撑。
5、家长培训教材研发力度不够
家长培训的教材没有形成系列,各年段不能很好地衔接,培训教师深感培训资料缺乏。
6、培训人员单一
家长培训的任务基本由学校教师承担,没有专任教师,培训组成人员不够全面,不能很好的完成培训任务。
7、家长培训缺乏评价激励机制
家长培训没有像义务教育那样有一整套评价和激励机制,严重制约了家长培训举办者的积极心和主动性,使家长培训缺乏活力。
8、家长培训机构整合力度不够
培训机构存在各自为阵,恶性竞争,导致培训效率低下。
二、农村家长培训模式的探索
传统的家长培训模式在实际运用中有积极作用,但已远远不能满足于学校、家长、社会、孩子的发展需求。所以在如何保留传统家长培训模式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整合现有的资源条件与技术方法构建起全新的、高效的家长培训模式,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快家庭教育的立法进程,争取家庭教育法早日出台
目前家庭教育的开展没有法律依据,学校、家庭、社会的职责不分,致使家庭教育各自为阵,甚至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应用法律的形式来明确规定各方面的责、权、利,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将家庭常识教育纳入婚前教育,尽快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使家庭教育的开展有法可依,同时还需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家庭教育收到实效。
2、健全家长培训的制度体系
家长培训要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把各种零散的家长培训力量整合到家长学校中来,完善家长学校的培训制度,在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培训家长的基础上,把家长学校的管理纳入学校管理体系中,加强和保障家长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保障家长学校的权力,在学校一级,要成立吸收包括家长代表在内的组成人员全面的家长学校委员会,以此作为家长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拟定相关制度保证家长学校的家长培训工作有章可循。
3、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服务机构
目前要使家长培训进入良性的运行轨道,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服务机构是组织保障。为确保家长学校培训工作的有序、持久开展,学校要建立由校长牵头,教导处、政教德育处、关工委、教研组、妇联、团委及部分优秀班主任组成的家长学校工作领导小组,依靠学校教育工作网络整合各方面资源推进家长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
服务机构要创设条件促进家长培训的开展。如为家长学校提供办学场地、办公场所、投入培训经费等,同时服务机构还要为家长培训提供系统教材,并根据家长情况的变化对培训教材进行修订,要对的家长学校的培训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培训,使家长学校的教师掌握家长培训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并根据家长的实际需求进行讲授,让家长感到培训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4、提高家长对培训的重要性与普及性的认识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人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家庭的兴衰取决于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整个人生教育中家庭教育占百分之四十,而在家庭教育中母亲对孩子教育达百分之八十。中国历史上很少出现百年望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庭教育出问题,因此家庭教育的成败决定着整个国民教育的成败。传统的口口相传的封闭的家庭教育经验和教育理念已不适应现代家庭教育。现在家庭教育出现的许多问题,靠传统家庭教育经验已无能为力。家长只有改变传统的家庭教育理念,走出家庭的封闭系统,到家长学校来培训才能掌握与现代家庭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理论方法,才能使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得到更新,才能使家长紧跟时代步伐。使家庭教育与时俱进,从而适应家庭教育的新常态。因此教育部门应对家长培训做好宣传与发动,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家长培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家长参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强化培训队伍建设
现家长学校的师资基本上由学校的教师兼任,而学校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对家长学校的培训深感力不从心。家长学校的教师应由家庭教育专家、家庭教育研究者、关工委工作人员、妇联工作人员、团委工作人员、家庭教育成功的家长、学校骨干教师等构成,从而达到人员构成合理,知识涵盖全面的家长培训教师队伍,并对这支队伍进行适时培训,提高他们培训的业务水平。
6、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
传统的家长培训采用面对面的培训方式,这种方式固然有效,但也存在不足,由于受时空的限制不易达到全员培训的目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家长培训的新平台则能弥补传统家长培训的不足。如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互联网等资源,开设家庭教育专栏,开办网上家长学校家教论坛。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开展互动培训,“家校通”、电话、手机、微博、微信、建QQ群等都可以运用到家长培训中来,但这些网络和信息平台的运用,在现实中发挥了它们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但作为一种新的培训方式不足也是很明显的,如不好监控、培训评估困难,因此在家长培训中就需要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把传统的家长培训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方便快捷结合起来,就能构建起一种方便快捷、有效、高效的家长培训模式。
7、变传统的封闭办学为开放办学
传统的家长培训,通常以孩子的就读学校为单位邀请家长,这就造成一部分家长不能接受培训,应打破学校界限,以学校服务的社区为单位邀请家长参陪,含流动家长,甚至可以欢迎其他社区的家长也来参加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全员参陪,家长培训方式应开放不能只局限于在校内开展,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培训,满足家长各方面的需求。家长培训可采用交流式、展示式、专家报告式、参观考察式等。规模根据实际需要可大可小,使家长培训更具针对性,提高家长培训的有效性。
8、构建家长培训的评价激励机制
家长学校的办学现在还没有像义务教育办学那样有一整套的评价激励机制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家长学校的办学积极性、主动性,相关部门应及时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制定激励机制,吸引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到家长学校的办学中来,激活家长学校的办学活力,同时家长培训机构之间要展开合理竞争,优胜劣汰,提高办学质量。
实践证明;家长培训是学校教育的扩展和延伸,只有不断整合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创新家长培训模式,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优势,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互利共赢的局面,国民教育体系才能有后备支撑,国民素质才能真正提高,社会才能更和谐。
此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时期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综合研究》的子课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家庭教育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BEA140076B489
【参考文献】
[1] 罗伟娟. 关于家校沟通内容和形式的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2] 谭军华. 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如何成功的与家长合作[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3] 李玉杰. 建设家长委员会,促进家校合作[J]. 中小学德育研究, 2008(2).
[4] 关 颖. 家庭教育社会学[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
【作者简介】
陈荣华(1978—),男,彝族,贵州七星关人,本科学历,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普宜镇火马小学教师,职称:小学高级,主要研究方向:家庭教育。
黄毅(1972—),男,汉族,贵州七星关人,本科学历,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普宜镇火马小学教师,职称:中学高级,主要研究方向:家庭教育。
张维(1971—),男,汉族,贵州七星关人,大专学历,单位: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教育局督导室,职称:小学高级,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相关热词搜索: 家长 新模式 探索 水平 提高